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胚胎时期有一个阶段,肝脏的造血干细胞非常丰富。因此,在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方面,胎肝则成为除骨髓以外的重要造血细胞的来源。随着胎肝实验研究的进展,临床应用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现将胎肝的临床应用及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国外应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BM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及急性白血病等疾患,已获得明显疗效,国内近三年来也已有成功的报道。在胎肝移植(FLT)方面,国外近来有13例急性白血病进行FLT的报道。国内近年来也已对人胎肝造血干细胞的性能、含量及临床输注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半肝的形态结构及动脉来源﹑分支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开展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了经甲醛固定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左半肝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情况及规律,并测量有关数据;在15例肝脏铸型标本和15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肝脏中进一步观察左半肝动脉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左半肝血供丰富,来源复杂。主要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的分支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变异比较常见。动脉在肝内呈段性分布,各叶,肝段动脉之间没有重要的吻合。结论外科医生熟悉肝动脉的分支,走行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安全的施行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半肝的形态结构及动脉来源﹑分支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开展左半肝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了经甲醛固定灌注红色乳胶的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左半肝动脉的来源,走行,分布情况及规律,并测量有关数据;在15例肝脏铸型标本和15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肝脏中进一步观察左半肝动脉血管的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左半肝血供丰富,来源复杂。主要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的分支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变异比较常见。动脉在肝内呈段性分布,各叶,肝段动脉之间没有重要的吻合。结论外科医生熟悉肝动脉的分支,走行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式,安全的施行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移植胎胸腺组织、肝脾细胞治疗脑瘤患者43例.供体来自16~28周胎体.胎胸腺制成0.5~2.0mm3组织块,植入患者腹直肌内,同时输注胎肝脾细胞.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及抗核抗体、抗胸腺抗体、血象、血凝等指标.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不断改善.移植前、后各检测指标经自身对照:Lym,LTT,E一RFC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IgG和C3呈显著性差异(P<0.0l);其余IgM,lgA,lgD,C4等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病例原有的溶血现象和出血倾向恢复正常.植后5年,未见患者出现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6.
同种骨髓移植近年来在治疗再障和白血病方面已获得很大进展,对采用细胞遗传学检查,尤其是染色体检查在骨髓移植中的重要意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胎肝移植近年来国内还刚刚开展,对胎肝移植后的基因标志检查,如何确定胎肝供者造血干细胞已在受者体内植活并发挥作用,至今报道  相似文献   

7.
8.
本实验观察了胎肝细胞腹腔移植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及代谢变化的影响,发现肝硬化大鼠较正常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衰死亡率增加,肝再生及血浆白蛋白的恢复延迟。胎肝细胞腹腔移植可加快其恢复过程,对减少肝切后的肝衰死亡具有一定的作用。移植的肝细胞同时可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短期内即破坏消失。  相似文献   

9.
10.
1983年5月6日,我院血液科胎肝移植组为一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白血病的13岁男孩,进行胎肝移植,取得了非持久性植活的成功。经过实践提高了认识,现就以下三个问题作如下汇报。 一、设想与条件 七十年代以来,骨髓移植在国外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由于组织配型完全相合的骨髓来源很少,近几年来,胎儿造血细胞移植(胎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肝硬化的形成一般认为是由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合成增加所致,但肝内循环受阻,出现门脉高压的病因仍需探讨。方法 收集85例肝硬化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 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理特点外,在门脉区内均可见到小血管内存在血栓和机化,并有明显炎细胞浸润血管,而且病变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腹化形成除与肝内慢性炎症有关外,门脉区内  相似文献   

