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胶州湾海岸湿地进行分类、湿地退化现状研究基础上,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建设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海岸湿地公园,发展循环经济和严格管理海岸带和海域利用等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同时,社区参与也是推动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方面。提出了成立社区参与组织,调查社区对湿地资源利用的需求,推广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社区参与项目,协调地方关系、扩大社区参与的范围和领域,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等社区参与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莱州湾潮间带沉积物污染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在胶州湾、莱州湾潮间带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有机质,石油类)、重金属(汞,铜,铅,锌,镉,铬,砷)、营养盐(总磷,总氮,总碳)、硫化物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镉、总磷外,各物质在胶州湾潮间带的质量分数普遍大于在莱州湾潮间带内的质量分数;Q型聚类分析将两湾分成两类,受到工业排污、生活污水等人为因素影响严重的胶州湾东部为一类,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胶州湾西部和莱州湾等其余站位为一类;胶州湾潮间带生态危害程度要高于莱州湾潮间带。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年夏季中潮时胶州湾湾口薛家岛-团岛断面的走航ADCP观测数据,分析了胶州湾湾口断面海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湾口处海水运动以潮流为主,总体表现为驻波性质,强流发生在涨、落潮中间时刻。受岸线诱导,湾口海流在涨潮(落潮)时呈西北(东南)向,流速在断面上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平流项引起的"潮流调整"效应使得断面北侧西向海流和南侧东向海流被加强,造成海流东西分量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不对称性现象,即南北两侧海水运动涨、落潮不同步,欧拉余流呈现"北进南出"的形态。同时,东风分量会使得断面中心区域产生"表进底出"形态,而南北方向欧拉余流结构受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王文海 《海岸工程》1994,13(1):10-19
探讨了龙口湾的开发功能、利用和保护问题,认为龙口湾的最重要功能是港口建设,同时应兼顾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指出在海湾开发的同时,应加强对海湾和沿岸土地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流和潮余流对海湾和沿岸海域污染物质的迁移和分散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大家所共知。潮余流亦称为潮余环流,它导致湾内的海水循环,促进与外海水的交换。然而,它是欧拉型的。溶解在海水中和以悬浮体形式混合在海水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海水质点的运动一样,具有拉格朗日性质。海水质点在潮汐海区内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随着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土地后备资源出现日益紧缺的局面,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目前正在琅琊湾西海岸进行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等重工业建设,对滨海湿地破坏严重,亟需对琅琊湾滨海湿地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建议设立湿地-工业缓冲带,建设人工湿地和开展立体养殖。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种资料的分析,对胶州湾湾口区的地形地貌、断裂构造、沉积特点进行初步研究,认为湾口区地形复杂,海底沙波、潮成沙体和深水洼地等多种地貌均有发育。断裂构造以北东、北西向断裂为主,且均为陆上断裂在海域的延伸。受潮流作用的制约,湾口区沉积厚度微薄,基岩大面积裸露,风化程度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湾口海底沙波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波束、侧扫声纳以及单道地震资料对胶州湾湾口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海底沙波地貌的平面形态、剖面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实测的水文资料计算了不同潮流流速下沙波的瞬时移动速度,推测了直脊型沙波和新月型沙波的形成]化过程:区内新月型沙波在西向优势流的作用下大约以50m/a的速度向西迁移,直脊型沙波则在两端方向不一致的优势流长期作用下,发生逆时针旋转,同时在往复流的作用下以一个平衡位置左右摆动;就地貌形态而言,新月型沙波是不稳定的,直脊型沙波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建立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监控区的设想,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建立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生态监控区的设想,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台站观测、卫星遥感以及专项调查等多种数据,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胶州湾典型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建桥前后水动力环境等的变化对冬季冰情的影响。结果显示,建桥以来冰情较重的年份冬季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处于近30年的低位,重冰期与年最低气温时段相吻合,且以跨海大桥为界,北部海湾结冰现象严重,而南部几乎无结冰。基于区域海洋水动力模型(ECOM)的模拟结果显示,跨海大桥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影响胶州湾北部海冰的生消,即大桥建设使胶州湾尤其是大桥北侧的水动力环境弱化,落潮时桥北侧水体堆积,涨潮时桥北侧向陆一侧水位减小;大桥对桥位南北1.5 km周围涨、落潮流场产生影响;流场的变化又使得悬浮物对流扩散和沉积物输运发生改变,大桥北侧局部区域水深变浅。  相似文献   

12.
