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宁夏盐池县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况及风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设计Excel表格,收集、整理鼠疫监测数据及资料,建立盐池县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2-2012年鼠疫信息数据库。结果 2002-2012年盐池县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样方调查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58.60%(1 465/2 500),其中鼠疫主要宿主密度为3.84只/hm2,宿主染蚤率为22.30%,宿主蚤指数为0.54。特别是2005-2006年主要宿主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较高。11年来共检出鼠疫菌68株,其中鼠类检出57株、蚤检菌11株。结论沙鼠动物间鼠疫的流行与疫源地沙鼠种群数量、沙鼠染蚤率及沙鼠蚤指数成正相关性;盐池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禁牧生态工程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动物间鼠疫发生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3年宁夏平罗县沙鼠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宁夏平罗县陶乐地区监测结果资料,分析该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态势.结果主要宿主平均密度为2.14只/ hm2,平均染蚤率为30.95%,平均鼠体蚤指数为0.70.监测发现1起鼠间鼠疫疫情,共检出鼠疫菌9株,其中长爪沙鼠检菌6株、子午沙鼠1株、同型客蚤1株、秃病蚤1株.间接血凝检测(IHA)450份,阳性材料1份,血凝阳性率为0.22 %;反向间接血凝检测(RIHA)8份,阳性材料7份,血凝阳性率为87.50 %.结论 2007-2011年平罗县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活跃,鼠密度较高,局部发生了鼠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宁夏沙鼠动物间鼠疫春季好发的影响因素,为动物鼠疫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宁夏2005-2014年鼠鼠疫疫源地春季监测的数据。结果 2005-2014年春季沙鼠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密度在1.07~7.00只/hm2之间,平均为2.66只/hm2。次要宿主密度在2.85%~10.25%间,平均为6.14%。鼠体蚤指数在0.44~6.61间,平均为2.86。10年来在宁夏沙鼠鼠疫疫源地共发生4年次动物间疫情,动物检出鼠疫菌98株,疫源地动物鼠疫菌的阳性检出率为0.54%。结论春季沙鼠动物间鼠疫的流行与当地次要、主要宿主密度及鼠体蚤指数呈现正相关。2005-2014年间动物间鼠疫爆发流行1次、散发流行3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呼和浩特市2004-2014年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类、数量及分布,分析鼠疫流行规律,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进行。结果长爪沙鼠密度在1.30~2.78只/hm2范围内;鼠体染蚤率2004年、2005年和2014年均超过20.00%,其余年份在6.54%~17.70%之间。媒介蚤指数2005年最高,为0.75;2007年最低,为0.09。2010年检出阳性鼠(自毙长爪沙鼠)2只,分离鼠疫菌2株。结论呼和浩特市鼠疫疫源地又重新进入活跃状态,必须进行长期有序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控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夏海原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野鼠密度的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病变组织压印培养的方法;蚤类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培养的方法。结果2005—2007年间海原黄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56.48%(1220/2160),黄鼠平均密度1.36只/公顷、鼠体染蚤率平均62.96%、鼠体蚤指数平均1.20。3年来共捕获野鼠8种,隶属于5科6属8种。3年来共剖检鼠类5787只(其中活鼠5783只,死鼠4只),鼠体寄生蚤共收集6045匹,分组检验4449组,鼠疫病原学检验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该疫源地在鼠类种群构成方面,以黄鼠为绝度优势种,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大仓鼠、花鼠为常见种,灰仓鼠和长尾仓鼠为稀有种;现阶段该地动物间鼠疫处以“静息期”。但海原县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周期性禁牧生态工程,短期内增加了鼠害及动物间鼠疫暴发的频度和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定边县1983-2010年鼠疫监测结果,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1983-2010年未发现1例人间鼠疫,1987-1988年、2000-2001年、2006年3次发生鼠间鼠疫流行,染疫动物4种,染疫媒介3种,分离鼠疫菌80株。剖检活鼠类脏器22 195份,结果均为阴性,做自毙动物培养525只,阳性68只,阳性率12.95%,做媒介蚤细菌培养1 413组,阳性12组,阳性率为0.85%;检测各类动物血清26 105份,间接血凝试验结果阳性4份,阳性率为0.02%,放免检测11 914份血清,阳性18份,阳性率为0.15%。结论 1987年定边县被判定为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加强自毙动物病原学的有效监测可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并能控制鼠疫流行;3次鼠疫流行间隔时间分别为为3年、6年,当前形势下鼠疫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10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鼠疫监测资料并进行了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2001-2010年总计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点共调查样方面积12 527.5hm2,捕获鼠53 512只,密度为3.58只/hm2。