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因子宫脱垂或其他因素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穹隆疝的处理方式。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107例及其中的80例穹隆疝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单纯膀胱膨出或直肠膨出27例;以穹隆膨出为主,伴或不伴有膀胱和直肠膨出80例。80例患者中,子宫脱垂行全子宫切除32例,其他原因行全子宫切除48例;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4例,尿动力学提示隐匿性尿失禁3例;行经阴道置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76例,其中全盆底重建术56例,中盆腔重建术20例;2例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1例单纯疝囊修补术,1例前盆底重建术+疝囊修补术。1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16例术中同时行TVT-O术。随访至2016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无复发病例,3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1例隐匿性尿失禁患者于术后1年因尿失禁症状较重,行TVT-O手术。结论置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疝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根据穹隆疝及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程度选择恰当的手术重建方式。对于术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或隐匿性尿失禁患者术中应同时行TVT-O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后网片或吊带暴露及复发再入院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因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应用网片或吊带手术治疗,术后因网片或吊带暴露及复发再入院治疗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再入院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再入院原因:网片或吊带暴露占50.00%,POP、SUI复发占66.67%。网片暴露再入院治疗发生于经阴道全盆重建术后3例、腹腔镜骶骨固定术(LSC)术后2例,均为阴道顶端暴露;1例吊带暴露发生于经阴道单切口吊带术后。网片暴露者行暴露网片切除术,吊带暴露者除行暴露网片切除术外、因疼痛行固定锚栓切除术。7例POP术后复发中6例为中盆腔缺陷复发伴或不伴有阴道前、后壁的脱垂,再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其中2例同时行阴道顶端的悬吊及缺陷部位的修补;1例阴道穹隆及阴道前壁脱垂者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前盆重建术。1例SUI术后复发者行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因网片或吊带暴露及复发3次入院手术治疗共3例。所有病例至随访结束,无网片或吊带暴露及复发。结论经阴道全盆重建术、LSC术后网片阴道顶端暴露者需再入院处理,POP盆底重建术前应准确评估盆底缺陷部位,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术中注意第一水平加固,降低术后中盆腔缺陷复发风险,以减少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加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盆腔脏器脱垂Ⅱ~Ⅳ度102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随访,其中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改良盆底重建术(重建组)65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传统组)37例。采用POP-Q分度法,Ⅱ度及Ⅱ度以上判定为复发。结果:重建组2例(3.08%)复发,传统组6例(16.21%)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复发患者均合并网片侵蚀、外露,剪除外露网片并局部雌激素治疗后放置子宫托,目前疗效满意;传统组复发患者分别行子宫托治疗、改良盆底重建术、Prolift盆底重建术、阴道封闭术,目前疗效满意;重建组35例术后恢复性生活,传统组25例术后恢复性生活,性功能问卷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能更好地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其复发率低,尤其是对于Ⅲ~Ⅳ度脱垂患者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术后复发患者首选子宫托治疗,传统组可行网片再次手术治疗,阴道封闭术为最后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与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因重度POP行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患者45例和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33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组和全盆底重建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4.7±19.5)min和(114.0±11.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3.1±37.6)ml和(148.0±56.0)ml,术后病率分别为4.4%和9.1%。随访3年,POP-Q指示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3年PFDI-20、PISQ-12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有1例复发,均为中盆腔脱垂;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组有2例网片暴露,全盆底重建术组有1例网片暴露,均在阴道前壁。结论:与全盆底重建术相比,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短期及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相关因素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聚丙烯网片行盆底重建术的142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析其术后复发及网片侵蚀暴露等并发症情况。同时选取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因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行传统手术治疗的68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为对照。结果:盆底重建术后复发率为2.1%(3/142),传统手术复发率为2.9%(2/68);盆底重建术的网片侵蚀暴露发生率为15.49%(22/142)。有糖尿病病史与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有关(P0.05),保留子宫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则少于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聚丙烯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控制糖尿病及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可能降低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的发生,术后长期临床效果可能较短期有所改善。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TVM)与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NTR)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207例重度POP患者, 按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分度均在Ⅲ度及以上, 同时伴有临床症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VM组和NTR组, TVM组为经阴道植入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 NTR组则采用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加宫骶韧带悬吊加阴道前后壁和会阴体修补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范围:41~82个月), 完成随访164例(79.2%, 164/207), 其中TVM组76例、NTR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随访两组术后1、3、5年时的主、客观治疗效果。