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玲华  连召斌 《化学学报》2007,65(4):349-354
2,3,4-三-O-乙酰基-b-D-木吡喃糖基异硫氰酸酯1与2-氨基-4/6-取代-苯并噻唑2a2e反应, 生成糖基硫脲衍生物3a3e, 再在伯胺存在下经氯化汞脱硫, 得到一系列新的胍基木吡喃糖苷类化合物4a4e, 5a5e, 6a6e, 7a7e,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 1H NMR, MS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所得产物均为β-构型.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4c, 5b, 6b6d, 7b等对HIV-1蛋白酶表现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在三联吡啶分子中引入N,N-二甲基官能团, 实现了三联吡啶分子的局部激发态发光. 研究发现, 溶剂的极性诱导三联吡啶的偶极矩发生变化, 实现了从深蓝光(λmax=384 nm)到黄光(λmax=558 nm)的溶剂致荧光变色. 由于三联吡啶的荧光易受醇溶剂中—OH基团振荡猝灭, 不同空间位阻的正丁醇、 异丁醇、 仲丁醇及叔丁醇溶剂使得三联吡啶发光光色相近, 但发光强度的差异较大. 三联吡啶进一步与ZnCl2配位得到了三联吡啶-Zn(Ⅱ)配合物, 金属离子Zn(Ⅱ)的配位作用促进了三联吡啶分子内电荷转移. 由于电子给体N,N-二甲基官能团可发生平面扭曲, 丁醇异构体可调节三联吡啶-Zn(Ⅱ)的局部激发态和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发光, 进而实现其在丁醇异构体溶剂中发光光色的调节. 因此, 三联吡啶和三联吡啶-Zn(Ⅱ)具有良好的溶剂致荧光变色性能, 可应用于4种丁醇异构体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类新型四酰胺杯[4]氮杂冠醚(5a, 5b), 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主体与阴离子客体之间的识别性能. 主体分子5a5b加入到对硝基酚氧阴离子的CHCl3溶液中, 主客体间形成超分子复合物使得客体阴离子423 nm处吸光度降低且溶液从黄色变为无色. 受体5a, 5bp-NO2C6H4O, F,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发生变化, 并且对于p-NO2C6H4O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其荧光光谱强度改变强弱的顺序为p-NO2C6H4O>F>H2PO4>>Cl, Br, I. 荧光光谱滴定的结果经非线性拟合, 结果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络合物.  相似文献   

4.
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合成新型芳维A酸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二环己基胺作配体的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条件, 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无膦钯催化Heck反应体系. 应用该体系可高收率(72%~84%)、高立体选择性(83%~95%)合成二取代和三取代二苯烯类化合物. 以2,4,5-三甲氧基苯乙烯、α-细辛脑为原料, 合成了4个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二苯烯类芳维A酸甲酯(3a, 3b, 4a, 4b), 并且在温和的水解体系[LiOH, V(THF)∶V(H2O)=5∶1]下顺利得到了它们的水解产物芳维A酸(5a, 5b, 6a, 6b), 产物通过1H NMR, 13C NMR, IR和MS进行了结构确认.  相似文献   

5.
刘彩明  郝项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6):1105-1112
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新的3d-4f异金属四核簇合物:[Zn2Ln2(salen)2(CO2PyCH2O)2(MeOH)2](ClO42·2MeOH(Ln=Dy(1),Tb(2);H2salen=N,N'-双(3-甲氧基水杨基)-1,3-二氨基丙烷;HCO2PyCH2OH=6-羧基吡啶-2-甲醇)。它们是由锌(Ⅱ)Schiff碱构筑模块和6-羧基吡啶-2-甲醇辅助配体组装而成的Zn-Ln2-Zn型簇合物。磁性测量表明稀土离子间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Zn2Dy2配合物1在2 000 Oe直流磁场下显示出磁弛豫行为;而Zn2Tb2配合物2不但有磁场导致的磁弛豫行为,而且还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吡啶酮或吡唑结构的6个新型双靶点(A2a和A2b)腺苷受体拮抗剂。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cAMP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11a~11f)对A2a和A2b受体的抑制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A2a和A2b受体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1e抑制活性最强,抑制A2a和A2b受体的IC50值分别为8.188 nM和15.22 nM,11e对A2bR受体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AB928(IC50=36.48 nM)。此外,利用分子对接研究了化合物11e与A2a和A2b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化合物11e与A2a和A2b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Co2+、Ni2+、Cu2+、Cd2+、Zn2+等金属的Schiff碱型二茂铁基多核配合物,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发现该类配合物能有效地猝灭Ru(bpy)32+发光。Stern-Volmer作图呈线性关系并得猝灭速率常数kq为109L·mol-1·s-1数量级,且lgka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猝灭过程按电子转移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基于蒽-苯并咪唑鎓的受体分子12,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2对F-、Cl-、Br-、I-、AcO-、HSO4-、H2PO4-、NO3-、ClO4-等阴离子的识别性能。 研究发现,在受体分子12的乙腈溶液(5.0×10-6 mol/L)中加入10倍化学计量的H2PO4-时,受体分子1的荧光猝灭百分数为13%,受体分子2的荧光猝灭百分数高达94%,表明受体分子2在构型上与H2PO4-更匹配,可作为H2PO4-的荧光关闭型(turn-off)探针。 受体分子2与H2PO4-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3.70±0.16)×104 L/mol,检出限为3.77×10-6 mol/L。  相似文献   

