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耀武 《微创医学》2000,19(3):332-333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小腿闭合性损伤中一种严重的合并症,特别是并发骨折,最容易发生本征.早期一旦误诊得不到有效治疗,可以造成伤肢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截肢终身残废,甚至危及其生命.本征一旦发生,进行多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3年2月至1999年5月间,收治14例小腿闭合性损伤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采用多个小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早期应用脱水剂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42例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育才  张仕义 《广东医学》1997,18(9):605-606
分析了诊治筋膜间室综合征42例,其中前臂10例,大腿5例,小腿19例,手6例,臂部1例,足1例,主要诱发病因有:骨折处理不当,肢体主要血管损伤和挤压伤等,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治疗主要以筋膜切开减压共32例,疗效肯定,肢体主要血管损伤所致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越早越好,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在12小时内行筋膜切开减压,预后良好,早期,轻症的8例用甘露醇滴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黄耀武 《医学文选》2000,19(3):332-333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小腿闭合性损伤中一种严重的合并症,特别是并发骨折,最容易发生本征。早期一旦误诊得不到有效治疗,可以造成伤肢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截肢终身残废,甚至危及其生命。本征一旦发生,进行多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3年2月至1999年5月间,收治14例小腿闭合性损伤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采用多个小切口切开减压引流,早期应用脱水剂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性11例,女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交通伤7例,机械挤伤3例,土石块压伤4例。左小…  相似文献   

4.
急性间隔区综合征是四肢创伤的严重合并症之一,近年我院收治2例医源性急性小腿间隔区综合征报告如下。 例1,男,13岁。双下肢被电线杆砸伤一天。检查:右股骨干斜形骨折,左胫腓骨中段横形骨折、略错位,患肢肿胀。入院后立即行右胫骨结节牵引,左小腿小夹板固定。固定后不久左小腿肿胀加剧,疼痛剧烈,足趾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未予特殊处理。夜间患儿疼痛难忍,遂去除夹板,经小腿外侧切口直达深筋膜彻底减压。术中见创面少量出血、肌肉呈暗紫色。清除血凝块,温盐水冲洗创口,局部创口未缝,全身运用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一月后创口愈合。患肢肌力为Ⅱ级,小腿中段以下感觉明显减退。 例2,男,56岁。右足被轧瓦机绞伤致前半足离断。给予清创止血、换药等处理。20天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小腿后内侧带蒂皮瓣移植。因供皮区创面张力大用双4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小腿前侧、外侧切口的联合应用。方法对12例严重小腿损伤并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治疗分析。结果12例中11例恢复良好,无筋膜间隙综合征发生;1例因碾压严重部分肌肉坏死,经治后伤肢大部分功能恢复。结论该方法有效的防止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临床有效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胭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进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胭窝筋膜切开减压,胭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胭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胭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胭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创伤等导致肢体筋膜间隔区压力急剧升高,血液循环障碍而继发组织缺血坏死,造成肢体功能的严重障碍,甚则危及生命。我院从1992~1996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5例急性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车祸伤2例,重物挤压伤3例。患例肢体肿胀严重且皮肤弹性差,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手术切开,3例伤口Ⅱ期缝合;1例延期关闭伤口;1例左胫腓骨多段骨折行石膏板外固定,3天后出现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急行小腿统膜间隔区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8.
陈波 《当代医学》2011,17(18):97-98
小腿创伤或手术后由于出血及反应性炎症的发生,经常会出现肿胀及张力性水泡,甚至会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需切开减压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甚至会影响小腿的功能,笔者采用石膏固定、抬高患肢等方法治疗创伤性小腿早期肿胀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治疗创伤后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PACS)48例。骨折和软组织挤压伤是其主要原因:疼痛、间室区肿胀、运动和感觉障碍是PACS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益于提高手术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愈率88%。  相似文献   

10.
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2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例临床治愈,1例肢体坏死截肢.结论 对小腿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肢情况,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症状,早期彻底切开受累间隔区的筋膜,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坏死及永久性功能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回顾足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足部疼痛、麻木感、轻触觉、针刺痛觉、被动活动、两点辨别觉、动脉搏动进行检查,用Whiteside法测足部骨筋膜间室内压。其中6例行背侧筋膜切开减压,3例行内筋膜切开减压,骨折脱位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创面均开放,二期缝合或游离植皮闭合创面。结果:所有患者骨筋膜室压均大于30mmHg,急诊行筋膜切开减压后足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感染病例,无足坏死、截肢病例,手术创面愈合良好。4例术后足背麻木,其中3例8~12周逐渐消失,1例残留少许麻木。无足部肌肉挛缩、僵硬、畸形。结论:严重暴力引起的足部骨折脱位、肿胀、挫伤,早期应严密注意足骨筋膜室综合征,室间压测定为诊断的金指标。根据骨折情况选背侧切口或内侧切口进行筋膜室切开彻底减压,骨折脱、移位明显者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永红  刘占波 《吉林医学》2013,34(22):4617-4618
目的:通过细心观察小腿外伤骨折患者,早期发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方法:对挤压伤,严重挫伤患者要做到重点患者重点观察,连续、细致观察,区分疼痛的性质,观察伤肢肿胀情况,被动屈伸足趾看是否有牵拉疼痛。结果:通过观察早期发现1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得以及时治疗,避免了肌肉缺血性挛缩及神经功能障碍发生。1例小腿肌疝修补术后患者因经验不足发生胫前间隔区内肌肉广泛坏死。结论:掌握诊断依据,细心观察护理是早期发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表现为伤肢剧烈疼痛 ,伤肢高度肿胀、紧张 ;相应间隙区神经、肌肉麻痹、远端肢体血运差。如不及时处理 ,轻者导致肌肉坏死 ,神经麻痹 ;重者可造成肢体残废 ,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本文对 1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原因及护理观察要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992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 15例。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5 9岁 ,伤后 1h至 6 d入院。其中胫腓骨骨折 10例、胫骨…  相似文献   