客观疗效采用手术成功的3项复合标准, 即:(1)阴道前后壁脱垂最远端距离处女膜≤0 cm, 同时顶端下降距离≤1/2阴道全长;(2)根据"经常看到或感到阴道有肿物脱出吗?"判定相关的POP症状消失;(3)未因脱垂而再行手术或子宫托治疗;同时满足以上3条标准者为手术成功(即客观治愈), 反之为复发(术后3个月及以后)。主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Prolene网片和ProliftTM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31例压力性尿失禁及Ⅰ度-Ⅲ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17.58min,放置网片平均时间77.9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48mL,平均住院时间10.85d。随访1~22个月。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基本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阴道前壁1度膨出,1例阴道后壁1度膨出,1例阴道前壁网片侵蚀。结论:该全盆底重建术可用于纠正压力性尿失禁及各种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无论保留或切除子宫,都能同时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和部分重建,手术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Prolene网片和ProliftTM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31例压力性尿失禁及Ⅰ度一Ⅲ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17.58 min,放置网片平均时间77.90 min,术中出血平均180.48 mL,平均住院时间10.85 d.随访1~22个月,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基本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阴道前壁Ⅰ度膨出,1例阴道后壁Ⅰ度膨出,1例阴道前壁网片侵蚀.结论:该全盆底重建术可用于纠正压力性尿失禁及各种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无论保留或切除子宫,都能同时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和部分重建,手术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短期主客观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应用主观及客观评分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需要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评分。研究组58例采用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20例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结果 (1)术后3~6个月门诊复查,研究组未见术后复发,POP评分法测定各指示点均在正常位置,客观治愈率达100%。主观症状评分改善24.59±2.28,6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尿频症状及轻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症状,主观治愈率89.7%。对照组术后复发Ⅱ度4例,客观治愈率80%。主观症状评分改善18.30±3.68,主观症状复发9例,包括盆腔、肠道及膀胱症状,主观治愈率5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同时合并SUI患者,研究组通过应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或前路网片提升等办法,使其均得治愈,对照组中未行TVT-O手术者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隐匿性SUI症状,主观症状评分改善较小。结论应用替代材料的全盆底重建术对于恢复女性盆底器官解剖结构及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方面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阴道修复网片(total vaginal mesh,TVM)即Gynecare Prolift网片修复系统及联合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tensiongfree vaginal tape-obtutor,TVT-O)尿道中段悬吊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或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Ⅱ度以上子宫和(或)阴道壁脱垂患者24例,其中本次手术前已切除子宫5例,术中同时切除子宫12例,保留子宫7例。16例用全盆底修复网片(total Prolift),8例用前盆修复网片(anterior Prolift);10例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结果:24例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12.5%)出血量超过500ml;术后随访12~20个月,1例至术后10个月时发现阴道壁网片侵蚀(4.2%,1/24),经门诊4次修剪好转;24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用Prolift盆底修复网片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术,手术安全、易行、微创,近期疗效肯定;合并SUI者同时使用TVT-O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对100例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LSC,分离右侧盆腔后腹膜,将网片远端固定于阴道前后壁、阴道穹隆;近端网片固定于骶前纵韧带,网片无张力置于腹膜后。采用手术成功、手术并发症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65.7±48.0分钟,术中出血量119.5±108.5 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3±2.4天,排便时间4.7±1.3天,住院9.6±3.6天。手术均成功,无复发病例,新发尿失禁17例。术后并发症共12例,包括暂时性尿潴留1例,肠梗阻3例,发热1例,术后网片侵蚀6例,术后右下腹坠痛再次手术网片取出术1例。100例随访31.9±17.6月。PFDI-20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3.46±3.56分vs 17.98±8.24分,P0.001)。结论:LSC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修补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0例,年龄≥55岁,均为绝经后妇女,POP-Q分期为Ⅲ~Ⅳ期。采用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5年内定期门诊随访,以POP-Q判断术后疗效,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07.83±13.00)min vs.(127.50±13.25)min],术中出血量[(194.67±21.13)m L vs.(220.67±28.15)m L],住院总费用[(32 488.38±3 408.43)元vs.(13 811.41±2 634.89)元]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OP-Q重新评分,至术后5年,观察组有1例复发至Ⅱ度,对照组5例复发。2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PFDI-20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1,2,5年的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相比,全盆底重建术术后复发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阴网片全盆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盆腔器官脱垂行经阴网片全盆重建术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各指示点位置,评价总体客观治愈率及复发率。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等相关问卷评分评价主观治愈率以及术后尿失禁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中失访12例(12/110, 10.91%),其中1例因心血管疾病术后1年余死亡,随访98例(98/110, 89.09%)。随访时间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10例患者年龄(65.30±8.00)岁;绝经时间(14.01±9.08)年;采用POP-Q分期评价,术后15例(15/98,15.31%)出现复发,其中11例POP-Q分期Ⅱ期,无主观症状不需再次手术,4例阴道顶端复发(POP-Q Ⅲ期),需再次手术治疗。术后主观治愈率95.92%(94/98),客观治愈率84.69%(83/98);网片挛缩4例(4/98, 4.08%),网片外露11例(11/98,11.22%)。