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老化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近十几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2-DM)发病率迅速增加,1980年为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为3.21%,十几年增加5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广泛认为糖耐量减低(IGT)是DM的前期,大部分2-DM均经过IGT阶段,研究显示IGT者每5~10年有1/3转变成DM,1/3维持在IGT阶段,1/3血糖恢复正常,因此有必要对IGT患者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延缓DM的发生.晚近这一时相的临床检查、干预治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部分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证实糖耐量减低 (impariedglucosetolerance,IG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 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IGT人群高约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IGT具备了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同 2型糖尿病一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损害是发生IGT的重要病因。但与 2型糖尿病不同的是IGT时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轻,失代偿程度明显低于 2型糖尿病,如果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一部分IGT患者有机会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相反如不给予干预治疗,则将有大量的IGT人群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进展为不可…  相似文献   

3.
刘敏  潘长玉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03-80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而导致其并发症的发生[1],同时IGT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因此糖尿病和IGT的早期筛查极为重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WHO推荐为目前筛查糖尿病和IGT的标准方法,但就其在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中的地位还存在争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由于其操作不便、重复性差、耗资较大,所以不推荐常规使用;国际糖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有IGT的离退休及疗养员的资料。结果:5年后102例IGT有47%转为2型糖尿病,21.6%转为糖耐量正常,余32例仍为TGT,这32例IGT者62.5%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结论:糖耐量减低、2—T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约50%IGT者5年后转变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患者的血糖值介于正常血糖值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的中间状态.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IGT是指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2 h后的血糖水平超过7.8 mmol/L,但未达到11.1 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或空腹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 mmol/L之间)[1].这部分人虽然不是糖尿病,但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T2DM)危险性非常高.有研究报道,每年5%~8%的IGT者发展成为T2DM.老年高血压常伴有IGT,临床上替米沙坦除治疗高血压外,还改善IGT,预防新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鄂立平  李海燕 《山东医药》2006,46(28):46-46
将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I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认为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国际糖尿病联(IDF)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异常(IGT)阶段。如不及时干预,约有2/3病人可转变为糖尿病。因此对IGT作干预治疗是预防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本文为糖耐量异常者48例进行医疗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干预糖耐量异常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糖尿病联(IDF)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异常(IGT)阶段。如不及时干预,约有2/3病人可转变为糖尿病。因此对IGT作干预治疗是预防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本文为糖耐量异常者48例进行医疗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已确诊的50例Ⅱ型糖尿病(Ⅱ-DM)患者用血清胰岛素(IRI)180min/0 min≧4、C肽(CPR)<0.8或>4.0μg/L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再来验证,结果显示胰岛素释放试验(GSIRT)及CPR对Ⅱ-DM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及76.0%,GSIRT及CPR查出的35例老年糖尿病前期(PDP)患者为追踪对象,其中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为22.8%(8/35),表明GSIRT、CPR及OGTT能诊断PDP患者,建议空腹血糖(FBS)≥5mmol/L时就应进一步早复查。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法测定 62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24名正常糖耐量 (NGT)者和 2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的血清水平,发现IGT患者sVCAM 1浓度明显高于NGT者,提示IGT患者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IGT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2—DM)的高危状态,几乎所有2-DM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每年有5%~10%的IGT发展为DM([1,2]),但IGT在适当措施的干预下可以向DM正常逆转,阻止转化为DM是预防DM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IGT也是胰岛素抵抗(IR)、高血……  相似文献   

12.
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是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此时已存在糖代谢异常,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IGT的危害主要在于:IGT患者已存在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具有发生 2型糖尿病的倾向;IGT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亦增加。研究发现IGT状态下的餐后高血糖,一方面可能通过加重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通过促使胰岛B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增加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进一步损害已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的B细胞功能。当B细胞功能损失达 50%以上时,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血糖而发生糖尿病。国际…  相似文献   

13.
大量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人数在不断增加,使人们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如何预防糖尿病成了医务工作者21世纪的主要任务,现对葡萄糖耐量低减(IGT)及预防2型糖尿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的危害 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具特点为餐后高血糖。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14.
1糖耐量减低的概况和发病机制糖耐量减低(IGT)是临床最常见的糖调节异常(IGR)之一,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中间状态.研究表明,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5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存在IGT[1].IGT患者出现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不仅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也高于空腹血糖异常(IFG)人群.文献还显示,不管是IGT人群,还是群体人群,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死亡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对IGT人群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延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降低CVD所引起的危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耐量降低(IGT)是2型糖尿病(T2D)自然病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所有的糖尿病病人均经过IGT阶段。如果不及时干预,约2/3的IGT可转化为糖尿病,IGT转化为糖尿病的年转化率达1.5%~7.3%。……  相似文献   

16.
糖耐量低减必需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IGT常与高血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等易导致大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相关联,与微血管病变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IGT人群的糖尿病发病可以通过行为和药物干预被延缓或预防,并且可以延缓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一、IGT的概念IGT最早于1979年提出,用以替换“边缘”糖尿病和其它类型的不携带明显微血管风险的高血糖状态。1985年,WHO诊断标准将糖耐量减低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临床类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在有关糖尿病诊…  相似文献   

17.
NAVIGATOR(Nateglinide And Valsartan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utcomes Research)[1] 是评价降糖药物那格列奈和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糖耐量受损(IGT)患者预后干预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那格列奈是否阻止或延缓IGT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②缬沙坦是否阻止或延缓IGT患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③那格列奈是否阻止或延缓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④缬沙坦是否阻止或延缓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NAVIGATOR (Nateglinide And Valsartan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utcomes Research)是评价降糖药物那格列奈和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糖耐量受损(IGT)患预后干预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那格列奈是否阻止或延缓IGT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②缬沙坦是否阻止或延缓IGT患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③那格列奈是否阻止或延缓IGT患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④缬沙坦是否阻止或延缓IGT患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糖耐量水平者C反应蛋白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皮功能障碍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子”。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的炎症标记物。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DM)发生前的一个临床阶段,IGT患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已经高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糖耐量水平高敏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T及DM患炎症标记物与内皮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7月~12月包钢集团公司2万余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30人于2001年9~11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作过夜空腹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及服糖后2 h胰岛素(P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6人中138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年转变率为5.1%,孤立性(I-IGT)为11.5%,IGT为14.0%,IFG/IGT为20.2%.I-IGT、IGT及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明显高于I-IFG(均P<0.001).与I-IFG比较,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为2.65,IFG/IGT为5.96.I-IFG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OR 1.05)和BMI(OR 1.03).I-IGT是2h血糖(OR 2.02)、家族史(OR 2.19)及腰围(OR 1.08).各项临床指标2年的变化结果转归为I-IFG、I-IGT者2年前后的年龄、体重、腰围、BMI、血压、TC均值及其肥胖、腹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比NGT转归组高;I-IFG与I-IG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I-IFG,主要危险因素为腰围、餐后血糖、家族史.I-IFG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则是年龄、BMI.故对IGT应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而对于IFG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