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预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PT、MP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FIB、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能明显提高老年UC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并降低复发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止痒膏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22、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患者206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外用止痒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病情指标评分,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22、IL-6表达水平;随访1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情指标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指标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临床综合疗效痊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2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止痒膏治疗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毒祛湿化浊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沙拉秦灌肠液。治疗组采用解毒怯湿化浊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7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黏膜病变Baron内镜评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祛湿化浊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于雷  庄时刚 《新中医》2019,51(1):74-7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天。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_2)]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并统计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PT、APTT、FIB、BP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PT、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FIB、BPC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BP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IL-2、IL-6、TNF-α、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IL-2、IL-6、TNF-α、PGE_2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2、IL-6、TNF-α、PG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3,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术后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解毒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血清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化浊解毒汤加减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激素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GAS)、胃动素(MOT)、TNF-α、IL-4、TLR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佳,且能够改善血清TLR4、IL-4、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强  郑建国  王东海 《新中医》2023,55(19):104-108
目的:观察肾炎安胶囊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N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肾炎安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值[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肾功能指标值[血肌酐(SCr)、血浆白蛋白(Alb)和24 h尿蛋白(24 hUpro)]、炎性因子指标值[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Cr、24 hUpr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Alb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SCr、24 hUpr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翁连解毒汤治疗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浊毒内蕴型UC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翁连解毒汤,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细胞、NK细胞、炎性反应因子、凝血功能、生命质量变化,完成治疗后总结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NK细胞、T淋巴细胞组成、CR、TNF-α、IL-1 β、ESR、内毒素、IL-10、FIB、PLT、APTT改善方面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和组织病理学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翁连解毒汤能抑制浊毒内蕴型UC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组入选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是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就诊顺序的奇偶性实施分组,共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美沙拉嗪,试验组患者采取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整体疗效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的Baron评分、Geboes指数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Baron评分、Geboes指数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IL-1β、IL-4、IL-10和TNF-α等炎性因子均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各项炎性因子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促进患者肠黏膜恢复,下调患者的血清促炎因子,提高患者的血清抑炎因子水平,达到有效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康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裴书飞 《新中医》2019,51(10):110-114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活动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清热祛湿方保留灌肠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记录2组临床症状评分(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χ~2=4.941,P 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PT、APTT、FIB、D-D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FIB、D-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观察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清热祛湿方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能够调节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FIB、MPAG、hs-CRP、IL-6、Cys-C、Hcy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FIB、MPAG、hs-CRP、IL-6、Cys-C、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NPDR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Hcy、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解毒化浊促愈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解毒化浊促愈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此方治疗方法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口服、常规西药+化浊解毒方+耳穴贴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对照1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接受化浊解毒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2组基础上接受耳穴贴压治疗。观察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水平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 <0.05)。各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方面分别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 <0.05),且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P <0.05)。3组在hs-CRP、TNF-α、IL-6、IL-8、WBC计数方面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化浊解毒方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SAT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化浊解毒方治疗,观察患者主要症状、甲状腺功能等改善及复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发热、颈前疼痛、颈前肿大主要症状中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及FT3、FT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2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方治疗SAT,可有效降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ET水平,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LR、IL-6、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和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5%(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HBV-ACLF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疗效良好,有助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评分,可能与降低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CD4-T淋巴细胞(CD4+)/CD29-T淋巴细胞(CD29+)、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20.0,5.0 g·kg-1)、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SPAP 0.3 g·kg-1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以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病理学、CD4+CD29+,IL-8,IL-10变化情况。结果:DAI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兰茵凤扬高、低剂量组均减低,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9+: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均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减低(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IL-10: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低剂量组、对照组均升高(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可上调抑炎症因子、下调促炎症因子和抑制CD4+/CD2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脂质(LPO)、HSP7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OD、GSH-Px、LPO、HSP70、IL-17、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GSH-Px、HSP70水平高于治疗前,LPO、IL-17、IL-3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OD、GSH-Px、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LPO、IL-17、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方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清除氧自由基,调节炎症因子和HSP70的表达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西咪替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为7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化浊解毒法中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及替米沙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化浊解毒法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量定量(24h UPQ)及中医症候、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从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降压疗效来看,对照组总有效率78.8%,治疗组总有效率81.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6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治疗组肾功能血肌酐(Scr)值及24h尿蛋白量定量(24h UPQ)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3%)(P〈0.05)。结论:益肾活血化浊解毒法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肾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其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方面优于单独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20.
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采用"不全幽门结孔+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模型组蒸馏水ig;奥美拉唑组按3.6 mg·kg-1剂量给予奥美拉唑溶液ig;化浊解毒方组按12.5 g·kg-1剂量ig。8周后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奥美拉唑组和化浊解毒方组均能改善食管黏膜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浊解毒方组可升高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