9.
以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SPP)为发光体,过硫酸钾(K2S2O8)为共反应剂,构建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发光(ECL)体系. 在扫描范围为0~-1.5V时,该体系出现两个阴极ECL峰,分别为TSPP的还原峰(-0.8V)和K2S2O8 的还原峰 (-1.2V). 亚甲基蓝能有效猝灭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的电化学发光,根据猝灭效率与亚甲基蓝浓度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种测定亚甲基蓝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文玲  何侃侃  李瀛  侯自杰 《化学学报》2005,63(17):1607-1612
对四种天然二聚二苯乙烯类化合物Shegansu B (1), Gnetuhainin F (1a), Maackin A (2)以及Cassigarol E (3)的全合成进行了研究. 以3,5-二羟基苯甲酸(4)为起始原料, 经六步反应制得异丹叶大黄素(13)和白皮杉醇(14), 在HRP/H2O2酶催化氧化体系中, 1314分别进行自身的氧化偶联得到各自的二聚产物. 首次完成了1a, (±)-2和(±)-3的全合成, 并以较文献报道为高的氧化偶联产率合成了(±)-1.  相似文献   

11.
李英俊  刘丽军  靳焜  孙淑琴  许永廷 《化学学报》2010,68(16):1577-1584
以4-氨基-5-[2-(4-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3-巯基-1,2,4-三唑(6)和不同的芳香酸为原料, 在三氯氧磷的作用下环化合成了17个新型3-[2-(4-氯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6-芳基-1,2,4-三唑[3,4-b]-1,3,4-噻二唑衍生物7. 利用IR, 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新化合物67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初步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7a7b在20 μg/mL时对大肠杆菌甲硫氨酰氨肽酶(EcMetAP1)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87.26%和82.62%, 化合物7f, 7h7l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7a7q在20 μg/mL时对细胞分裂周期(cdc25B)磷酸酯酶均具有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7b, 7g7i在5 μg/mL时仍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98.76%, 83.87%和90.57%. 杀菌、杀虫、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筛选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试的目标化合物7d7e, 7h7m7o7q均无活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3种三联吡啶铂(Ⅱ)配合物(Pt1、Pt2、Pt3)和两种苝二酰亚胺衍生物(PDI1、PDI2),构建了三联吡啶铂配合物/苝二酰亚胺衍生物超分子体系。所得超分子体系可作为"turn-on"型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c-myc G-四链体。三联吡啶铂配合物可通过电子转移作用猝灭苝二酰亚胺的荧光,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三联吡啶铂配合物与PDIs的结合常数为5.57×104~5.28×106 L/mol。加入G-四链体后,三联吡啶铂配合物/苝二酰亚胺超分子发生解离,苝二酰亚胺衍生物的荧光得到恢复。在Pt2/PDI2体系中加入1.5μmol/L c-myc G-四链体可使其荧光增强63倍。在c-myc的浓度为25nmol/L~1.0μmol/L范围内,Pt2/PDI2超分子体系荧光增强(F/F0)与c-myc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测限为1.37nmol/L,表明Pt2/PDI2超分子体系可用于检测c-myc序列DNA。  相似文献   

13.
李静思  赵华  刘珊  陈永洁 《化学通报》2022,85(1):97-102
合成了三种钌(Ⅱ)芳烃配合物[(η6-p-cymene)Ru(bpy)(py-R)]2+(bpy=2,2′-联吡啶,py=吡啶,R=N(CH3)2,H,NO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及DNA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单齿配体吡啶对位取代基的推拉电子能力如何影响配合物的光致配体解离能力。研究发现,当单齿配体吡啶对位取代基为拉电子基团硝基时,配合物具有光致单齿配体解离能力及潜在的光活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张卫民  曾和平 《化学学报》2008,66(4):465-470
设计合成了2-[(2'-芴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6)、2-[(2'-菲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7)及其金属锌配合物89; 用UV-Vis, FT-IR, ESI-MS,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了化合物67的结构; 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研究了其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化合物67对干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用FT-IR, FAB-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金属锌配合物结构,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8的发光峰值为602 nm, 发黄光; 化合物9的发光峰值为628 nm, 发橙红色光.  相似文献   