14.
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 16例。早期行深筋膜切开减压后期行缝合 ,中间遗留部位行植皮消灭创面 ,治疗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年龄 :18岁~ 6 3岁。发病部位 :小腿 9例 ,足部 2例 ,手部 3例 ,前臂 2例。损伤原因 :挤压伤 3例 ,车祸碾压伤 10例 ,坠落伤 2例 ,无明显原因1例 ,无明显原因致伤者无合并症 ,其余皆并发骨折 ,1例合并血管伤。1.2 诊断依据 因本组病例于受伤早期 ,及早诊断 ,其依据有 :1明显的外伤史。特别是挤压伤史 ,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剧烈 ;2筋膜间区触之张力增高 ,明显压痛 ;3肌肉活动障碍 ;4肌肉牵拉疼痛 ;5肢体远端脉搏搏动正常或减弱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于明确诊断后 ,创伤早期急诊行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待肿胀消退二期行缝合 ,无法缝合而遗留创面者 ,采取皮片植皮消灭创面。2 结果本组 1例因血管栓塞肢体坏死行截肢术 ,其余于术后末梢血供恢复 ,肿胀消退 ,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及坏死。早期行深筋膜切开减压者 ,手足...  相似文献   

15.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6岁。于2005年2月左腕部被自家狗咬伤,左腕部掌背侧各有一犬齿痕,伤后在当地医院肌注TAT及狂犬疫苗。5 d后患肢开始肿胀伴发热,一直在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伤后1个月因左前臂及上臂肿胀剧烈,左手血运及感觉不良,在当地医院以左上肢筋膜间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静滴亚胺培南等药物,患肢肿胀稍好转,但仍持续高热。为进一步治疗,术后3 d来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急诊以左上肢筋膜间室综合征术后伴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左上肢前内侧有一30 cm×6 cm皮肤切开减压区,左上肢明显肿胀并有张力性水泡生成,伤口有炎性渗出伴异味…  相似文献   

16.
场膜间隔区综合征是四肢创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此症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以25~35岁的青壮年最多。其原发病有:肢体挤压伤2冽,肢体挤压伤合并骨折10例,单纯闭合性骨折3例,骨折后石膏固定过紧1例。引起此症是由于以上原因对伤肢的压迫,致筋膜腔内组织医急剧增高,造成肌肉和神经功能障碍而产生的综合征群.极易造成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如能早期诊断,及时行切开减压处理,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院采用大切口的城张手术方法治疗,无一例感染。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早用…  相似文献   

17.
苗立影  郭晶 《吉林医学》2008,29(8):701-701
我们曾对10例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均为外伤所致。7例早期采用非脱水减压等综合治疗,3例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同时配合抗感染、脱水、激素应用,9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1例于伤后12h转入我院时已是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晚期,即行切开减压,发现大部分肌肉缺血、变性、坏死,后期出现趾、踝关节功能障碍、垂足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早期无水泡或少量水泡形成者手背侧采用网状切口,纵向切开深筋膜,清除血肿。合并掌骨骨折和在大量水泡形成者采用手背、手掌侧大切口。合并腕骨骨折脱位且损伤重肿胀明显者,选择掌侧沿鱼际纹切口,纵向切开腕横韧带及掌腱膜,清除血肿,松解正中神经。结果:单纯切开减压6例,切开减压同时掌骨骨折内固定8例,切开减压同时腕骨骨折复位内固定2例。8周后拍片见骨折愈合均良好,无移位情况。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感觉活动正常14例,手指感觉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16小时患者,但活动无明显障碍。明显手指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25小时患者,内在肌挛缩,爪形手畸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创伤后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创伤后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PACS)48例。骨折和软组织挤丈夫务是其主要原因:疼痛、间室区肿胀、运动和感觉障碍是PACS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其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益于提高手术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愈率88%。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预防性小腿筋膜切开减压处理胫腓骨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2 0例 ,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共 2 0例 ,其中男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18~ 62岁 ,平均 32 .5岁 ,左侧 12例 ,右侧 8例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15例 ,高坠伤 2例 ,砸伤 3例 ,均为胫腓骨双骨折 ,其中粉碎性骨折 14例 ,开放性骨折 8例 ,胫腓骨多段骨折 7例 ,4例存在其他部位骨折 :同侧股骨骨折 2例 ,同侧肱骨骨折 1例 ,锁骨骨折 1例 ,因交通便利 ,伤后至入院时间在 1~ 5小时内 ,本组2 0例在伤后 6小时均存在不同程度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不同表现 :被动牵拉疼痛剧烈 ,伤肢持续肿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