地处胶州湾畔的青岛市提出以环胶州湾沿岸带开发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无疑对沿海经济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针对如何在战略实施推进中正确行使海洋管理职责、切实担负起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加快推进拥湾发展步伐,提出“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建设自然生态型胶州湾”的目标设想和思路措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给近海海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并引起了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普遍关注。在参考近年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近海污染的总体特点以及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出应加大对海洋环保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力度,重点开展沿岸环流动力状况及其污染物输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近海复合污染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研究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研究,从而为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对胶州湾近岸污染环境可培养半知菌进行选择性分离,共得到235株半知菌,其中YM培养基、MPDA培养基对半知菌的分离效果最好,分别占分离总量的26.4%和24.7%。试验选择的3个站位:石老人潮间带、海泊河入海口、李村河入海口PAHs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石老人最低,平均为113.8 ng/g,海泊河 PAHs 为324.9 ng/g,介于中等水平,李村河含量最高为882.1 ng/g。可培养半知菌群体随PAHs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各站位的半知菌进行统计发现,污染不同的站位,可培养半知菌优势种群不同,说明PAHs的污染可对半知菌的菌落结构组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杭州湾的地理特征、动植物资源现状、滩涂湿地资源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修复以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蒋文婷 《海岸工程》2007,26(3):28-35
近年来,胶州湾和莱州湾海域污染日益严重,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措施加以控制和减少污染,但治理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对两湾纳污区的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导致近年来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杜春梅 《海岸工程》2003,22(4):61-68
就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现状、内容、存在问题、作用等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南极的“软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存在"是主要缔约国家南极政策的重要支撑点.除传统意义上的"硬存在"外,还有与之对应的"软存在".通过对南极环境保护演化过程和保护区体系的回顾,在分析其特点、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软存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颗粒对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离子色谱离线螯合结合ICP-MS的方法,对胶州湾海水中的微量元素(V,Co,Ni,Cu,Mo,Cd,Pb,U,REEs)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测试前对在同一站位不同层位采集的平行海水样品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酸化处理:一份采取先过滤后酸化的方式,以获得海水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份采取直接酸化后分析的方式,以评估悬浮颗粒中的可交换态微量元素对溶解态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V、Ni、Cu、Co、Pb以及稀土元素(REEs)的质量浓度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悬浮颗粒物质可能对海水中相应元素的测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相应离子或离子团的电荷性质、在海水中的配位作用以及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于胶州湾这样的近海海域,悬浮颗粒物质是控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污染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机农药HG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污染源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在4月、6月、7月和10月,HCH的污染较轻。在胶州湾水域,4月、6月和7月,HCH的含量变化由近岸向湾中心有梯度形成:从大到小呈下降趋势,10月HCH的梯度变化刚好相反。表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一致。HCH含量变化展示HCH通过河流输入近岸水域要比通过地表径流直接输入近岸水域的质量浓度要高。因此,胶州湾水域HCH含量变化证明了HCH的陆地迁移过程。这表明在夏季,输入的胶州湾水域HCH的含量与春季相比,相对较高;HCH表、底层含量变化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证明了HCH的水域迁移过程。这揭示了HCH的表层含量高,通过沉降,HCH的底层含量就高。根据表、底层的HCH含量变化,提出了HCH的水体效应、稀释效应和累积效应,并用模型框图,表明了HCH穿过水体的含量变化,定量描述水体对HCH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