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造成排卵障碍性不孕应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补肾活血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35/50),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补肾活血中药运用到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能使性激素水平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有补肾养肝、促卵助孕作用,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在促排卵治疗前均先进行2-3周期妈富隆调节月经周期治疗,对照组予以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化瘀方,两组经治疗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临床疗效、性激素分泌等指标改善情况及有无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LH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多囊卵巢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所有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2016年3月5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别实施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以及来曲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排卵前2天子宫内膜厚度(9.89±1.82)mm、排卵前1天(10.61±2.35)mm、排卵日(12.41±2.31)mm,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实施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结合促排卵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CC)和绒促性素(HCG)治疗;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周法配合促排卵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率、恢复双向体温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促排卵药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提高妊娠率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补肾促排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补肾促排治疗),对两组患者排卵情况、妊娠和子宫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LH、T水平均显著下降,E_2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E2、T、LH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肾促排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者,可有效对患者性激素水平进行调节,有利于子宫内膜生长和卵泡发育情况的改善,对于增加患者排卵率和受孕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痰活血方治疗。结果:观察组Em、E_2、LH高于对照组(P0.05),PI、RI低于对照组(P0.05),排卵率及受孕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排卵障碍性不孕应用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女性9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克罗米芬,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妊娠率以及排卵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性激素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性激素各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改善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率34.55%,两组差异显著(t=7.89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周期治疗后,观察组治疗145个周期,恢复排卵周期107个,占73.79%;对照组治疗158个周期,恢复排卵周期95个,占60.13%;观察组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0.961,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应用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经治疗后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明显提高,性激素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促排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妇科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促排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8/40),(P0.05);LH、FSH、T、INS、E2、PRL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促排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国医论坛》2019,34(3):26-2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补肾调周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38/48),低于观察组的93.75%(45/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雌二醇高于观察组,黄体生成素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孕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毓麟珠治疗不孕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毓麟珠加味及克罗米酚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有效率91.94%,对照组24例,有效率58.33%。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毓麟珠加味治疗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86N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方法:以临床确诊PCO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职工和献血员共30例作为对照组。对正常对照组、PCOS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组FPG,HbA1c和2hPG结果与正常组两组结果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COS组的HbA1c水平与FPG和2hPG成正相关。结论:HbA1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PCOS并发糖尿病诊断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护理良法。方法:将95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4例,采用电脑大肠灌洗仪以温水进行全结肠清洗,其后协定方药液进行洗肠,再以协定方进行中药灌肠,并配合分型辨证施护;对照一组31例,进行协定方中药灌肠,配合常规护理;对照二组30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肛塞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临床观察指标(包括腹痛、腹泻、粘液便等)在3组间比较观察,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一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镜检查观察肠粘膜治疗前后变化,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一组(P<0.05),而与对照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一、二组(P<0.05)。结论:引入洗肠机对全结肠进行清洗及协定方药液洗肠的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和辨证护理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中发现的围绝经期伴糖耐量低减(IGT)者8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围绝经期糖耐量正常(NGT)者92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填写体检表及调查问卷,进行常规体检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IGT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IGT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在围绝经期伴糖耐量低减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观察治疗组86例,对照组85例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静息心电图、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化瘀通脉汤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治疗较为棘手。闭塞的血管不易再通,手术适应症范围小,且术后可能再度发生闭塞[1]。因此寻求适合的保守疗法非常重要。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治疗PAO患者35例,其中23例用中药溶栓灵配合西药前列素E(PGE1)、天普乐欣(UK)治疗,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12例比较,疗效尚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和分期标准[2],收治35例PAO患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19例,动脉硬化性闭塞(ASO)16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溶栓灵结合PGEI、UK…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祛瘀接骨饮,对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钙、磷及钙磷乘积含量的变化以及DR摄片的骨痂形成情况,从而证实中药方剂祛瘀接骨饮对骨折患者的早期消肿、止痛和愈合有促进作用。方法:肱骨干闭合性骨折病例1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6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不予药物干预治疗,治疗组82例加服祛瘀接骨饮,对2组患者分别于骨折后第1、2、3、4周静脉采血,行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含量测定,观察祛瘀接骨饮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82例加服祛瘀接骨饮的治疗组患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较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86例对照组患者,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血钙含量,在骨折后1周明显升高(P0.01);而后的2、3、4周血钙均逐渐下降(P0.01或P0.05);与此相反的是,治疗组血磷含量,在骨折后1周下降(P0.05);而后的2、3、4周血磷均逐渐升高(P0.01或P0.05);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钙下降和血磷升高均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祛瘀接骨饮能够降低血钙、升高血磷和钙磷乘积,从而说明祛瘀接骨饮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大大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早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高位后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将60例高位后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双挂线引流”术式,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多切口挂线引流”术式。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畸形、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P<0.01);但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双挂线引流手术治疗高位后蹄铁型肛周脓肿较放射状多切口挂线引流术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合闪罐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2.79%,对照组为44.1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0.092±2.421)次,对照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1.078±1.683)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对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禁食与进食对胃溃疡伴出血患者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溃疡并出血(非大血)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进食冷流质食物(常温),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禁食直至出血停止,分别观察两组在留置胃管后每天胃液PH值的变化情况,采用抽取胃液(8Am、12N、5Pm、9Pm)作测定(试纸测定)并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