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ΰ��г����������Ѫ��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肝癌切除术中并发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中的经验与教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 对1999~2002年43例术中、术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病因、出血部位和应急处理以及预防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大出血的原因:(1)术野显露差;(2)过度牵拉肝脏撕裂大血管;(3)术野粘连,操作粗疏;(4)判断失误,误伤大血管;(5)创面处理不当。发生于肝短及肝后下腔静脉区域、肝右静脉为最多。发生率:肝短静脉22.4%,肝右静脉18.4%,肝创面16.3%,肝中静脉12.2%,肝后段腔静脉10.2%,瘤体破裂6.1%,肝左静脉6.1%,门静脉支、肝动脉支4.1%,其他4.1%。结论 对高难度肝癌的手术切除应重视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技术,应急措施和围手术期处理等,这些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的一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一期肝癌切除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 年3月至1996 年12 月同期进行肝癌切除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30 例。 结果 术后1 、2 、3 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22/29(76 % ) 、17/25(68 % ) 、10/22(46 % ) 。其中小肝癌分别为8/9(89 % ) 、8/9(89 % ) 、5/7(71 % ) ;大肝癌和多发性癌分别为14/20(70 % ) 、9/16(56 % ) 、5/15(33 % ) 。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随访中死亡12 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7 例,肝功能衰竭4 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 例。其中2 例为手术死亡,手术死亡率7 % 。 结论 该手术方便实用,但要注意适应症选择,小肝癌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疗效良好,大肝癌和多发性肝癌宜选用创伤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第Ⅷ肝段切除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第们段肝癌切除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总结9例第Ⅷ段肝癌手术切除的经验,9例患者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A级7例,ChildB级2例。肿瘤最大径4—6cm,4例术中施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阻断时间为6-14分钟,4例在施行THVE后成功地修复了损伤的主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结果9例第Ⅷ段肝癌得以顺利切除,术中输血600~1200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右侧胸腔积液2例,胆漏1例。结论第Ⅷ肝段切除是一种十分困难而危险的局限性肝切除,因为很多壁薄如纸的肝静脉在第Ⅷ肝段顶部汇入主肝静脉并进入下腔静脉。虽然第Ⅷ肝段切除技术是困难的,但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选择。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是控制术中大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脾肾静脉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为推荐脾肾静脉分流术,分析对比了405例脾肾静脉分流术及376例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流术术后再出血者为10.12%,切脾组为21.2%(P<0.001),出血导致死亡者切脾组高于分流组,分别为10.6%与2.96%。但因肝衰死亡者分流组高于切脾组,分别为16.5%与9.8%。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及食管静脉曲张改善均优于切脾组(P<0.01)。根据不同病因分析,肝炎后肝硬变分流术对防止再出血的效果在随访期更明显,分流组为8.6%,切脾组为22.7%(P<0.02)。近期肝衰的发生分流组高于切脾组为8.9%与3.2%(P<0.001)。为了提高脾肾静脉分流术的效果,严格手术指征是降低术后肝衰发生的关键。为了防止再出血,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起到关键作用。预防性脾肾静脉分流术术后再出血为4.9%,切脾组为15.1%(P<0.01)。因出血致死者在预防性分流组为6.2%,切脾组为26.4%。分流组不增加脑病及肝衰的发生率,又可避免继发性肝外阻塞。为了纠正传统端侧吻合术的缺陷,采用改良的侧侧吻合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又有良好的分流效果,现已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累及下腔静脉肝癌的切除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改良肝切除方法以提高累及下腔静脉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1994年10月至1997年12月共行位于I、Ⅳ、Ⅴ、Ⅷ段深部肝癌切除48例。18例按常现方法切肝(甲组),平均阻断入肝或全肝血流时间为3~40分钟(9.4±10.3)。余30例(乙组)不阻断入肝或全肝血流,而用肝表面缝扎、手指断肝,闭合切除、修补受累下腔静脉壁,手指控制肝上下腔静脉血流,取出肝静脉癌栓方法控制术中失血。结果术中估计失血量:甲组为300~4000ml(1837±1242),乙组为200-5000ml(1389±1265)(P<0.05)。术中肿瘤破裂:甲组3/8,乙组0/30(P<0.05)。术后并发症:甲乙两组分别为17/1和8/30,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本文报道的方法不仅适合于累及下一腔静脉肝癌的切除而且比常规切肝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断流加分流联合术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分析门奇静脉断流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方 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手术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访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手术组PVD术后平均下降0.20 cm(15.87%)、PVF平均下降288.29ml/min(41.15%),FPP平均F降0.66kPa(17.41%);断流组PVD平均下降0.13cm(9.29%), PVF平均下降200.70ml/min(30.35%),FPP平均下降0.38kPa(10.56%);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比较PVD有明显差异(P< 0.01)。再出血率分别为2.9%和13.8%(P<0.05),肝性脑病率分别为5.7%和3.5%(P<0.05)。结论:联合手术组的门静脉血 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优于断流组。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肝动脉灌注栓塞法(TAE)治疗老年人肝癌的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312例老年肝癌患者TEA术后产生的副反应用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副反应主要有恶性、呕吐(100%)、右上腹痛(90.4%),发热(82.4%),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并发症(14.2%)主要有肝功能损伤(2.9%),消化出血(1.6%),心肌损伤(3.8%),胆囊炎(1.3%),肝脓肿(1.3%)  相似文献   

8.
检测AKBR和Ⅳ—C在肝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测定动脉血酮体比和血清四型胶原在肝癌患者手术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在手术前后对20例行部分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连续测定AKBR和血清Ⅳ-C并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对比。结果 按术后AKBR分成三组,A组,始终≥0.7;B组(7例),波动在0.4和0.7之间,C组(3例);降在0.4之下。各组并发症发生率依闪为20%,42.9%和100%。按术后Ⅳ-C分为两组:〈200μg/L的Ⅰ组中A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5例,术后死亡率70%(8例)。并发症发病率为374%(43例),包括胃排空延迟191%(22例),胰空肠吻合口漏78%(9例),腹腔脓肿70%(8例),胆肠吻合口漏61%(7例),应激性溃疡87%(10例)和腹腔内出血70%(8例)。并发症与高龄,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大量出血有关,大多数以非手术治疗而愈。当需再次手术,死亡率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简单和保守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外科引流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0年来行肝切除术172例,术中常规于膈下和/或肝下放置多侧孔硅胶管引流,术后经引流管观察出血、肝漏、膈下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大出血4例(2.3%),再次手术后止血3例,死亡1例;并发胆漏5例(2.9%),引流3周~2个月自愈4例,例死于感染和衰竭;并发膈下感染5例(2.9%),2例经局部冲洗及引流后治愈,3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死于术后衰竭)。结论 外科引流技术对肝切除术后再出血、胆漏、膈下感染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