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99-987P-F41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制备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亚单位疫苗、ETEC全菌体灭活疫苗、ETEC天然菌毛K99-987P-F41混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及ETEC重组菌毛K99-987P-F41混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同时以免疫PBS的小鼠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IL-4和IFNγ的水平及小鼠粪便和小肠冲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mmunogobulin A,sIgA)的含量;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 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小鼠血清中的抗ETEC的特异性IgG抗体、IL-4、IFNγ、粪便和小肠冲洗液中的sIgA、小鼠脾脏B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为80%,与其他3种疫苗的小鼠保护率相近,而PBS对照组为0。结论 ETEC融合蛋白K99-987P-F41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可作为ETEC重组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融合蛋白HCTV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融合蛋白HCTV(HpaA-CtxB-VacA,HCTV)小鼠口服后的免疫应答。方法以Ni2+-NTA柱纯化HCTV为抗原,与重组蛋白HpaA和VacA分别给小鼠灌胃免疫,ELISPOT检测小鼠胃黏膜和派伊尔小结(Peyer patches,PP)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secreting cells,ASC),ELISA检测血清IgG和IgA、小肠黏液sIgA和粪便sIgA。结果ELISP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胃黏膜和PPsIgA-ASC、IgG-ASC数量明显增加,尤以sIgA-ASC为甚,同时血清IgA和IgG、粪便sIgA、肠黏液sIgA也明显高于HpaA组、Vac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已成功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HCTV,小鼠灌胃免疫可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sIgA,可作候选Hp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无毒突变体mLT63和CpG-ODN鼻内免疫对抗原的佐剂效应。方法选用破伤风类毒素(TT)和小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抗原,mLT63和CpG-ODN为佐剂,经鼻内免疫BALB/c小鼠。ELISA间接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和肺、直肠及阴道组织萃取液的特异性抗TT、BSA的IgA、IgG水平。结果mLT63和CpG-ODN均能协助TT和BSA抗原在血清、肺、阴道、直肠组织中诱导出高滴度的IgG抗体。在血清中IgA抗体滴度均比较低,而TT-IgA在肺和阴道组织中滴度较高,BSA-IgA在肺组织中滴度较高。各佐剂组之间IgG和IgA抗体水平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不同剂量的mLT63诱导的BSA-IgA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mLT63和CpG-ODN经鼻内免疫对TT和BSA抗原均有良好的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核表达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88菌毛蛋白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b亚单位(LTb),并评价其鼻腔免疫效果。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不含信号肽的K88和LTb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K88和pQE30-LTb,转化大肠杆菌M15,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K88和LTb蛋白纯化、复性后,进行SDS-PAGE分析。分别用K88单独、K88联合LTb滴鼻免疫BALB/c小鼠,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次间隔1周,共4次,末次免疫后10 d,分离血清,并收集鼻腔和小肠黏膜冲洗液,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特异性IgG和黏膜sIgA抗体水平。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K88和pQE30-LTb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K88和LTb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 100和12 500,表达量分别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和4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均可达95%以上。K88联合LTb滴鼻免疫组血清特异性IgG及鼻腔、小肠黏膜冲洗液中特异性SIgA水平均较K88单独免疫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纯化了重组K88和LTb蛋白,K88联合LTb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可增强特异性血清抗体反应,且诱导了黏膜免疫应答,为将来开发新型的ETEC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的血清IgG、粪便和鼻咽冲洗液中IgA特异性抗体动态,探讨其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机制。方法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20μl/只)滴鼻免疫,对照组以PBS滴鼻。分别于滴鼻2次(间隔2周)后第1、2、3、4、6、8、10和12周处死小鼠,收集血清、粪便及鼻咽冲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以及粪便和鼻咽冲洗液中IgA抗体。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IgG、粪便及鼻咽冲洗液中IgA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gG水平第3周达高峰,第14、6和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粪便IgA抗体第2周达高峰,第2、3和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咽冲洗液中IgA第1周即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至第12周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且可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分析肌肉注射免疫环鸟-腺二核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cGAM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蛋白抗原在BLAB/c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cGAMP组、抗原组(H. pylori蛋白抗原)、cGAMP+抗原组及对照组(未免疫),肌肉注射免疫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抗体、胃组织及粪便上清液中IgA抗体;CCK-8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水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分析脾淋巴细胞分泌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经肌肉注射免疫,cGAMP+抗原组可诱导小鼠产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清IgG抗体应答(P 0. 