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和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性砷中毒是因自然界环境中含砷量过高所引起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我国大陆自1980年在新疆报道饮水砷中毒以后,在内蒙古、山西发现了严重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在贵州发现了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并陆续有新的病区或高砷区被发现.1992年卫生部认定地方性砷中毒为地方病,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现就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均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目前己被国家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疾病,在我国由于地理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氟、砷中毒往往相伴存在[1]。1982年原新疆医学院学者在新疆奎屯地区首次发现氟、砷联合中毒,之后贵州又发现了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的病区,内蒙古也有氟、砷联合中毒的病区存在,因而砷、氟对机体组织可能产生的联合作用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2]。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砷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我国有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临床上以皮肤色素异常(脱失或沉着)和手、脚掌过度角化为主要特点的皮肤损伤,且是其早期特异性病变,病情严重者可见砷性Bowen,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1]。国外报道均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2,3],我国则有自己的特点,即中毒类型多、  相似文献   

5.
我国控制地方性砷中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又称地砷病,我国发现地砷病最早的病区是1953年在台湾省台南和嘉义县,并以乌脚病著称于世界。大陆发现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是1980年在新疆奎屯地区,随后在内蒙古、贵州、山西、宁夏、辽宁、吉林等省(区)也发现了砷中毒病区。1992年卫生部认定地方性砷中毒为地方病,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截止到2005年,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县有43个.人口高达1400.7万人。世界许多国家包括阿根廷、孟加拉国、智利、匈牙利、印度和美国等国均有砷污染引起健康危害的报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砷中毒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地球化学性疾病.台湾西南沿海地区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最早发现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964年在贵州织金县小纳雍乡坝子村,发现由敞灶燃烧高砷煤引起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1980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乌苏县北部地区发现了由深层地下水含砷量过高引起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人们从饮水、空气或食物中长期摄入过量的砷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病区环境过量砷来源与砷在地球中的分布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是一种环境地球化学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1概述 鼠疫和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不依赖人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感染而致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是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中氟(砷)含量过高,通过饮水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或砷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由于这4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点,我国统称为地方病。1.1危害 鼠疫传播快,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也是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各种感染了鼠疫菌的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人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是典型的饮水型病区,是中国氟中毒较重的省份之一,也有地方性砷中毒流行。为了解我省使用防病井水氟和水砷含量情况,对部分使用防病井进行了水氟、水砷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疆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经验,分析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汇总、分析2006—2013年全疆地方病氟、砷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结果通过反复多形式的培训、规范统一的标准、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加强管理等方式方法,在全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了技术过硬的地方病氟、砷实验检测队伍。结论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来强化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全疆自治区级、地(州、市)和县(市)三级地方病氟、砷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取得全疆各级地方病氟、砷实验室连续3年(2011—2013年)100%地通过了国家级外质控考核,为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防治项目T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多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着色、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卫生部1992年认定的一种新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个省发现病区和高砷区[1,2],其中淮河流域也发现病区和高砷区[3],泗洪县位于苏北平原西部,淮河下游,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沿海地区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重点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疾控地寄函[2001]77号》,结合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具体情况,江苏省疾控中心环放科在2001年8月~2002年4月对江苏省沿海部分地区开展地氟病、地砷病病情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查清地氟病、地砷病在江苏省沿海、部分地(矿)区流行情况,并对饮用水氟〉1.0mg/L或饮用水砷〉0.05mg/L的地区进行病区确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甲基化能力与中毒症状间的关系。方法对贵州省某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进行调查,依据诊断标准确定患者,并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取尿样,测定尿中无机砷(iAs)、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水平,计算总砷(tAs)水平,以一甲基化率(FMR)和二甲基化率(SMR)评价砷甲基化代谢能力。结果重度患者组iAs、MMA、DMA及tAs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患者组;iAs、MMA及tAs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患者组。重度患者组SMR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及中度患者组。SMR与尿中MM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93,P=0.001),与砷中毒症状的轻重程度亦呈显著负相关(r=-0.439,P=0.046)。结论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SMR水平与尿中MMA水平显著负相关,重症患者的中毒损伤效应可能是由于患者SMR水平降低而引起MMA水平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简称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可致皮肤癌,肺癌。并伴有其他内脏癌高发。在重病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3~1/2,居首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主要是因病区居民长期饮用浅层地下中的砷含量超标,导致的饮水型砷中毒[1]。当前采取以寻找低砷水源为主,降低饮用水中砷含量为辅的综合性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措施。1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现与病区的确定1.1饮水性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现与调查自1994年吉林省开始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于1995年报道了吉林省发现砷中毒病区,开展了病区流行因素及分布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确认在本省的西部平原地区有砷中毒形成的环境因素存在[2],并在西部的通榆县发现有砷中毒病区以及饮水高砷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配合"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关于减轻砷/氟中毒合作项目",摸清全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情况及我省是否存在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等.方法在历史上有水砷超标或有疑似砷中毒病人的地区,采用UNICEF提供的水砷检测试剂盒(半定量)调查生活饮用水砷含量情况,并对可疑病人进一步核实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冕宁县水砷不高,也未发现砷中毒病人,病区尚待进一步确定.结论对泸定县5处水砷超标的地区应列入改水范围,彻底杜绝砷中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砷中毒大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砷中毒大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砷的分布,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亚砷酸钠(NaAsO2)诱导出大鼠亚急性砷中毒模型,采用超热中子活化法测定大鼠的肝、肺、肾、脾、心、脑、卵巢、睾丸、肌肉9种脏器组织中A5的含量。结果 中毒组大鼠各脏器组织中砷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且砷在各脏器中的浓度并非均匀分布。在中毒组脏器组织中的浓度遵循脾〉肺〉肝〉肾〉卵巢〉心脏〉脑〉肌肉〉睾丸。结论 砷在脾、肺、肝、肾等脏器中大量的蓄积,可能导致这些器官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观察内蒙古地方病研究所马恒之,郭小娟,于广军,武克恭,夏雅娟,党润和,李艳红,郑重,周红菊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凤歧,李泽宇,李珍珍,乌日娜自1990年以来,我区发现了大批地方性砷中毒病人(以下简称地砷病),这些病人...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氟中毒及砷中毒是2种常见的地方性疾病,近年来,已经陆续发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氟、砷联合中毒而导致的一些疾病~([1])。相关临床研究证实~([2,3]):氟中毒或者砷中毒均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脂质过氧化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完全肯定,尤其是氟、砷联合中毒与其单独元素中毒有何区别,上述两种元素如何相互作用的,均需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本研究以临床实验研究的形式,探讨了慢性氟、砷中毒对  相似文献   

20.
正砷(Arsenic)和砷化物一般均有剧毒,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上用途很广,最常见的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1-3])。这些均可导致一定程度的砷污染,成为地方性砷中毒和工业性砷中毒的来源亚急性砷中毒也称砒霜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口服、吸人或药用过量无机砷化物所致的中毒。为进一步探索砷是否可以影响尿砷的浓度,本研究探讨亚急性砷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砷值的相关关系,现将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