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硒与克山病发病率心电图和心胸比例异常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6年克山病高发年易患人群发硒0.126mg/kg,1989年低发年发硒0.167mg/kg,1991年和1993年基本控制年发硒分别为0.179mg/kg和0.284mg/kg。应用微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发硒与克山病发病率、潜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和心胸比例异常检出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地区人群发硒水平按克山病重病村—中轻病村—非病村依次为0.195μg/g、0.211μg/g、0.237μg/g,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病村发硒水平相当接近或略低于全国低硒水平(0.2μg/g)。病村人群血清硒0.027~0.122μg/ml,平均0.048μg/ml,也低于正常硒环境的健康人血清硒水平。因此,张家口病区人群处于一种低硒或低硒边缘营养状态。粮食硒与人发硒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人体低硒水平与摄入粮食低硒有关,本区存在一个低硒生态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3.
硒锗对克山病病区粮喂养大鼠心,肝,肾,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克山病病区粮配制的低硒饲料,加入一定量的硒(Na2SeO3,0.55mg/kg)或/和(Ge-132,300mg/kg),研究对病区粮喂养大鼠心、肝、肾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区粮喂养大鼠12周,可致大鼠肝、肾自由基含量,心、肝、肾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显著增加;心、肝、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病区粮中补硒(NMa2SeO3,0.55mg/kg)可以拮抗低硒喂  相似文献   

4.
1990~1999年大理州克山病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克山病静息状态下的自然发病情况,科学地指导本地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法我们于1990年开始在州内的大理市和洱源县建立了省级克山病监测点,并连续监测了10年;监测包括临床检查、心电图分析、胸部X线摄片及人群发硒水平测定.结果未检出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人,检出1例慢型和107例潜在型克山病,最低年检出率0.29%,最高年检出率为1.03%;10年间监测点区人群发硒水平逐渐升高,大理市上升到轻病区和非病区发硒水平,而洱源县上升到轻病区发硒水平.结论经济生活水平高的点区发硒水平相对高,膳食营养和补硒是预防克山病的一项有效措施,克山病监测是了解克山病病情的一种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克山病基本控制后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动态观察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选择克山病病区莒县龙山和平邑县流峪设立2个监测点,对3-14岁人群及14岁以上可疑患者1488人为重点监测对象,从1995-1999年,对克山病发病情况及2个点区县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病情变化进行连续5年监测,同时调查内外环境硒、经济收入有人均占有粮食。结果:2个点区县5年间慢型克山病发现1例,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监测点重点监测对象1995、1997、1999年克山病检出率依次为1.81%,2.90%,2.32%;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84%,5.05%,5.11%;内环境发硒水平逐年升高,为0.278,0.334,0.360mg/kg;外环境小麦硒含量稳定,龙山点玉米硒含量及流峪点玉米、瓜干硒含量升高;经济收入,人均占有粮食不断增加。结论:山东省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不断改善,克山病病情处于基本控制后的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6.
2005年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变化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克山病发病的影响,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方法在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东曹村设立监测点,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检查、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观察全县范围内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的发病及转归情况。对监测点人群发硒、粮硒水平进行测定,调查病区人群经济水平及膳食结构。结果①2005年监测点东曹村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79%和0.35%;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38%,人均发硒(0.579±0.012)mg/kg,粮食硒(0.089±0.082)mg/kg。②2005年旬邑县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自然慢型克山病发病率为0.53/万,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2.86/万。结论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平稳低发态势,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病区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与克山病有关的一些致病因素,并对病区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继续加强病情监测,仍是今后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克山病基本控制后的病情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山东省克山病1992年基本控制后的病情演变,选择具代表性的莒县和平邑两县,对近5年克山病发病情况,现存慢型克山病进行了调查,并对3~14岁易患人群1488例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调查,同时调查了内外环境硒及生活水平,结果显示近5年来慢型克山病累计发病率0.02/万,易患人群慢型克山病检出率0.13%,潜在型1.68%,现在慢型克山病患病率0.39%,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病区居民发硒0.24  相似文献   

8.