12.
肖瑞卿  蔡磊  林武存  赵树铭  杨占宇 《重庆医学》2007,36(24):2475-2476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手术各种成分血液的用量,更好地为临床保障供应所需各种成分血。方法对本院226例肝移植患者术中用成分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型分布:A型患者占36.28%,B型占25.22%,O型占30.53%,AB型占7.96%;用红细胞与血浆分别所占比例:A型用2000ml以上的占29.27%、21.95%,B型占33.33%、22.80%,0型占40.03%、42.03%,AB型占50%、38.89%。结论O型与AB型总体用血量比A型与B型多;应适当准备一定量的O型红细胞及AB型血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适当合理准备各种成分血,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既可防止由于紧急情况造成的血液供给不足,又可避免术前血液储备过剩造成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治疗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燕  张建耕  宋昕梅  张文利 《医学争鸣》2006,27(21):1993-1995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手术期成分输血及血液保护的经验. 方法:所有肝移植患者依据基础疾病分为五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组之间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评估不同基础疾病对术中血液成分输注的影响. 结果:不同基础疾病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乙肝合并肝硬化组患者的红细胞输注量及血浆用量明显增多,与其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基础疾病对血小板和全血的输注量无明显影响. 应用血液保护措施,可减少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总量. 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不同时期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可有效降低输血总量,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人胎肝细胞移植治疗小鼠α-L-艾杜糖苷酶(IDUA)缺陷引起的黏多糖贮积症(MPS),观察移植后受体的免疫反应、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恢复情况。方法将已鉴定纯化的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5、10、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小鼠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ELISA法检测免疫指标IL-2、TNF-α、IFN-γ;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情况。结果胎肝细胞移植后能定植在受体肝脏中,受体在移植后第5、10、15天分别与移植前比较,血清中反映免疫状态的指标T细胞亚群、IL-2、TNF-α和IFN-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显著提高(P<0.01),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随之衰减。结论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后,能够定植在受体肝脏中。然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达到高峰,但在第10天后下降至移植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组织氧代谢指标和血糖浓度的变化.方法: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诱导前、无肝期前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5 min、新肝期30 min以及术毕共7个时间点监测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和动脉血糖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无肝期前心指数(CI)、SvO2、DO2、VO2、O2ER与麻醉诱导前无显著差异.CI在无肝早期显著下降(P<0.05),而在新肝期则较无肝期显著上升(P<0.05);SvO2在无肝期30 min和新肝期5 min持续升高(P<0.05),至术毕时己开始下降;DO2在无肝早期降低,而在新肝期则增大(P<0.05);VO2在无肝期降低,而在新肝期显著增强(P<0.05);无肝期O2ER开始下降,而在新肝期30 min后则上升(P<0.05).无肝期前,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无肝期,血糖较无肝期前进一步升高(P<0.05);新肝期,随着移植肝循环开放,血糖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无肝期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氧代谢障碍最显著.血糖从无肝期前逐渐升高,无肝期升至峰值,新肝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人胎肝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胎肝组织提取总RNA并纯化出mRNA,经反转录合成第一、二链cDNA,去除小于200bp的cDNA片段后,连接EcoRI人工接头,与去磷酸化的λgt11噬菌体长、短臂连接,体外包装后感染E.coliY1090,成功构建含4.2×108重组子的人胎肝cDNA表达文库,重组子平均外源插入片段约1.5kb,适合用于筛选低丰度mRNA的cDNA克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的规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原发病将86例患者分三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n=43),原发性肝癌组(n=58),急性肝功能衰竭组(n=27).于术前及术中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观察各组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术前凝血状态的总体水平介于肝癌组与急性肝衰组之间,突出特点是术前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减少,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各凝血指标逐渐恶化,再灌注3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峰值,纤维蛋白原(FIB)于无肝期达最低点,与术前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凝血指标术前基本正常,术中变化幅度较其他两组小(P<0.05).急性肝衰组术前PT、APTT、INR延长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凝血状态最差(P<0.05),但恢复较快.FIB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无肝期除外.三组患者Hb、白蛋白(ALB)与TCO2无肝期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术中ALB水平较其他两组低,无肝期与再灌注30 min为著(P<0.05).三组患者术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D-二聚体(D-Dimer)逐渐升高,再灌注期1 h达峰值(P<0.05).相关分析提示MELD评分与术中出血量具有相关性(r=0.638,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特性因原发病的不同而各异,根据各自变化特点进行针对性调控,有助于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减少全身病理生理紊乱及术中出血,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3月~1992年3月,用胎儿肝细胞悬液(Fetal Liver Cell Suspension,FLC)辅助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17例,并同15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FLC组病人,一月后17例均见腹胀,纳差消失,食欲增加,16例乏力感消失。9例腹水者7例消失,2例减轻。4例脾大者3例缩小。5例凝血机能障碍者3例恢复正常。17例血清白蛋白球白异常,12例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一月后上述变化不明显。13例腹胀6例减轻,14例纳差,7例减轻,15例乏力,5例消失。6例腹水者2例消失,1例增加。5例脾大者无1例明显缩小,凝血机能障碍者10例中2例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15例异常,5例改善。结果提示:FLC辅助治疗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供体来源方便,操作较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