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联合治疗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病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多西环素组,每组26例.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联合治疗,多西环素组患者给予多西环素服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房事.联合用药组和多西环素组患者分别完成1个疗程治疗,疗程完成后停药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6.1%,多西环素组治疗有效率为73.1%,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和多西环素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多西环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多西环素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联合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台州市椒江区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不良反应报告,共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135例,回顾性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日剂量、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3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130例(96.3%);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102例(63.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7例(10.5%)。结论应加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监测,掌握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85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以65岁为界限,比较分析其65岁以上的患者与65岁以下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及联合用药于单用药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65岁以上的男性不良反应率为53.78%,65岁以下的不良反应率为48.95%;女性65岁以上为54.32%,65岁以下为47.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中,应用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率49.87%,单用药物55.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低血压、眩晕、咳嗽等。结论坚持个体治疗原则,应用联合药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0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用药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年龄≥60岁、女性、静脉给药方法、每日用药剂量≥400mg患者群体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为18~59岁、男性、局部给药、口服给药和每日用药剂量400mg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63.33%涉及皮肤及附件、10.00%涉及消化系统、8.33%涉及神经系统、8.33%涉及心血管系统、10.00%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会累及患者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用该药治疗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性别、药剂量和给药方式等,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药物制剂信息与患者原发病、性别、年龄、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中,以皮肤以发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有35例(60.3%),以瘙痒和皮疹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有8例(13.8%)。有既往不良反应史12例,56例(96.6%)静脉滴注给药。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情况,掌握其相关因素以及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头孢曲松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头孢曲松导致的148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特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结果 每个年龄段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半小时内,以皮肤不良反应最多,占36.49%,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占25.00%。结论 头孢曲松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特别注意皮肤与胃肠道异常,预防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2]。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普遍存在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可见,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其滥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当前每个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  相似文献   

8.
29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中国中药杂志》1996-2002年7年间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个案293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变态反应为主,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主要是:口服给药(占45.73%)、注射给药(占45.39%)及其他(占8.88%),大多为首次用药引起。293例中有17例致过敏性休克,5例死亡。结论大多数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过大、自服误服、过敏体质等因素有关,尤其对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功能性病变患者要谨慎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临床应用氯霉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氯霉素临床使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提高氯霉素的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方法 通过检索1989年-2007年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报道使用氯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对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氯霉素导致的52例不良反应中,年龄2个月~81岁.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其中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分别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1.9%和19.23%.结论 氯霉素应慎用.临床用药应重视其用量及配伍等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炎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108例,对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例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患者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不良反应涉及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发热、神经精神症状等。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可诱发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重视,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可引起的不良反应,纠正传统中药用药绝对安全思想,为临床科学使用中药饮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80例服用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服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中药饮片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涉及多个人体组织系统,不良反应程度也各有差异。其中以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黏膜组织不良反应居多,二者共计53.75%,超过病例总数的一半。通过用药分析发现,炮制不当、煎煮不当、禁忌与配伍、个体差异等均可导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其中以煎煮不当所占比重最多(42.50%),用药时间过长次之(21.25%)。结论科学管理中药饮片的生产,合理指导中药饮片的使用,加强处方医师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可降低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实现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婴幼儿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到2011年收集的60例婴幼儿用药不良反应报告从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75%;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90%;引起皮肤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95%。结论重视合理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东省2009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致死亡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筛选广东省2009年所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致死亡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份死亡报告表中,出现不合理用药12份,占死亡报告数的34.29%。乡、镇卫生院报告表出现不合理用药占其报告数的38.46%;县、区级医院报告表出现不合理用药占其报告数的35.71%;市级及以上医院报告表出现不合理用药占其报告数的25%。不合理用药表现涉及用药过量、理化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超适应证使用、药物选用不当和重复用药等六个方面。结论各级医院都存在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现象,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因此,要加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合理用药的培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278例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JFD)全文数据库(1997—2009年)中有关穿心莲内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按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过敏史、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不良反应278例,不良反应在20岁以下人群中发生较多(41.37%);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74.46%);具有明确药物过敏史者有占10.79%;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40.65%)、皮肤粘膜损害(17.63%)、呼吸系统损害(12.95%)、血液系统损害(11.91%)为主,居前3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过敏性休克、皮疹瘙痒及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用药30min以内,占59.35%;有合并用药的病例占31.65%。结论:临床应重视穿心莲内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10例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组,470例用药无不良反应者为对照组,记录不良反应种类和数量,另依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过敏史、过敏体质、饮酒习惯、精神状态和生活环境等指标分类汇总.结果:210例头孢菌素类用药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发生率约34.29%,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7.62%,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38%;年龄、饮食习惯、过敏史、过敏体质、饮酒习惯和精神状态等对用药不良反应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过敏史、过敏体质和饮酒习惯则有显著的独立性影响(P<0.05).结论:抗生素临床用药要注意明确适应症,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慧  陈筱南  孙东  张璞松 《齐鲁药事》2013,32(6):367-369
目的了解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济南市历下区2012年3月~2013年4月有关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23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64.48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报告最多,为12例次,占27.27%;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78.26%)比说明书规定用量下(13.04%)明显增多;多种药物联合用药(57.14%)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独用药(11.11%)明显增高。结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ADR的发生与药物因素和临床使用有关。临床医师、生产企业应重视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的不良反应,加强其应用过程中的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田芳 《抗感染药学》2020,17(3):397-399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临床合理用药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的4 60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其对策,评估头孢呋辛钠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4 600例患者中,发生头孢呋辛钠致不良反应240例,其发生率为5.22%;其中20岁以下年龄段与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头孢呋辛钠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占27.50%和25.83%;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其中涉及较多的为皮肤及附件(占56.67%)、胃肠道(占16.25%)和中枢神经系统(占10.00%);经对症治疗后其治愈率为77.08%(185/240),240例患者中有186例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头孢呋辛钠临床使用期间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应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种西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及其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间900张门诊用药处方,对上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和分析其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症状表现为兴奋、过敏、水肿、发热头疼、皮疹、浑身无力等,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最高(31.06%);多种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给药途径不当、配伍不适宜、剂量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等,联合用药的种类主要有复方磺胺甲噁唑与维生素C、乙酰水杨酸与消炎痛、多潘立酮与颠茄、诺氟沙星与乳酶生,以及茶碱与大环内酯类等。结论:多种药物联用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但是一旦出现用药疏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避免多种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患者用药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布洛芬口服制剂致不良反应/事件的特点及可能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2年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的布洛芬口服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数据,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与过敏史、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表现和合并用药等方面分析。结果布洛芬致不良反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57.66%)略多于女性(42.34%);临床使用时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镇痛等,无超适应证用药情况;布洛芬不良反应数据中超剂量使用估计占4.43%,长期使用估计占2.8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胃肠系统,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过敏性休克等;视觉损害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1.18%。结论布洛芬疗效是确切的,但要关注布洛芬导致的严重胃肠道损害、过敏性休克和视觉损害等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晓燕  周文  张一弛  郝丽娜 《中国药事》2018,32(9):1301-130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醒脑静注射液所致14例不良反应报告,对患儿年龄、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使用溶媒、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等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规律。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本身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中1~3岁儿童占57.14%;非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患儿占80%;以5%葡萄糖为溶媒所致的ADR达78.57%;儿童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达71.43%。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应明确其功能主治,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更安全;减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3岁以下患儿在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不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生产厂家应加强醒脑静注射液用于儿童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