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腔隙性脑梗塞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晨晖  徐仲邦 《江苏医药》1996,22(11):759-760
对35例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及25例老年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1.腔隙性脑梗塞组血清LP(a)、Apo-B100、TG值较对照组长比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0.01、<0.05)。2.Apo-AI、HDL-C则对照组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P<0.05、P<0.01)。3.Apo-A1/Apo-B100比值,对照组大于腔隙性脑梗塞组;TC/HDL-C比值,腔隙性脑梗塞组大于对照组。4腔隙性脑梗塞组高血压者21/35(60%);对照组14/25(56%),无明显差异。提示,腔隙性脑梗塞与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与脂质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了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的SBP、DBP,并测定其FBG、FINS、C肽、TC、TG、LDL-C、HDL-C、ApoA1、ApoB及TNF-α.按FBG与FINS乘积的负自然对数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FBG、FINS和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SI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FBG、FINS及C肽有所升高,ISI有所下降,但除FINS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外,其余P值均>0.05.以对照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为100%,急性脑梗死组和恢复期脑梗死组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分别为43%和68%.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TG、LDL-C、ApoB、TNF-α均明显升高,HDL-C、ApoA1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恢复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除SBP、TG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外,余项指标P值均>0.05.急性脑梗死组与恢复期脑梗死组比较,SBP、TG进一步升高,P<0.05.急性脑梗死组ISI与SBP、DBP、TG、LDL-C、ApoB、TNF-α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R、血脂异常、TNF-α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玉萍  柳枝  邓峥  漆阳红 《江西医药》2014,(10):1114-1116
目的:研究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的500例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研究。分析所有体检者的肝脏B超情况,并分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及血糖(FBG)的水平。结果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占14.00%(70/500)。脂肪肝患者的TG、TC、FBG及ALT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不同分度的脂肪肝患者的TG、FBG及ALT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TC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TG、FBG及ALT异常率的增高。结论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异常密切相关,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胖患儿血脂和血糖与血浆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肥胖患儿(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ghrelin水平;同步取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C肽(CPE)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肥胖组血浆ghreli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49±1.98)与(19.47±1.50)ng/ml],BMI、腰围、FBG、INS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28.19 ±3.83)与(21.07±1.53)kg/m2、(88.60±6.13)与(78.52±4.40)cm、(5.23±0.49)与(4.59±0.63)mmol/L、(22.32±3.50)与(16.98±2.50)μ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C值较对照组亦明显增高[(5.87±0.88)与(4.05±0.76)nmol/L].肥胖组的血浆ghrelin水平与体质量、BMI、腰围、INS、TC呈显著的负相关,(r=-0.385、-0.466、-0.336、-0.387、-0.373,均P<0.01),与FBG呈负相关,(r=-0.324,P<0.05),与年龄、身高、CPE、TG、HDL-C、LDL-C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肥胖患儿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降低,并与血脂和血糖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荞麦种子总黄酮降血脂、血糖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目的 研究荞麦种子总黄酮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高脂模型大鼠 ,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 ,应用荞麦种子总黄酮 (TFB)治疗 10d ,检测空腹血糖 (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胰岛素 (INS)、C肽 (C P)及血清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TFB具有抑制高脂血症大鼠TC、TG、FBG的升高和肝脂质过氧化作用 (P <0 0 5 ) ,可使糖尿病小鼠FBG降低 ,改善糖耐量(OGTT) ,对血浆INS和C P无影响 ,但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TFB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103例,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测定发病后第1、2、3、7天及健康对照组血浆LPA含量。结果TIA组、脑血栓形成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24h内开始升高,呈时间动态变化过程。结论LP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媛 《淮海医药》2010,28(3):245-24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5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C、LDL-C及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C、LDL-C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真胰岛素(TI)水平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空腹血清TI水平,与同期入院体检的6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并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尿酸(UA)、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TI水平的改变趋势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I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FBG、UA、C肽及HOMA-I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TI与血清FBG、UA、C肽及HOMA-IR水平均有直线正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TI水平异常增高,TI升高水平可反映血糖、尿酸代谢障碍,肾功能损伤程度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沙门菌肠炎患血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沙门菌肠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50例沙门菌肠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的CRP含量,并以5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沙门菌肠炎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01)。结论:CRP的测定,对沙门菌肠炎患者病情监视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共210例,并将其分为4组,其中,非冠心病组9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GGT、FBG、TC、TG、LDL—C、hs—cTnI水平,并分析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血清FBG、TC、TG、hs—cTnI、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GGT与FBG、TC、TG、LDL—C、hs—cTnI及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钮丽萍 《安徽医药》2014,(12):2279-2282
目的:探讨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120例诊断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 NAU)组、微量白蛋白尿( MAU)组和临床蛋白尿( CAU)组,依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B、C三组,另外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NC)。检测各种生化指标:空腹血糖( FBG)、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TG)、血清素氮(BUN)、血清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 T2DM组和NC组相比,FBG、TG、TC、LDL-C、HbA1C水平高于NC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CAU组、MAU组的FBG、TG、TC、LDL-C、HbA1C指标要明显的高于NAU组(P<0.05);CAU的FBG、TG、TC、LDL-C、HbA1C明显大于MAU组(P<0.01),CAU 组的HDL要低于MAU 组和NUA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FPG、HbA1C、TCH、TG、UAE和N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与NC组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各组之间FPG、HbA1C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的TCH、TG、BUN、Cr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 HbA1 C、mAlb以及各项血脂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琳  张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66-136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Hcy、CRP、IL-6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血液中Hcy、CRP、IL-6水平(大梗死灶、小梗死灶和腔隙性梗死分别为〉3 cm、1.5~3.0 cm、〈1.5 cm).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Hcy、CRP、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Hcy、CRP、IL-6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Hcy、CRP、IL-6水平关系密切,Hcy、CRP、IL-6水平越高提示梗死面积越大,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4.