不同硒水平饲料对大鼠抗氧化和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硒对大鼠抗氧化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补充高硒(1.0mg/kg diet)和低硒(0.2mg/kg) 予以防治,观察不同剂量硒对大鼠抗氧化及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补充低剂量硒(0 .2mg/kg diet) 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Ⅲ型前胶原(PCⅢ) 血清和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 ;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并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但补充过高硒剂量时(1mg/kg diet),则无上述作用。结论 硒对机体有双重影响,适当剂量硒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和抗肝纤维化作用;过高剂量硒会使机体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理州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人群发硒动态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差异的显著性.方法对大理州11个克山病病区县市366份发样、5个病区县的88份粮食样及1个非病区30份发样进行了硒含量测定分析,并对2个重病区人群发硒进行了11年的连续监测分析.结果克山病病区农业人口发硒水平在0.112~0.186 mg/kg,平均为0.154 mg/kg,粮食硒含量平均在0.016 mg/kg;病区非农业户的人群发硒含量达到0.208 mg/kg,而非病区发硒水平在0.267 mg/kg;病区农业人口的发硒水平与非农业人口发硒水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病区农业人口与非病区人群之间发硒水平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群发硒水平也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呈正相关关系.硒预防克山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28例中年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4例,分别1次口服尼群地平0.5mg/kg及0.25mg/kg,服药后定时测血药浓度、血小板聚集和血压。结果显示,血药浓度高峰和血压最低值在服药后2h,血药浓度与血小板聚集及血压值呈负相关。两组药量对血小板聚集影响无明显差异,提示0.25mg/kg即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影响,但降压作用较差。作者认为高血压Ⅱ期患者口服尼群地平量以0.5mg/k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碘硒缺乏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省武定县碘硒缺乏地区的六个自然村进行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甲状腺肿大率27.51%。(2)地甲肿患病率为6.80%。(3)无甲肿组及甲肿组尿碘水平分别为263.08±97.60μg/L,263.75±94.93μg/L。(4)无甲肿组及甲肿组血硒水平分别为0.038±0.135mg/kg,0.035±0.011mg/kg。提示缺硒可能是该地区地甲肿流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0-2004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5年汇总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2000—2004年克山病患病及发病趋势。方法根据卫生行业标准《克山病监测》(WS/T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在12个省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普查和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5年问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年均检出率分别为3.8%和0.8%。各监测点区共新发潜在型克山病113例.新发现慢型克山病29例。人均发硒0.305mg/kg,粮硒0.017mg/kg。结论部分克山病省区病情不清.病区粮硒仍属低硒水平,有新病例检出。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克山病控制的重点应包括规范监测工作.慢型克山病现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四川省克山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克山病病情现状。方法根据《2004年国家地方病防治项目克山病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询问并记录克山病病史,听、叩诊心、肝、肾,测量血压,描记12导联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心脏正位X线片。观察急型、亚急型、自然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及转归情况。用荧光法测定人群发硒、环境水硒、粮食中硒,并调查病区人群经济水平和日常生活膳食结构。结果克山病临床检诊率93.1%,各型克山病临床总检出率2.23%;重点人群(3-14岁儿童)检出率1.50%,非重点人群(15- 70岁成人)检出率3.47%;心电图检查的异常率13.5%;儿童发硒(0.3669±0.0990)mg/kg,粮食硒(0.0105±0.0066)mg/kg,水硒均值<0.25μg/L。结论目前四川省仍有亚急型、慢型克山病新发,儿童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钼对缺硒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克山病病区粮喂养大白鼠造成缺硒动物模型,以病区粮加钼作为处理因素,对大鼠心肌线粒体SDH,CCO活力及氧化磷酸化效率(P/O比值)做了测定。结果显示,钼对上述测定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剂量钼(40mg/kg饲料)的作用优于小剂量钼(2.0mg/kg饲料),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小剂量钼也能明显提高心肌线粒体SDH活力。实验结果提示,改善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及氧化磷酸化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陕西省黄陵县1990-2004年克山病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对黄陵县的克山病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体居民均为监测对象,对全县范围内的慢型克山病(慢克)进行监测,并对监测人群的发硒、粮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1)监测点区15年共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447例,检出率6.14%;新发潜克33例,年均新发生率34.34/万;(2)15年黄陵县慢克确诊72例,先后死亡31例,死亡率43.1%,其中20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死于猝死;(3)监测人群发硒与非病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粮硒仍低于非病区。结论陕西省黄陵县监测点区克山病的检出呈缓慢上升趋势,潜克仍有新发,慢克死亡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6.
