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虹飞 《福建茶叶》2016,(11):273-274
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及相关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了与茶文化相关的概念,提出了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成都的茶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本地区存在着数千家茶馆,凸显出了显著的茶文化效应。但是成都地区在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笔者重点分析了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为成都市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和措施,希望为其取得更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晓燕 《福建茶叶》2022,(2):159-161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发展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创意产业,开发出了许多以茶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品.现如今,在旅游、包装设计、演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在创意产品设计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充分融入茶文化内涵,突出茶文化特色才能推动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茶文化创意产品主要类...  相似文献   

4.
王丽芳 《福建茶叶》2016,(4):293-294
创意属于一种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意识进一步延伸并提高资源的本身价值,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起着催化的作用,而创意产业的产生是由于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地位在人们生活活动中的不断提升所致。促进茶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创造茶文化的商标、茶产业的增长形式及综合收益等。本文主要对如何促进茶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业态模式,是文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在闽台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扩大并加深闽台两岸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本文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对适合闽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型方式做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吴俊 《福建茶叶》2021,(4):277-278
中国的历史非常久远,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饮茶历史至今已经超过了4500年.近些年,茶文化创意产品在逐渐增多,通过融入创意元素,茶文化创意产品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创意产品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对茶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茶文化创意产品的人群带来...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兼具文化、物质、经济等多重属性,可以将其创意形态分为产品创意、服务创意、内容创意、产业及模式创意四大类型。开展茶文化创意是文创经济浪潮下发挥茶产业内在文化优势、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实现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路径。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茶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及市场需求的积极反馈,为茶文化创意实践的展开提供了动力支撑,可采取将现代科技运用到茶文化创意活动中;以价值和需求为导向,多元跨界融合重构;举办各类茶文化创意赛事活动,培养茶文化创意人才;做好茶文化创意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进茶文化创意实践。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科技的迅速飞升,文化创意产业逐步被提上日程,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一个关键点。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目前茶文化的传播遇到一些问题,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点,而艺术设计是基于创意的角度去开展活动的,所以茶文化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创意精神,高校的艺术设计可以借助茶文化来开展。目前,我国对于创意人才的需求倍增,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一个渠道,肩负着传承它们的使命。本文基于茶文化创意产业的视野下,对高校艺术学科的趋势进行了探析,从当下高校艺术设计课堂的现状着手,对教育理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培养茶文化创意人才指明了方向。通过逐步为产业的整体转型给予服务,从而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9.
杨琳 《福建茶叶》2024,(2):56-58
随着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旅游功能与旅游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茶文化拥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将茶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结合到一起,能够弥补传统乡村旅游中文化内涵匮乏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两者协同发展。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旅游+茶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体验式构建要点及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推动茶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创意产学研平台是吴裕泰在业内第一个明确提出以茶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的公共服务性平台。茶文化创意产学研平台坐落于东城区核心地带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内,占地面积逾120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家以综合文化经营、创意研发、产业合作、培训参观为一体,服务于整个茶业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平  相似文献   

11.
杨娟 《福建茶叶》2023,(10):134-136
本文深入探讨了茶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对茶叶的起源和发展、茶文化在中国的演变、以及茶叶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定义了茶文化创意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此外,还探讨了茶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态度与感知、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行为。最后,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提取了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在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需要将显性和隐性两类文化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在文化视角下向游客开放。随着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在各地陆续上马,关于其中"图书馆"的构建问题也就摆上了议事日程。其中,图书馆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信息传递、文化讲座、休憩小聚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的图书馆构建策略,则可以围绕着:重视图书馆的整体作用、有序搭建信息传递平台、创新丰富文化讲座方式、建立休憩小聚独立区域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崭新模式,符合当前消费者对放松、求知、体验、欣赏等方面的旅游消费需求。但由于发展时间尚短,仍然存在单一化、静态化以及文化意识与服务理念薄弱等问题,应当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综合性的创意产品开发,将茶文化旅游推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商品化的今天,我国福建省的闽茶文化作为最具有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来发展闽茶文化创意产业,保护闽茶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直接关系到闽茶文化的传播与繁荣,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牮 《福建茶叶》2016,(2):81-82
创意产业园是实现行业聚合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应用的有效策略,也是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同样秉承着促进茶产业发展、推动茶文化传播的重任,因而在景观设计方面也有一些特殊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意产业园的基本概念与主要优势,而后分析了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基于这些优势,在设计理念上呈现的四大特点,最后围绕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景观设计对于茶产业的发展及茶文化的弘扬之间的重要意义,分别从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两个层面对其设计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1,48(4):785-790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发现,潮州地区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并在茶叶非遗保护、茶文化品牌传播、茶旅融合发展和茶文化培训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同时潮州茶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借助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传播,推动潮州茶和茶文化"走出去";"动态传承"非遗茶技艺,多举措保护珍稀古茶树资源;挖掘、整合"潮茶"文化资源,打造潮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茶旅真融合、深度融合,拓展茶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培养本土高素质专业化茶文化人才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武强年画基于茶文化创意产品的网络传播创新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以武强年画为主的茶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与武强年画基于茶文化创意产品的网络传播内容与优势,其次介绍利用网络传播武强年画茶文化的关键点,最后从加工茶文化创意产品的视频与动画、设计茶文化数字博物馆、设置茶文化互动网页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利用网络传播武...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产业是这样提出来的——对茶文化产业内涵的揭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产业是一个以茶文化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对茶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概念,是通过对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打造成具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由于茶文化资源利用的可共用性,因而在构建多种茶文化产业上发挥作用,其中利用名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品生产、品牌的形成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左诗琴 《福建茶叶》2016,(10):134-135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完善,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对茶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逐渐兴起了茶文化的产业研究。在近些年的茶园建设的过程中,茶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标志性的文化要素。对于茶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和接纳以前的优秀传统,对茶文化未来的发展也要有所计划,这样可以让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发展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08,(2)
2008年1月23、24日来自北京东城、通州、石景山区十所中小学近百名师生走进了位于北新桥的吴裕泰国际茶文化创意产学研平台,参加创意从这里起航主题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由中国茶叶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