01);可诱导胃肠道黏膜产生显著高于单独抗原组的特异性IgA抗体应答(P 0. 05);体外孵育H. pylori蛋白抗原和脾淋巴细胞,促进了淋巴细胞的增殖,cGAMP+抗原组显著高于单独抗原组(P 0. 01);与单独抗原组及对照组比较,cGAMP+抗原组免疫小鼠诱导的脾淋巴细胞中抗原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量最多(P 0. 01)。结论 cGAMP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可诱导BLAB/c小鼠对H. pylori蛋白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及脾脏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其具有作为肌肉途径免疫H. pylori蛋白疫苗佐剂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喷鼻三价流感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选用H1N1、H3N2、B型3种裂解抗原联合后,与佐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水凝胶等体积混合,制备三价流感裂解疫苗。经喷鼻免疫BALB/c小鼠,免疫剂量为每种单价抗原2μg/只,第0及14天各免疫1次,于末次免疫后第14天制备小鼠血清及鼻、肺、阴道灌洗液。血凝抑制法检测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抗体(HI)效价;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 G及其亚型抗体效价和小鼠鼻、肺、阴道灌洗液中sIgA效价;末次免疫14 d,用H1N1流感病毒进行攻毒,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及死亡率。结果 经喷鼻免疫三价流感裂解疫苗的小鼠血清可产生较高效价的HI抗体,IgG抗体亚型以IgG1与IgG2a为主,小鼠鼻、肺、阴道灌洗液中均可检测到特异性sIgA。攻毒后小鼠体重变化较小,14 d后全部存活。结论 经喷鼻免疫三价流感裂解疫苗可激发小鼠产生体液、细胞及黏膜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长期、稳定定植于小鼠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并进行免疫反应检测分析。方法用灌胃针灌喂小鼠幽门螺杆菌3次后,定期处死并进行胃组织幽门螺杆菌培养试验、PCR鉴定、组织切片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及细胞免疫分析。结果 6周龄小鼠观察至32周,3周龄小鼠观察至12周时,幽门螺杆菌定植量均稳定在约104个CFU/g胃组织;诱导产生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水平均在10周时到达峰值,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粪便中均未检测到特异性sIgA抗体;3周龄小鼠感染幽门螺杆菌2周时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IL-17和IFNγ反应较未感染对照组小鼠均有降低趋势;胃组织切片染色分析显示,定植小鼠从感染后第6周胃部开始出现病理变化。结论获得了幽门螺杆菌在BALB/c小鼠中的长期稳定定植模型,观察到组织病理变化和显著的血清IgG抗体反应,粪便中未观察到特异性sIgA反应,3周龄小鼠观察到Th1及Th17反应有降低趋势,为治疗性疫苗候选抗原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导致数亿人发生腹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和儿童。目前,世界各国通过构建新型的ETEC基因工程疫苗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将ETEC的肠毒素基因和菌毛蛋白基因转化至无毒的受体菌中,构建出基因工程疫苗,免疫人体后可有效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本文就ETEC的致病机理及国内外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抗原剂量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重组LTB-VP1和BSA蛋白分别用氢氧化铝吸附后,制备成不同浓度的亚单位疫苗,以100、50、20、10、5和1μg/只的剂量免疫昆明小鼠,共免疫3次。于初次免疫后第14、28、42、56天断尾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1/IgG2a比率,并采用尿素变性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相对亲合力指数(abidity index,AI)。结果 LTB-VP1和BSA抗原激发的抗体水平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与抗原剂量呈非线性关系,不同抗原的合适使用剂量也不相同。LTB-VP1抗原以20μg/只剂量产生的抗体水平和抗体的AI值最高;IgG1/IgG2a平均值为1.04,各剂量组Th1/Th2型免疫反应处在一种平衡状态。BSA抗原在5和100μg/只剂量时激发的抗体水平相近,抗体的A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1/IgG2a平均值为2.4,各剂量组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结论抗体水平不随抗原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低剂量抗原即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为兽用疫苗的临床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表达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的重组蛋白,并检测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方法从H.pylori DNA中扩增hpaA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表达形式,Ni2+-NTA树脂纯化后,用Westernblot鉴定其反应原性。用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检测其免疫原性。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分别检测胃黏膜、PP细胞悬液及小肠黏液中的IgG和sIgA的含量。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QE30-hpaA构建正确,所得序列完整,插入的基因片段全长783bp,与基因文库中的hpaA基因同源性达97.3%。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目的蛋白表达量占全菌总量的31.67%,主要存在于碎菌后上清中,纯度在90%以上。Westernblot显示该蛋白可与病人血清特异性结合,免疫血清能与重组蛋白反应,双扩散效价为1:16。小鼠体内IgG、IgA、sIgA含量明显高于PBS对照组。结论已获得高纯度的HpaA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用于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联合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及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STAg组、STAg+IFNγ组和对照组,分别用20μgSTAg、20μgSTAg+1000UIFNγ和20μlPBS鼻内免疫2次,间隔14d。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攻击(4×104个/只),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并计算存活率,攻击后第43天处死全部小鼠,计数肝、脑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虫荷,分离并计数肠上皮淋巴细胞(iIELs)、派伊尔氏结(PP)和脾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小鼠粪便弓形虫特异性sIgA和血清IgG水平。结果IFNγ联合STAg鼻内免疫能保护小鼠抵抗弓形虫攻击,小鼠存活率(93%)明显高于STAg组(60%)和对照组(47%);小鼠iIELs(1.81×105)、PP(3.21×107)和脾(3.01×107)淋巴细胞均显著增生,明显高于STAg组和对照组;粪便中sIgA水平(A492=0.435)显著高于对照组(A492=0.047),血清IgG水平(A492=0.233)显著高于STAg组(A492=0.193)和对照组(A492=0.115);肝、脑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虫荷显著减少,分别比对照组减少80.90%和64.50%。