嵇继宇  司慧丽  王宏△ 《天津医药》2016,44(11):1377-1380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 16 (CXCL16) 及 CD36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并发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合并 LAA 性脑梗死的患者(脑梗组) 50 例、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者(斑块组) 50 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50 例。各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计算各组体质指数 (BMI), 同时检测各组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空腹血糖 (FBG),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各组血清 CXCL16 及 CD36 水平。Logistic 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 LAA 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斑块组和脑梗组 BMI、 TG、 TC、 LDL-C、 FBG 水平高于对照组, H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 脑梗组 TG、 TC、 LDL-C、 FBG 水平高于斑块组, BMI、 HDL-C 水平低于斑块组(P<0.05)。对照组、 斑块组及脑梗组的 CXCL16 和 CD36 水平均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高 TG、 LDL-C、 FBG、 CXCL16 及 CD36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合并 LAA 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 CXCL16、 CD36 水平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标志物; 联合检测血清 CXCL16、 CD36 水平有助于预测 LAA 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26-132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浓度变化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5例脑梗死,毫者、2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CPR含量检测,计算异常率,并按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CRP异常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CRP异常的患者CNF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RP水平是反映脑梗死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贾中伟  陆琼  黄先国 《安徽医药》2009,13(11):1391-1392
目的按新空腹血糖受损切点标准,分析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中血脂的结果。方法对该院的体检人群进行空腹血糖、血脂的检测,并根据FBG水平分为A组FBG〈5.6mmol.L^-1,B组FBG≥5.6 mmol.L^-1且FBG〈6.1 mmol.L^-1,C组FBG≥6.1 mmol.L^-1同时FBG〈7.0 mmol.L^-1,其中B组为新增人群。结果新标准中新增的IFG患者(5.6≤血糖〈6.1)血清中TC和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G均值要高于对照组,且P值达到了0.079;旧标准定义的IFG患者(6.1≤血糖〈7.0)血清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定义的IFG患者(5.6≤血糖〈7.0)血清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TG,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有必要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LD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二甲双胍实验组BMI与治疗前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水平和BMI均明显降低(P〈0.01),而FINS、TC、HDL-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任群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23):26-2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h内的血脂水平与急性期死亡率的关系;死亡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h的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进行测定,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30天的总死亡率为25%,死亡组与存活组的LDL-C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的LDL-C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死亡预后因素之一;急性期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0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62例、慢性肝炎57例、肝硬化52例、重型肝炎69例)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并与10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C、TG、HDL—C、LDL-C、GUL浓度与其TBil、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TC、TG、HDL—C、LDL—C、GUL与TBil呈负相关[P〈0.01],与Alb呈正相关(P〈0.0t),血清TC与LDL—C呈正相关(P〈0.05)。重型肝炎组中39例死亡患者与32例存活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血糖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了解肝病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病程进展情况以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98-149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CAM-1含量,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水平急性期组升高,与恢复期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8、24.67,均P<0.01);恢复期组患者下降,但较对照组增高(t=13.72,P<0.05).大、中、小梗死体积三组间两两比较:大梗死灶组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组(t=28.52,P<0.01),亦明显高于小梗死(t=34.28,P <0.01);中梗死灶组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灶组(t=42.51,P<0.01).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糖患者的脑梗死患者(t=18.54,P<0.01),且脑梗死组血糖水平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 脑梗死体积越大,血糖水平越高,其血清ICAM-1增高亦明显.血清ICAM-1可作为脑梗死损害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