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保温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监测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肛温,对两组患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躁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保温组患者术中、术毕及出室时肛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保温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保温组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保温护理可减少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低体温、苏醒延迟、寒颤及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开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并90例患者,其中术中发生低体温的为实验组,术中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拔气管导管时间情况.结果: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中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有90例,其中发生低体温的患者有56例,发生率为62.22%,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37.78%,低体温的发生率差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与拔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26.36±6.01)、(44.51±8.39),与对照组的麻醉清醒时间与拔气管导管时间相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术前、术中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保温措施,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术中主动保温措施对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顺娇 《现代医院》2009,9(3):109-110
目的探讨术中主动保温措施对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低体温监测,并对其25例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温措施,观察术中低体温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结果实施保暖措施后保温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温组内比较保温组术前、术中、术毕及术后2h的体温、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术毕明显低于术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主动保温和对术后体温的有效监测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综合保温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86例老年手术患者,均为蛛网膜下腔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监测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变化及麻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体温比较,观察组术后体温水平保持较好及低体温和寒战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麻醉状态,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暖措施对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平阳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术中综合保暖措施,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率(81.12±11.15)次/分,收缩压(112.67±11.18)mmHg,舒张压(79.52±9.86)mmHg;对照组护理后心率(91.47±13.87)次/分,收缩压(102.42±9.32)mmHg,舒张压(68.11±6.99)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4、6.4542、8.6523;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22.87±9.67)min;患者完全清醒时间(40.87±10.28)min,体温(36.57±0.14)℃,术后未发生心室颤动,发生寒战3例;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34.18±11.27)min;患者完全清醒时间(74.82±15.83)min,体温(34.67±0.17)℃,术后发生心室颤动6例,发生寒战18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6.9803、16.4851、79.0719、6.2222、12.2449;P〈0.05)。结论:术中应用综合保暖措施能够稳定手术患者生命体征,有助于患者麻醉期的恢复,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全醉术后并发低体温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温度干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醉术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在麻醉恢复室滞留的时间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身麻醉术后低体温患者采取综合温度干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0例妇科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单采用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5 min (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5 min (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维持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价患者早期恢复质量,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48 h QoR-40评分;比较两组术前2 h、手术结束时、术后48 h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结果观察组T2、T3、T4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丙泊酚用量、顺阿曲库铵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 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48 h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用量,促进术后苏醒及早期恢复,还能缓解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成县 《现代养生》2015,(4):198-19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三组,A组为提高室温组,将室温提高至26℃,术中肛温<36℃;B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3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肛温、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低体温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而术中采用保温措施,维持肛温,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3~2018年12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低体温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各个阶段的体温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麻醉时,两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进行时和完毕后,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5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50)。结论:将低体温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术中,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低体温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三组,A组为提高室温组,将室温提高至26℃,术中肛温<36℃;B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3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肛温、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低体温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而术中采用保温措施,维持肛温,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性,分析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研究复合保温措施对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降低SSI发生率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10月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60、120、180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SSI发生率;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60、120、180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均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SI感染率18.33%、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100.00%,观察组患者SSI感染率5.83%、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SSI的发生与术中低体温具有相关性,复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SSI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晓 《中国卫生产业》2014,(35):153-154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手术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进行择期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n=50)和对照组(予以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n=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30 min、术后24 h的血压和心率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患者完全清醒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97.6±7.3)mm Hg、心率(66.1±9.6)次/分、丙泊酚用量为(281.3±35.5)mg,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5±1.5)min、拔管时间(10.6±2.7)min、清醒时间(23.0±2.3)min。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高龄手术患者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药用量以及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低体温原因和防治对策护理。方法:对86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应用综合性体温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每30min测量一次体温,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室温度、体重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输液量、意识清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前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手术开始后30、60、120min和术毕进行体温比较,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体温0.13~0.91℃,使用t检验,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体温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有利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实施麻醉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70例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心率水平、血压水平及麻醉后苏醒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频次、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和完全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苏醒后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开展麻醉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水平,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提高苏醒后体温,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保暖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保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鼓膜体温变化情况、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入室时,两组鼓膜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和术毕时,观察组鼓膜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 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保暖护理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减少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武旭  蓝鹏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1):24-26,32
目的:对比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麻)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用于口腔种植二期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9~2019-12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行口腔种植Ⅱ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观察组使用必兰麻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中、术后2h、术后6h疼痛状况,两组患者麻醉即刻、术中及术后5min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手术中以及手术后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即刻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组术中、术后2h、术后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VAS2、VAS3、均小于常规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种植Ⅱ期手术中,必兰麻较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麻醉效果更好,具有起效时间短、控制疼痛感觉作用好、对心率及血压变化影响作用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则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及拔管后的心率和血压值;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躁动及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及拔管后的心率和血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躁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低体温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将80例接受腹部手术且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接受身体保温干预.在手术期间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体温并无显著差异;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体温没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体温出现显著变化(P<0.05).影响患者低体温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操作因素、手术室室温、麻醉因素等.结论 :认真做好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的体温保温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进而避免麻醉后恢复期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7,(9):1366-1368
目的评价预加温输液及冲洗液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的体温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开全麻下腹手术老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组术中输液及冲洗液加温至37℃,对照组术中输液及冲洗液为常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60 min及手术结束时核心温度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及寒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手术开始后15、30、45、60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核心温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更低。(2)不同体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存在差异。(3)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4)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寒战、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预加温输液及冲洗液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的体温保护效果明确,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且简单易行、医疗成本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后核心体温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麻醉诱导后鼓膜温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诱导后各时间点鼓膜温度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30、60、90、120、150、180 min)鼓膜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T2点,两组患者PLT及FIB水平均较T0点高,PT及APTT均较T0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能明显控制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维持凝血功能稳定,有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