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原机型冷却系统管路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对冷却系统管路布置进行重新设计,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改进后的冷却系统管路设计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利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了发动机冷却系统1D的模拟仿真模型.着重分析计算两种方案的流量、压力分布和流经元件的温度升高等情况.通过分析对比,确定方案1冷却液流量分布更均衡,能满足各元件的冷却需求,采用方案1作为冷却系统的结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就车用冷却系统对车用发动机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冷却不合理可能对发动机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冷却系统驱动方式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自的主要发展过程,并分别分析了优点及不足,最后展望了冷却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直喷增压高性能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开发需求,基于典型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借助现代CAE软件分析能力,计算发动机水套压力、温度、速度分布情况,找出最优设计方案。通过试验充分验证系统中各条水路的阻力、压力及流量分配,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4.
系统压力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加注和汽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峰 《内燃机》2015,(3):33-35
主要介绍了一种解决整车冷却系统水温过高的方法。某车型在进行冷却系统整车转毂试验时,出现发动机水温过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不合理,导致发动机压力不能满足冷却系统加注特性和汽蚀特性要求,发动机水温过高。通过更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布置结构,并通过试验验证,最终解决了冷却系统水温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冷却系统驱动方式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车用冷却系统对车用发动机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说明了冷却不合理可能对发动机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冷却系统驱动方式进行了分类 ,介绍了各自的主要发展过程 ,并分别分析了优点及不足 ,最后展望了冷却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整车热管理仿真软件KULI,建立了某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仿真模型,以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物理参数和性能参数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标定工况的计算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对冷却系统部分参数进行匹配,分析了影响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某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整车热管理仿真软件KULI建立了冷却系统模型,进行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仿真计算,并与试验数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值吻合较好,仿真模型可靠,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与匹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软件仿真可以大大提高冷却系统分析效率,节省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8.
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仿真的现状及发展,在建立冷却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智能化冷却系统的控制优化,提出了未来高功率密度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潘启成 《内燃机》2006,17(6):12-15
就筑路机械用冷却系统对筑路机械发动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说明了冷却不合理可能对发动机造成的不良后果。对冷却系统驱动方式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自的主要发展过程,并分别分析了优点及不足,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筑路机械用冷却系统,克服了传统冷却系统定传动比及单一驱动方式的缺点,减小了空气流动阻力,提高了热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冷却系统是发动机是重要部件总成.本文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开发,由发动机试验数据,结合商用软件1D概念设计,运用CFD(3D)进行整车热管理优化.为整车汽车的动力系统的提出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正确设计对汽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热泳力作用下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娟  宁智  姜大海  李军  卢晓 《内燃机学报》2007,25(3):247-251
对热泳力作用下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的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推导建立了热泳沉降率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热泳力作用下,微粒大小、排气流速、排气与壁面温差以及通道尺度等因素对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热泳沉降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泳力对柴油机微粒具有一定的脱除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冷却通道的结构和运行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柴油机微粒在冷却通道中的沉降率。热泳沉降技术为柴油机微粒的净化以及柴油机微粒分布的改善提供一条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12.
用CuO纳米流体作为柴油机的冷却介质,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CuO粒子质量分数为1%,3%和5%的CuO纳米流体在柴油机冷却水套内的流动和换热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采用湍流随机跟踪方法,对固液两相流离散项纳米粒子的运动进行轨迹追踪,得到了不同CuO质量分数的纳米流体在柴油机水套内的CuO粒子分布,速度场分布,换热总量以及水套进出、口之间的压降变化。计算结果表明,CuO纳米流体作为介质可以显著提高柴油机的散热性能,随着纳米粒子的增加,柴油机散热能力增强,水泵功率损失小范围增加。  相似文献   

13.
工程机械柴油机动态工况冷却系统热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工程机械动态性能匹配理论研究出发,解决在连续高负荷、高温环境工况条件下工程机械柴油机冷却系统温度过高问题.对传统柴油机冷却系统模型进行动态化、精细化和模块化改良,提出了动态工况下的工程机械柴油机冷却系统热平衡模型.系统模型以柴油机转速随时间变化作为输入,各子系统模块均采用动态模型表征,并细化考虑了发动机舱温度对风扇进风温度的影响,以提高精度.模型能够反映转速变化对于冷却系统温度变化的动态特性,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描述工程机械动态工况下冷却系统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原环境对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传热学理论,分析、研究了高原环境对水冷式内燃机冷却系统散热能力的影响。指出高原空气流动雷诺数减小及水沸点降低导致散热能力下降;同时分析出冷却系相对热负荷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二者综合结果致使冷却系沸腾进风温度在高原地区下降,增压发动机尤为显著。在不同海拔时695Q非增压发动机及695QZ增压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性能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冷式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军用履带车辆柴油机对冷却系统的需求,介绍了柴油机冷却系统设计、匹配、控制及部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未来履带装甲车辆高功率密度柴油机冷却系统研发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远 《内燃机》2012,(3):1-2,16
目前煤矿快速开采和连续作业使得煤矿胶轮车用柴油机热负荷越来越高,因此对其冷却性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提高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性能,对其进行匹配研究和分析计算,在原冷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提高了系统散热能力,减少整体功率消耗,解决了原发动机系统出现的高温问题。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在柴油机热平衡领域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MDT进行气缸盖冷却水腔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燃机的制造过程中,气缸盖作为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气缸盖的热负荷较大,它的合理冷却是发动机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气缸盖的冷却由冷却水腔来完成,只有合理设计冷却水腔的结构,才能达到内燃机的设计性能指标。本设计基于美国AutoDESK公司的MDT和AutoCAD软件开发平台,利用二次开发技术进行设计,使用现代流行的曲面和实体造型方法,能够满足产品的基本需要。通过使用特征参数化造型方法,使其按照用户要求能够自动建立三维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重型汽车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化学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代光 《柴油机》1998,(5):26-30
水冷式柴油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燃烧系统一样,对柴油机的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动力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解决好其穴蚀、腐蚀和积垢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柴油机冷却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本文着重阐述重型汽车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化学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长城汽车研发的一款高性能"2.0VGT"柴油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设计优化过程,该发动机在进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发现缸盖第1缸鼻梁区存在裂纹,导致冷却水渗入燃烧室发生失火。经过CFD模拟分析,采用优化垫片水孔结构,调整水孔上水量,得到优化后方案整体压力场,局部速度、对流传热系数、温度场的分布等均比优化前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优化后方案提高了缸盖第1缸鼻梁区(排气道与喷油器之间水路)冷却水的流速,避免了鼻梁区由于热负荷较大而导致的结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坦克柴油机冷却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应用随机点过程模型对使用故障数据进行分布检验,提出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与蒙特卡罗模拟验证相结合的冷却系统可靠性特征量估计方法,求出新品柴油机和大修柴油机冷却系统的使用可靠性特征量,显示出两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