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益气升陷法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升陷法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及钙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益气升陷法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影响.结果:益气升陷法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增加钙电流(ICa).结论:益气升陷法抗心律失常作用是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来实现的;该方药可能有助于控制房颤和室颤的复发;其对ICa的激活作用是使动作电位延长的环节之一,并使该药具有一定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甲磺酸酚妥拉明(PM)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PM对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表明PM降低正常心室肌细胞INa电流密度峰值,钠离子通道失活加速,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迟。结论:PM对心室肌细胞0相动作电位快钠电流有抑制作用,能使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搏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了安律胶囊对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安律胶囊可剂量依赖性的阻滞钠电流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安律胶囊对钠电流的阻滞作用是其抗早搏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延迟整流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Ik)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nward rectifier K+current,Ik1)的影响,探讨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 用急性酶解分离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膜延迟整钾钾电流(Ik)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结果 (1)浓度为1,3,5,10,20 μg/g甘松挥发油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k,使Ik+的电流密度-电压关系曲线(current density-voltage curve,Ⅰ-V曲线)下移,但激活电位,失活电位及翻转电位无影响.在-90 mV时,5μg/g甘松挥发油使Ik峰电流在给药后电流密度减小约45%,甘松挥发油对Ik激活和失活曲线的影响:甘松挥发油使激活曲线右移,给药前后半数失活电压(V1/2):(23.65±0.65) mV vs (28.19±0.57) mV (P<0.05,n=6),使失活曲线左移,给药前后V1/2:(-64.46±1.02)mVvs(-82.84±1.27)mV (n =6,P<0.05);(2)浓度为1,3,5,10,20,50 μg/g甘松挥发油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k1.在-60 mV时,5μg/g甘松挥发油使Ik1峰电流在给药后电流密度减小约50%.结论 (1)甘松挥发油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Ik,使Ⅰ-V曲线下移,使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2)甘松挥发油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Ik1.甘松挥发油对两者的效应可使心肌细胞复极化减慢,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甘草次酸在离子通道水平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雄性SD大鼠心室肌细胞,通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甘草次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结果 甘草次酸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1、5、10 μmol/L甘草次酸使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自[(-4.26±0.15)nA],分别降低至[(-3.54±0.1)nA],[(-2.19±0.09)nA],[(-1.25±0.08)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10 μmol/L甘草次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峰值的抑制率分别为(16.08±2.3)%、(50.82±3.56)%、(75.98±5.12)%。10 μmol/L甘草次酸使INa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和峰电位。结论 甘草次酸可浓度依赖地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e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电压依赖性的钠、钾离子通道的影响,揭示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分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模式下,记录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瞬时外向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并观察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e对电流幅度的影响。结果:给予人参皂苷Re(10,100μmol·L-1)后钠通道电流幅度呈现减小的趋势,对通道电流幅度的抑制率分别为(25.5±5.7)%(n=3)和(46.2±18)%(n=4)。给予人参皂苷Re(10,100μmol·L-1)对瞬时外向钾电流幅度略有抑制,洗脱后电流恢复,其中100μmol·L-1人参皂苷对电流的抑制率为(13±9)%(n=3)。给予人参皂苷Re(10,100μmol·L-1)后内向整流钾电流幅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药物洗脱后电流完全恢复,(10,100μmol·L-1)对通道电流幅度的抑制率分别为(16.3±8.7)%(n=5)和(35.4±11.2)%(n=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够抑制心室肌细胞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瞬时外向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分别以普通细胞外液及加入上述浓度血清的细胞外液进行灌流,检测各组对INa的影响.结果: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INa峰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乙酰基莲心碱(Diacetyl-linesinine)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L型钙电流以及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体重1.5~2.0kg的健康新西兰白兔,酶解法分离兔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二乙酰基莲心碱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钙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结果:①10、30μmol·L-1的二乙酰基莲心碱使复极50%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50%repolarization,APD50)和复极90%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90%repolarization,APD90)明显延长(P<0.05),而100μmol·L-1的二乙酰基莲心碱使APD50和APD90不再继续延长,反而缩短;②二乙酰基莲心碱浓度依赖性减少钙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10、30、100μmol·L-1的二乙酰基莲心碱可分别使峰值钙电流下降56.96%、65.91%及73.61%;使延迟整流钾电流下降17.46%、45.82%及51.06%。结论:二乙酰基莲心碱在低浓度时延长APD,高浓度时缩短APD;二乙酰基莲心碱可浓度依赖性阻滞兔心室肌细胞的钙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葵素-Q(AP-Q)对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解法制备豚鼠和大鼠单个心室肌单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记录心室肌细胞钾电流(Ito、IK和IK1)。结果:AP-Q3-100nmol/L浓度依赖性地阻滞Ito,EC50分别为10.5nmol/L,去极化至 50mV时,AP-Q10nmol/L使Ito从给药前的(13.3 -3.4)pA/pF升至(19.46 -4.3)pA/pF。AP-Q0.1-100nmol/L浓度依赖性地增大IK和尾电流(IK tail),EC50分别为4.7nmol/L和5.0nmol/L。AP-Q1pmol/L-100nmol/L浓度依赖性地增大IK1,EC50值为0.2nmol/L。结论:AP-Q增大IK,Ito和IK1的作用可能是其缩短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增大静息电位(RP)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新生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龙芽楤木皂苷(Aralosides As)后,对细胞膜上钠离子流产生的效应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As(1μg/ml,10μg/ml,100μg/ml)对培养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幅值的影响。结果:1)As使培养心室肌细胞的INa电流-电压(I-V)曲线明显下移,原有的(I-V)依赖特征不变。2)As在10μg/ml,100μg/ml浓度时,均明显剂量依赖性增加INa的峰值,分别使峰值增加29%和41%。结论:As增加培养心肌细胞INa幅值,可能是实现其正性肌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6.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