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冬、夏季气温和降水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贵州冬、夏季各站气温和降水以及全国冬、夏季各站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倾向率,寻找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对贵州各站冬、夏季气温和降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冬、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上升幅度不及全国同期平均上升幅度,冬、夏季分别为0.21℃/10 a和0.01℃/10 a;贵州冬、夏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加趋势跟全国同期降水增加趋势基本一致,约为3.3mm/10a,而夏季增加趋势比全国同期降水增加趋势更为明显,约为16.4mm/10a;省之中西部冬季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尤其是在西北部更为显著,而在省之东部,气温和降水则关系不明显;省之中东部夏季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尤其是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更为显著,而在省之西部,气温和降水则关系不明显.这对更好的进行贵州冬、夏季气温和降水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德州市1951-2006年雷暴日数、总云量、相对湿度、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线性变化趋势系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年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1.28天,春季增加0.04天/10a,夏季减少1.1天/10a,秋季减少0.22天/10a。夏季雷暴日数占全年的77.39%,春季占14.14%,秋季占8.47%。总云量、相对湿度、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德州气候呈干旱化趋势。雷暴日数减少与气候干旱化密切相关,年雷暴日数与3—11月大于或等于10.0mm的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541,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图里河测站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量、大风日数、无霜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图里河近46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显示:46年来,图里河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0.39%/10a,且上升幅度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80年代最多,2001--2006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相对湿度和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无霜期日数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升降趋势;年蒸发量总的趋势是微量上升,尤其是1990年以后。  相似文献   

4.
开封、洛阳市近47a气温降水变化异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开封、洛阳市1961-2007年气温、降水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原理,对两市的气温、降水变化及两市气温、降水变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市47 a平均气温都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气温逐年变化较大,开封市的年平均气温及变化幅度高于洛阳市;春秋冬各季的平均气温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开封市上升幅度略高于洛阳市;夏季平均气温都呈下降的趋势,洛阳市下降的幅度比开封市明显.降水量开封市比洛阳市偏多,开封市呈上升的趋势,洛阳市呈下降的趋势,两市春秋两季平均降水量都呈下降趋势,洛阳市比开封市下降明显;夏冬两季平均降水量都呈上升趋势,开封市上升幅度高于洛阳市.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云  张杰  田密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32(1):17-24,I0003,I0004
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提供的2000年各月气溶胶资料(包括人类活动和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气溶胶),使用并行版本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研究了黑碳气溶胶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黑碳气溶胶后,冬、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气顶出现了正辐射强迫,其分布与垂直负荷分布基本相似。在仅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季地面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温的高值区均位于中国东南部,冬季最大降温幅度约为0.9℃,夏季最大降幅约为2.4℃,夏季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冬季。相对于温度变化,黑碳气溶胶引起的降水变化较为复杂,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降水量减小的区域均大于增加区。冬季降水量最大减幅约为20mm,夏季降水量最大减幅超过100mm,夏季降水量减幅明显大于冬季。冬、夏季仅西北和华南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冬季中国大部分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夏季黄河以北中国北方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也是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植被变化与气温及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卫星遥感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资料和西南地区96个实测台站的月平均气温以及降水资料,初步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变化与气温及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好,其中夏季植被覆盖最好,冬季植被分布空间差异最大;西南地区植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同时也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春季西南大部分地区植被以增加为主,夏季、秋季全区以减少为主,冬季则以增加为主且存在明显的东西反向特征,东部减少西部增加。时滞互相关分析表明:西南地区11~2月份的植被对超前其1~2个月的气温以及夏季的植被对春季气温的敏感性比较大,3~4月的植被生长对上年夏季的降水敏感性比较大;同期时,1~3月植被和气温为正相关关系,6~9月的植被生长和降水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植被超前气候的条件下,1~2月的植被和滞后1~2个月的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滞后1个月的降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上思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滑动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总体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上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177℃/10a,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线性倾向率为O.253℃/10a;上思县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27mm/10a,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卫星遥感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资料和西南地区96个实测台站的月平均气温以及降水资料,初步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变化与气温及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来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好,其中夏季植被覆盖最好,冬季植被分布空间差异最大;西南地区植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同时也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春季西南大部分地区植被以增加为主,夏季、秋季全区以减少为主,冬季则以增加为主且存在明显的东西反向特征,东部减少西部增加。时滞互相关分析表明:西南地区11~2月份的植被对超前其1~2个月的气温以及夏季的植被对春季气温的敏感性比较大,3~4月的植被生长对上年夏季的降水敏感性比较大;同期时,1~3月植被和气温为正相关关系,6~9月的植被生长和降水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植被超前气候的条件下,1~2月的植被和滞后1~2个月的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滞后1个月的降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61—2009年辽河流域5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辽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2006—2010年夏季共162d降水日的铁岭站日降水量与铁岭水文站径流量资料,探讨了日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降水量偏少年份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为占全年降水量65%的夏季降水以7.4 mm/10 a的气候趋势倾向率递减,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辽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是在波动中逐渐上升的,且升温趋势明显,春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夏季略有下降,秋季变化不大,冬季是气温上升最明显的季节;日降水量与径流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日降水量与降水第二日的径流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兴宁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兴宁机场的逐日信息化资料,分析了兴宁地区46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兴宁地区年,冬、夏季平均温度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增温率为0.015℃年;综合来看,20世纪60~90年代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21世纪初夏季增温幅度高于冬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488.9mm,季节性显著,其中夏季最多,占年平均降水量的45.4%,秋季降水量最少。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2.89mm/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