15.
王星林  李媛媛  李朝晖 《催化学报》2021,42(3):409-416,中插17-中插18
C–S键的构建在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硫醇和烯烃/炔烃的硫氢化反应来构建C?S键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和低成本的方法.本文以ZnCl2,InCl3,硫代乙酰胺为前驱体,在微量IrCl3存在条件下,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含有不同Ir摩尔比(0.5 mol%,1 mol%和2 mol%)的Ir2S3/ZnIn2S4纳米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它在可见光下诱导烯烃/炔烃的硫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苄基硫醇和苯乙炔的硫氢化反应为模型反应,发现在ZnIn2S4中引入微量的Ir2S3可明显提升其性能,其中以0.5 mol%Ir2S3/ZnIn2S4为催化剂时反应性能最佳;反应15 h后苄基硫醇的转化率为97%,苄基苯乙烯基硫醚的产率为95%,明显高于以未修饰的ZnIn2S4为催化剂时的转化率和产率.在反应中加入自由基捕获剂TEMPO之后可淬灭该反应,表明与未修饰的ZnIn2S4相同,以Ir2S3/ZnIn2S4复合材料催化的硫氢化反应同样是由硫醇自由基诱发的反应.这种微量Ir2S3对ZnIn2S4上光诱导硫氢化反应的提升作用在所考察的多个系列底物的反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对于一些空间体积较大的底物,其提升作用尤为明显,表明微量Ir2S3的存在对ZnIn2S4上光诱导硫醇和烯烃/炔烃硫氢化反应的提升作用具有普适性.通过研究负载不同助催化剂(MoS2,NiS和Pd)的ZnIn2S4纳米复合材料在烯烃/炔烃硫氢化反应中的性能及其电化学交流阻抗,我们发现,Ir2S3的存在可促进ZnIn2S4上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有利于巯基自由基的生成,同时还抑制了副物氢气的产生,因此,烯烃/炔烃的硫氢化反应性能显著提高.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可见光下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来构建C?S键的绿色途径,对于理解和设计新的光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玉辉  周欣  张红星 《中国科学B辑》2008,38(12):1059-1062
为了探究吡啶-三唑Os(Ⅱ)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取代基效应对其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F中的B3LYP方法优化了系列吡啶.三唑Os(Ⅱ)配合物[Os(ptz)zL2](L=PH3;ptzH=(2-吡啶)-1,2,4-三唑(1);[Os(bptz)2L2](bptzH=3-叔丁基-5-(2-吡啶)-1,2,4-三唑(2);[Os(fptz)2L2](fptzH=3-(三氟甲基).5.(2.吡啶)-1,2,4-三唑(3);[Os(fbtz)2L2]fbtzH=3-(三氟甲基)-5.(4-叔丁基-2-吡啶)-1,2,4-三唑)(4)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通过TD-DFF方法结合PCM溶剂化模型计算了配合物分子1-4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指认了它们的跃迁性质.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论述了取代基效应对配合物1-4的磷光发射及磷光量子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某些官能化手性氮杂环丙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性元5-(R)-(1R,2S,5R)-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3)与氮亲核试剂伯胺(4), 通过串联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具有两个新的手性中心的1R,5S-6-烷基-6-氮杂-2R-孟氧基-3-氧杂-4-氧代二环[3,1,0]己烷(5a5d), 产率41%~51%, e.e.≥98%. 后者经LiAlH4还原得到N-烷基-2,3-双(羟甲基)氮杂环丙烷(6a6d), 产率66%~91%. 化合物56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 MS以及X射线晶体分析, 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及立体化学构型. 本文为N-烷基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首次研究了拓扑绝缘体Bi2Se3二维晶体对其表面吸附的罗丹明6G分子的荧光猝灭效应, 证明薄层Bi2Se3可以有效猝灭罗丹明6G分子的荧光, 且随Bi2Se3二维晶体的厚度从单层增加到8层, 荧光猝灭效应增强, 并初步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钌配合物为探针分子,分散于经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基质中形成对空气压力变化敏感的压敏漆。测定了它们的发光光谱及其氧猝灭性能,定量研究了发光和氧猝灭的关系,并将压敏漆用于风洞模拟试验,在较宽压力变化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表征对压力变化灵敏度的直线斜率高达0.75.显示出所制备的空气动力压敏漆的性能优异,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系列Mn(II)配位超分子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表面光电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  牛淑云  金晶  孙丽萍  杨光第  叶玲 《化学学报》2007,65(11):1032-1038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三种Mn(II)配位超分子: Mn(2,5-dcp)2(H2O)2 (1), Mn(INA)2(H2O)4 (2)和Mn(phen)2Cl2 (3) (2,5-dcp=pyridine-2,5-dicarboxylic acid, INA=iso-nicotinic acid, phen=1,10-phenanthroline).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Vis)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三种化合物中均存在大量的氢键, 使化合物晶体构成了无限延伸的三维网络结构. 表面光电压谱显示了化合物13在300~600 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带, 具有P-型半导体的特征. 讨论了氢键在超分子构建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配位环境对于配合物表面光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