结论IFNγ联合STAg鼻内免疫效果优于单独STAg免疫,IFNγ能协同STAg有效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提高弓形虫攻击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肝、脑组织内虫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并观察鼻腔反复免疫后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用含或不含JY佐剂的HPV18 L1 VLP分别经肌肉和鼻腔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于第0、3、6周各免疫1次,免疫后第2、5、8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于第8周分离脾淋巴细胞并收集呼吸道灌洗液,采用IFNγELISPOT试剂盒检测细胞免疫效果,ELISA法检测黏膜免疫效果;鼻腔免疫各组取5只小鼠,继续免疫10次,每次间隔3周,收集第14、20、26、32和38周的血清,ELISA法检测HPV18 L1蛋白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免疫3次后,不含或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肌肉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均为104.6)高于经鼻腔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01.9和102.8)。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呼吸道灌洗液中sIgA抗体浓度(30.06μg/ml)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23.47μg/ml)(P<0.01),但肌肉免疫组未检测到sIgA抗体。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诱导的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P<0.01),不含佐剂与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肌肉免疫组诱导的细胞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8 L1免疫小鼠后的血清与HPV58、11和6型之间均有交叉反应,在第3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最高。结论 HPV18 L1 VLP经肌肉免疫后,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于鼻腔免疫组,但该蛋白鼻腔免疫后细胞免疫反应和黏膜sIgA抗体水平均高于肌肉免疫组;JY佐剂能增强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的小鼠细胞反应及黏膜sIgA抗体应答,但肌肉免疫组佐剂作用不明显;HPV18 L1蛋白反复鼻腔免疫后,可拓宽抗原保护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与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联合或单独滴鼻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效果,筛选弓形虫黏膜疫苗候选抗原。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用20μgSTAg、30μgESA及二抗原联合(15μgESA与10μgSTAg)滴鼻免疫2次,间隔14d,对照组用PBS以20μl/只滴鼻。于末次免疫后第14天,取血清,收集小肠冲洗液,检测特异性抗体,分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和脾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整个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体重逐渐增加。STAg组、ESA组及联合抗原组小鼠黏膜、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依次升高,脾淋巴细胞和iIEL增殖反应逐渐增强。联合抗原组和ESA组血清IgG抗体和小肠冲洗液sIgA升高尤为显著。同时,联合抗原组、ESA组脾淋巴细胞和iIEL增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ESA单独或联合STAg滴鼻免疫小鼠均能激发弓形虫特异性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两种抗原联合免疫的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加完善的弓形虫疫苗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商品名微卡)单独或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后,对小鼠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微卡(11.25、22.5和45.0μg/只)与流感疫苗(11.25μg/只)联合接种BALB/c小鼠,或接种微卡22.5μg/只后,感染流感病毒(2LD50),检测小鼠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M、IgG、IgG1、IgG2a和IgA产生的时间和水平。结果微卡与流感疫苗联合首次接种后4d,小鼠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G与IgG2a水平较流感疫苗组均明显升高,接种后13d差异无显著意义,对IgM和IgG1的产生无明显影响。45.0μg和22.5μg剂量与11.25μg剂量微卡+流感疫苗组IgG、IgG1、IgG2a和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接种微卡的小鼠,在感染流感病毒后10d,血清中流感病毒特异性Ig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微卡单独或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对流感病毒特异性IgG、IgG2a和IgA的产生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组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rTgHSP70)鼻内或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小肠黏膜IgA抗体分泌细胞(IgA antibody-secreting cells,IgA-ASCs)与小肠冲洗液sIgA抗体的动态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上调小肠黏膜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90只,随机均分3组:鼻内组(20μg rTgHSP70/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皮下组(80μg rTgHSP70/只,背部皮下注射,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不免疫)。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1、2、3、4、5、6周,每组取小鼠5只,脱颈椎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黏膜IgA-ASCs数量,ELISA法检测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结果 IgA-ASCs分布于小肠黏膜的固有层中,且鼻内组小肠黏膜IgA-ASCs数量明显高于皮下组和对照组(P<0.001),鼻内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在免后1~4周均处于上升阶段,第4周达到高峰,显著高于皮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内组和皮下组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固有层IgA-ASCs的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rTgHSP70经鼻内或皮下免疫小鼠均可诱导小肠黏膜固有层IgA-ASCs和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的持续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鼻内免疫上调小肠黏膜免疫的作用优于皮下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