剖检各种宿主动物66 926只,染疫鼠529只,阳性率为0.79%。培养蚤数20 134组,阳性蚤数402组,阳性率为2.00%。10年中检出鼠疫菌株931株。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查各种动物血清18 001份,检出阳性血清107份,阳性率为0.59%。结论在该疫源地共有16个旗(县、市)有动物鼠疫流行,虽然流行趋势趋于自然流行状态,但是不排除有大面积暴发的可能,应加强对该疫源地的监测,防止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1991-2005年宁夏鼠疫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宁夏1991-2005年鼠疫监测资料及宁夏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控制鼠疫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15年来我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和长爪沙鼠疫源地主要宿主密度呈上升的趋势,阿拉善黄鼠平均鼠密度为0.74-1.76只/公顷,长爪沙鼠平均鼠密度为0.10-5.90只/公顷;黄鼠疫源地平均染蚤率在38.01%-59.00%之间,蚤指数在0.95-2.36之间,处于较高的水平;疫源地有6年次存在鼠间鼠疫明显流行,沙鼠疫源地有3年次发生动物鼠疫猛烈流行;我区动物鼠疫活跃流行与鼠密度增高有密切关系。结论宁夏动物鼠疫将继续间断流行。为预防控制人类鼠疫,仍应坚持以鼠疫监测、灭鼠灭蚤、宣传教育、联防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宁夏平罗县陶乐地区1970-2006年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鼠疫监测及疫情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陶乐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为长爪沙鼠,主要媒介为同型客蚤指名亚种。37年来,共检出鼠疫菌10株、阳性血清抗体130份,阳性率1.07%,最高滴度达1∶640,平均鼠密度4.82只/公顷、蚤指数0.67。自2000年出现长爪沙鼠优势种群被子午沙鼠取代的现象。结论近年来鄂尔多斯鼠疫联防地区鼠疫流行活跃,陶乐地区存在鼠疫自然发生及输入性流行的可能,应重视扩大监测工作,在鼠疫"四步"检测的同时,开展鼠疫血清学监测,检索疫源范围,结合联防地区鼠疫疫情,预测本地疫情态势,实施环境治理、宣传教育、灭鼠灭蚤、网络直报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0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总结疫情的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3年长爪沙鼠疫源地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2004年至2013年总计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点共调查样方面积134 803 hm^2,捕获鼠42 469只,密度为3.15只/hm^2,剖检各种宿主动物67 295只,染疫鼠297只,阳性率为0.44%,培养蚤数86 847匹/22 770组,阳性蚤数645匹/233组,阳性率为1.02%,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查各种动物血清16 326份,检出阳性血清109份,阳性率为0.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7年鹤庆县一起自活鼠体检出鼠疫菌的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调查。方法以疫点草海镇马厂村为中心进行调查,搜集自毙鼠、用鼠笼和自制的油条为诱饵捕鼠,解剖采集鼠类组织和血清,并采集调查地区的狗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对采集到的鼠组织和蚤样本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和鼠疫F1抗原检测,分离到的鼠疫菌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结果共捕获鼠267只,未检获自死鼠。大绒鼠占66.29%(177/267),齐氏姬鼠占8.24%(22/267),黄胸鼠占20.22%(54/267),其它鼠种占5.24%(14/267)。鼠染蚤率为31.09%(83/267)。检获鼠体蚤165匹,其中方叶栉眼蚤占68.48%(113/165),特新蚤指名亚种占12.12%(20/165),缓慢细蚤占10.91%(18/165),其它蚤种占8.48%(14/165);获地面游离蚤1匹(缓慢细蚤)。以上样本经细菌学检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从活体大绒鼠(4株)和齐氏姬鼠(1株)分离到鼠疫菌5株(前期常规监测中从活体大绒鼠分离到2株,共7株),相应鼠体脏器经反向血凝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滴度从1∶1 280~1∶81 920;从3只活体大绒鼠染带的特新蚤指名亚种(2株)和方叶栉眼蚤(1株)分离到鼠疫菌3株。共采集狗血清92份、鼠血清4份,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鹤庆县草海镇马厂村自活体鼠、蚤分离到鼠疫菌,确定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提示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掌握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方法  对 1 971年以来河北省的鼠疫疫情报告卡逐个进行了统计 ,并查阅了相关资料 ,研究分析了与动物间鼠疫流行相关内容。结果 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 3次 ,检出鼠疫菌 1 1 3株 ,1 1月份为流行高峰 ,动物间鼠疫流行发生在长爪沙鼠密度高峰年 ,检出鼠疫菌的阳性材料以自死长爪沙鼠为主 ,未检出鼠疫阳性血清材料 ,在动物间鼠疫流行初期即可从蚤体内检出鼠疫菌。结论 鼠疫自然疫源地属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 ,鼠疫菌为鄂尔多斯高原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康保牧场鼠疫监测资料,掌握其鼠疫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运用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平均密度0.01-5.01只/公顷,呈逐年降低趋势;达乌尔黄鼠的平均密度0.47-0.78只/公顷,相对比较稳定;达乌尔黄鼠鼠体蚤平均染蚤率43.66%-80.14%之间,平均蚤指数1.06-5之间,长爪沙鼠鼠体蚤平均染蚤率26.85%-35.05%之间,平均蚤指数0.35-0.97之间。达乌尔黄鼠窝巢染蚤率60%,平均蚤指数7.12。结论动物间鼠疫疫情发展稳定,但达乌尔黄鼠窝巢染蚤率和平均蚤指数较高。