术后PFDI-20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性生活13例,其中性生活质量5例满意,6例患者较术前差,2例配偶出现性交疼痛;患者总体术后满意度评分满意率95.91%(94/98)。结论 经阴网片全盆重建术用于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主、客观治愈率高,不仅能达到较好的解剖学复位,对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满意度高且长期疗效稳定,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盆底重建手术中传统术式与新术式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盆底重建传统术式的定义和复习盆底重建传统术式与新术式的RCT研究结果.传统术式是指非应用网片添加的盆底重建手术,主要指全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新术式是指使用人工合成和捐赠者的移植物来进行的盆底重建手术.对于重度前盆腔脏器脱垂大多数RCT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新术式解剖学效果好于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各种术式的解剖学...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网片在女性全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应用聚丙烯网片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6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具体包括: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双侧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并将网片置入膀胱阴道筋膜和直肠阴道筋膜,同时进行肛提肌及会阴体的修复从而完成盆底3个平面的重建。合并有压力性或混合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出血量平均为120mL,根据POP-Q分度法,6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它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术,该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中、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一生中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风险是10%.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等中盆腔缺陷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现在常用的有骶骨阴道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后穹隆成形术、全盆底重建术等.本文就这些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效果、并发症及防治复发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2月60例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研究组)或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30例,包括研究1组TVH+改良盆底重建术20例,研究2组单行改良盆底重建术4例,研究3组子宫切除术后POP行改良盆底重建术6例;对照组30例。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研究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保留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术后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出院前测评POP-Q,分度均为0度或Ⅰ度。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研究组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3)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研究组随访率100%,对照组随访率96.67%。POP-Q分度Ⅱ度及Ⅱ度以上判定为复发,研究组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5例复发(16.67%)(P<0.05);研究组3例出现性交不适,对照组7例诉性生活质量下降(P<0.05)。结论: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均是治疗POP的有效方法。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能更好地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其复发率低,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阴道植入轻型钛化聚丙烯网片TiLOOP的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以阴道前壁膨出Ⅲ~Ⅳ度为主的50例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对其实施经阴道植入TiLOOP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其中自行裁剪TiLOOP网片的“协和式”盆底...  相似文献   

19.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9例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诊断为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的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并分析围手术期及术后12个月各项治疗评价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位手术时间为70 min(30~2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ml(10~200 ml);77%(30/39)的患者手术次日晨即拔除尿管,且残余尿量<100 ml;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率为20%(8/39);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4 d(1~11d).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3~29个月).以POP-Q评分为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手术有效率达100%;5%(2/39)的患者于术后24个月内出现症状性复发(阴道后壁膨出):8%(3/39)的患者术后7个月内发生阴道侧壁或后壁网片侵蚀;5%(2/39)的患者出现新发的急迫性尿失禁;另有8%(3/39)的患者出现新发的便秘;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性交困难(36%,5/14),但有50%(7/14)的患者术后性生活改善.结论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其对术后性生活的影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rolift盆底重建术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目前收治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为指标评价解剖学疗效,用生活质量问卷及性生活问卷为指标评价功能学疗效。结果:复发病例中1例未保留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者术后2年复发,目前放置子宫托疗效满意。4例保留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短期内(2~6月)复发,且均发生宫颈延长,经子宫切除术结合阴道顶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后,3例解剖恢复良好,问卷评分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1例因再次复发而行阴道封闭术。2例存在明显的网片侵蚀及症状性皱缩,分次剪除配合局部雌激素后治愈。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后复发病例的进一步处理目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子宫托保守治疗可作为首选。手术治疗建议切除存在宫颈延长的子宫结合阴道顶端固定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是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顶端固定术式,初步临床结局尚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经上述处理再复发者建议行阴道封闭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