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IFAT检测583例EHF病人血清,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08%,病人主要分布在21 ̄40岁年龄组;以农民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齐齐哈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齐齐哈尔市1986-1998年13年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血热全年均有发病,但以10月-次年的1月最多,占全年总发病数的94.81%,呈明显的冬峰;各年龄组的人群普通易感,但以青壮年多发,男女比例为1.3:1;疫区分布以农村为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及从事家务者发病率较高,占病例总数的67.42%及13.2%。  相似文献   

3.
1985年秋,山东蒙阴县流行性出血热(EHF)暴发流行,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发病400余例。由于该县是山东省家兔(长毛兔)重点养殖县,城乡居民饲养家兔者颇多,故有人怀疑此次暴发流行与养兔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于1985年11月对该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对该县11月上、中旬经县医院诊断收治的117例EHF病人做个案调查。除一般项目外,着重了解:(1)病人与鼠类接触情况;(2)病人与家兔接触情况。对其中88人做配对调查,对照组为EHF病人陪人及内科、妇科的本县病人,既往无EHF病史,性别、职业与EHF病人相同,年龄相差5岁以内。 2.鼠类种群调查:在该县发病较多的桃墟乡选择2个自然村,采用夹夜法,室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李洪华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原性疾病。典型病例临床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密切观察各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对预后甚为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某破冰船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发病24人,临床表现较特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24例中,均有发热,头痛23例;腰痛12例,眼眶痛15例,恶心21例,纳差19例,面部呈红13例,出血点3例,肾区叩痛7例。患者体温均在38℃以上,其中20例超过39℃,热程2~8天。 1.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出现异常白细胞l0例(41.7%)。BPC<100×10~9/L12例(50%)。尿蛋白(+)1例、(++)4例、1例。ALT增高19例(79.1%),其中18例在200U以下,TTT增高4例(17.4%)。HBsAg均阴性。HAV-IgM抗  相似文献   

6.
7.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为其传染源及贮存宿主.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以急性起病、短期发热、热退后桕继发生休克、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出血倾向等危险症候群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9.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依陆傍海,为黄河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2.2℃,平均湿度66.2%,年平均降雨量601.8毫米。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适于鼠类生息繁殖。1984年4月广饶县报告首例EHF病人。此后,发病逐步扩大到所属5个区县、54个乡镇,共发病425例,分布392个行政村(392/1781),最高年发病率15.55/10万(1986年)。为控制EHF的发生和流行,1984~1990年对5个区县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自1987年以来实施突击灭鼠和全面推广毒饵盒常年灭鼠措施后控制发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临床诊断为EHF病人、可疑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全部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 1.3 血清EHF抗体检测 采集EHF病人、可疑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告66例EHF病人白细胞IFN诱生能力。NDV全血法诱生IFN,以WISH—VSV系统、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效价。结果是,EHF病人白细胞IFN诱生能力较正常人明显增高(7.60±1.36 vs 6.35±1.02,P<0.001),不同病型、病期EHF病人白细胞IFN诱生能力无明显差别,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氢化可的松)不影响EHF病人IFN系统激活。作者认为EHF病人IFN系统处于活跃状态与病毒感染有关,但IFN不能完全阻断EHF病程及免疫病理损害。可采用IFN和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治疗EHF,以期获得增强抗病毒能力及减轻由免疫复合物所致病理损害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马抗鼠IgG为第二抗体ABC免疫酶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30例48人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HF患者外周血中各种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少尿期最显著,恢复期各种比值变化趋于正常。提示EHF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现象,与病情呈正相关,说明T细胞亚群的变化在EHF发病机理方面起一定作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检测112例不同病期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血浆纤维连结素,以46例正常献血员为对照。血浆纤维连结素在发热期及低血压休克期含量降低(P<0.01),少尿期含量升高(P<0.01),多尿期及恢复期恢复至正常人水平。少尿期及多尿期血浆纤维连结素含量显著增高的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3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浆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发现29.73%的患者血浆中抗膜糖蛋白自身抗体阳性,其中,抗膜糖蛋白Ib阳性率为13.51%(5/37),抗膜糖蛋白Ⅱb抗膜糖蛋白Ⅱa阳性率分别为8.1%(3/37)和16.21%(6/37)。提示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EHF发病。本实验为EHF患者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观察6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各期的改变。发现出血热患者临床各期,全血粘度的均数都高于正常对照的上限值。五期中少尿期升高不明显,发热期和多尿期明显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期均有显著性升高,提示出血热整个病程是DIC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观察临床各期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及时正确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报道35例流行性出血热,24例(68.6%)肝功检查单项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11例(31.4%)谷丙转氮酶无异常。10例肝脏病理检查均能见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浊肿退变及气球样变;6例有灶性出血,5例有灶性出血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血管壁退变及内皮细胞退变坏死4例,出血灶分布部位与血管壁变性坏死相一致;部分可见胆色素沉积,枯否氏细胞增生及脂肪小滴性脂肪变性。肝脏的病理变化与病情轻重相一致。谷丙转氨酶正常者肝组织病理检查仍能见到病理变化,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绝大部分伴有肝脏病理损害,但这种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18.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建德县罹患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危险因素。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证实的97例EHF病例,按年龄、性别和住同一医院与其他疾病病人作1:1配对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村中曾有EHF史、外出他县、野宿和直接接触鼠类四个因素是罹患EHF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5.67、11.94、18.18和7.36。病例家属隐性感染率(4.95%)与对照家属隐性感染率(5.12%)相似;病例与对照家中捕获的鼠类及其EHF抗体、抗原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自1980年起,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市流行,病例逐年增多,误诊为数不少,常被误诊为急腹症、肾脏疾病、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等等。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文对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减少误诊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用间接法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54份EHF病人血清全部阳性,32份正常人、19份发热病人和18份误诊为EHF病人的血清全部阴性,与IFA检测结果相同。检测EHF病人系列血清,发病3d就可检出抗EHF IgG,抗体滴度随病程升高,表明间接法ELISA可用于EHF临床诊断。将间接法ELISA与IFA、RPHI和HI平行检测30份EHF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3 211、1:413、1:253和1:143,有高度相关性,且ELISA比RPHI和HI更能检测出早期抗体。检测疫区人群血清4134份,间接法ELISA检出490份阳性,而IFA仅检出470份。结果表明间接法ELISA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