硒对氟致大鼠雄性生殖损害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饮水中亚硒酸钠的浓度分别为0.5、2.0、4.0mg/L时对氟致大鼠雄性生殖系统损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亚硒酸钠对饮用150mg/L氟化钠所致雄性大鼠附睾精子总数减少,活动率降低,血清和睾丸组织中LPO含量升高,睾丸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x)活性降低,附睾ATP酶活性抑制等损害作用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以2.0mg/L亚硒酸钠的拮抗作用最佳。较低浓度的(0.5mg/L)亚硒酸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汇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掌握2005年全国克山病患病及发病情况。方法按统一监测方案并根据《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22个克山病监测点区居民进行查体,描12导联心电图,疑似病人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及居民发硒、粮硒测定。结果22个监测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5%和0.6%;新检出潜在型克山病7例,慢型克山病1例;人均发硒0.349 mg/kg,粮食硒0.025 mg/kg。结论监测点仍有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工作重点应放在克山病监测、硒预防、患者管理、治疗以及加强防治队伍培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地氟病黄牛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青酮峡广武地区饮用水、土壤水溶性氟、饲(料)草和黄牛血清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分别为3.27mg/L、8.00mg/kg、51.97mg/kg和0.62mg/L,均超出国家最高标准的上限。高氟黄牛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为0.178umolpi/mgprot·h-1显著低于非高氟区奶牛0.246umolpi/mgprot·h-1(P<0.05)。通过高氟黄牛饲料①组添加0.25mg/kg亚硒酸钠;②组添加15mg/kg硫酸铜;③组添加0.25mg/kg亚硒酸钠+15mg/kg硫酸铜+1mg/kg硫酸镁,进行饲喂,分别于试验的第30天和第83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高氟黄牛加硒组和加硒铜镁组血清氟含量最后与第0天的测值相比,下降极显著(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上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氟加铜组黄牛血清氟含量降低显著(P<0.05),但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没有激活作用(P>0.05)。从而揭示适宜剂量的硒、镁联合作用能确保细胞膜免受高氟毒害,并促进体氟排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通海县克山病发病动态.方法连续5年对监测点3~14岁儿童进行临床、心电图、X线摄片等综合评定和病区人群发硒水平测定.结果 5年间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人发生,监测中也无急性、亚急性克山病病人检出,监测中只检出潜在型克山病病人,检出率在0~1.21%之间,发硒水平均达到0.201±0.013 mg/kg以上.结论硒预防有效遏制了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的发病,但致病因子仍然存在,继续危害病区群众,预防工作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8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观察陕西省黄陵县1995~2002年克山病病情变化。方法 在黄陵县的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体居民均为监测对象,同时对全县慢型克山病(慢克)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点3~15岁儿童内环境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1)6个监测点8年共检出慢克病人20例,潜在型克山病病人(潜克)282例,新发潜克病人14例。1995、1997、1999、2000和2002年克山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3%、3.6%、7.5%、8,0%和8.5%;患病率为1.0%、2.4%、3.2%、3.6%和2.0%;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为55.6/万、53.5/万、19.5/万、o/万和25/万;(2)8年全县共确诊慢克病人62例,死亡22例,15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例死于猝死;(3)监测点3~15岁儿童发硒与非病区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陕西省黄陵县监测点克山病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态势,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但潜在型克山病仍有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