我们应加强监测,严防鼠密度的回升,坚持连续春秋两季灭鼠工作,并严防临近地区鼠疫的传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南溪村、太安乡、石头乡等地区开展鼠疫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鼠疫疫情,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鼠疫疫情的扩散和漫延.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鼠蚤监测,以及鼠蚤的鉴定和细菌学、血清学检验.结果 全县三个乡为监测点,监测面积为5431.8 hm2,全年共布笼夹23250个,捕鼠1569只,鼠密度为0.29%,捕鼠率为6.75%.共梳检蚤64匹,带蚤鼠43只,鼠体染蚤率为2.74%,总蚤指数为4.08.2009年共检验材料1372份,从黄山镇南溪村委会鹿子村自死鼠(齐氏姬鼠)体内分离到鼠疫菌1株.结论 玉龙县南溪村鼠间鼠疫流行态势一直很活跃,由于防治措施得当,未波及人间,因此鼠疫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张世炎  张涛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89-1491
目的 通过对雷州半岛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监测,为湛江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鼠笼捕活鼠采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鼠体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开展疫情监测.结果 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63%,其中室内密度8.86%,野外密度3.58%;鼠体蚤平均指数0.98,印鼠客蚤平均指数0.84...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疫源地的现状、空间结构、性质、主要宿主和媒介与病原体的关系,确正IHA检出阳性血清的特异性和鼠疫菌突变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和监测,宿主对鼠疫菌的敏感性和感受性试验,鼠疫菌突变试验,血清学IHA、RIP的特异性试验,蚤传播能力试验。结果雷州半岛1950~1951年检鼠疫患者314份,分离到鼠疫菌91株,检蚤118只分离至4株,检鼠和臭鼩鼱1830份分离108株、镜检鼠和臭鼩鼱3668份,阳性53份;1952年镜检鼠和臭鼩鼱12063份,阳性58份;1953~2005年镜检和培养鼠和臭鼩鼱575768份,蚤5300只,均未检到菌;1973~1988年用IHA检鼠和臭鼩鼱血清89092份,阳性40份,RIP检5247份,阳性2份,RIHA检鼠脏器2050份阳性3份;1989~2005年IHA检98906份,RIP检5686份均为阴性。非疫区1957~2005年检鼠和臭鼩鼱27227份和蚤3809只均未检到菌,IHA检鼠类血清9241份和RIP检6727份全为阴性。结论雷州半岛是黄胸鼠鼠疫疫源地,黄胸鼠是主要宿主,褐家鼠和臭鼩鼱、小家鼠是间接宿主,黄毛鼠对鼠疫菌极敏感,印鼠客蚤是主要媒介,伍氏病蚤传播能力与印鼠客蚤相当、穗缘端蚤较弱,50年代初是流行末期、70年代至80年代是迁延期、90年代至2005年是静息期。用四个实验结果证实血清学检出的F1抗体和F1抗原,皆有很好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清远市鼠疫疫情、人群及媒介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在清新县设立人间和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监测期间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20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381只,其中褐家鼠占70.52%,黄胸鼠占11.28%.板齿鼠占8.66%,黄毛鼠占3.41%.施氏屋顶鼠占3.15%:臭鼩鼱占1.57%,小家鼠占1.05%,青毛鼠占0.26%;家栖鼠占84.51%,野栖鼠占15.4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1∶1;总鼠密度为10.76%,家栖鼠密度为10.14%,野柄鼠密度为11.33%;家栖鼠鼠体蚤指数为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为0.16 .鼠体蚤总指数为0.2,印鼠客蚤指数为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318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172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清新县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但仍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扩大监测范围,加强鼠疫相关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丽江市鼠疫自然疫源地鼠巢蚤的种类及感染鼠疫菌的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丽江玉龙县7个自然村,古城区1个自然村范围内,以挖鼠巢的方法采集鼠巢蚤,按形态学方法鉴定鼠巢蚤种类,实验室用细菌培养方法检验鼠巢蚤是否感染鼠疫菌。结果此次共挖鼠巢133个,有蚤鼠巢37个,鼠巢平均染蚤率为27.82%,平均蚤指数1.77。共获得鼠巢蚤2科5属6种235只,其中高山狭臀蚤、方叶栉眼蚤、棕形额蚤、特新蚤指明亚种、锐额狭臀蚤和缓慢细蚤的构成比分别为33.62%、25.53%、25.11%、14.47%、0.85%、和0.42%。鼠巢蚤鼠疫菌培养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丽江鼠疫疫源地共有6种鼠巢蚤,以高山狭臀蚤、方叶栉眼蚤、棕形额蚤、特新蚤指明亚种为优势蚤种,鼠巢蚤未捡出鼠疫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996-2017年呼和浩特市鼠疫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7年呼和浩特市各年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6-2017年呼和浩特市长爪沙鼠平均密度为2. 81只/hm~2,夜间活动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 90%,平均染蚤率为13. 34%,平均蚤指数为0. 25,共剖检各种宿主动物5 385只,培养各种蚤类611组1 290匹,2010年检出2只染疫长爪沙鼠,其他年份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呼和浩特市存在鼠疫的散发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科学监测为主,加强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预警,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