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观察比较二者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7 d,EN组清蛋白、前清蛋白明显高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体质量和血红蛋白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与TPN组相比,E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并发症方面,EN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TPN组38.1%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EN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明显优于TPN,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贺洪亮  展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66-16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出比较,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患者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显着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腹部并发症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170例食管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鼻饲营养管,术后第2天给与鼻饲营养液。结果全部成功应用,所有患者无死亡,出现吻合171瘘3例,腹泻10例,平均应用8.5d。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6),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Cl^-)。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01),体质量下降减慢。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它是一种经济、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发展史、肠内营养应用机制以及肠内营养早期应用的优势三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应用胃-空肠管输液泵,进行持续24h 输入经加热稀释的瑞素营养液,对照组采用深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2组患者摄入的营养液的热量一致,观察比较2组病程以及腹胀、肺不张、瘘口吻合、胃瘫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术后第1、7天体质量、淋巴细胞和前白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病程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得到锻炼和恢复,能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得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48例,并给予手术治疗,于患者术后1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1周、2周对患者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结果我组收治的全部患者术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指标与术前监测的数据相当,且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食管癌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3d胃肠功能基本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关护理干预。观察组于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关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平均为(56.1±4.4)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4.1)kg(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1.3±6.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7±5.8)g/L(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只有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例(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腹胀的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肠内营养以相关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强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药费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过程,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9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 (P<0.0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肠内营养组均优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早期肠内营养组 )和对照组 (普通输液组 )各15例 ,术后24小时治疗组应用赫力广行肠内营养支持8天 ,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第九天测定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 ,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第九天治疗组免疫指标较对照组迅速恢复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俊昌  王耀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03-130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结果20例患者无吻合口漏、腹腔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银样  张凤芹 《河北医药》2003,25(3):174-176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随机分成EN组和PN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病人耐受性情况。结果 治疗10d,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EN组免疫功能指标增高更为明显;病人耐受性指标中,EN组无显著变化,PN组血糖增高明显,胰岛素用量大。结论 EN和PN均有改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营养,提高其机体免疫功能,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EN优于PN,且病人耐受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庆珍  钱惠敏 《安徽医药》2006,10(6):443-44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5年10月30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的临床资料,对出现的11种,252例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232例问题经处理后顺利完成了EN;12例自行拔管、8例脱管终止EN。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可出现多种相关问题,其中大多是人为因素和使用不当所致,加强EN的监护能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食道癌、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15例食道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张憬  秦建伟  邵永丰 《江苏医药》2007,33(11):1124-112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7 d,于术前及术后第8天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N组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降低及白细胞、转氨酶升高的幅度均显著小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食管癌手术96例,其中42例实施全静脉营养,54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全静脉组(P〈0.05)。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在两组中分别是18.5%、1.85%、3.70%和38.1%、11.91%、16.7%,且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其相比于全静脉营养组可改善胃肠功能恢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胃癌术后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肠内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胃癌术后7天体重、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