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过量大黄水浸剪剂胃饲树Qu,实验第8天动物出现与临床脾虚相似的症状。如溏便、纳怠、不爱活动,被毛枯槁,体重下降等,对其肝,十二指肠超微结构的研究表明,脾虚动物相邻肝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十二指肠粘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变短,而在胃饲四君子汤后上述症状减轻而恢复正常,实验证实应用树Qu建立脾虚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脾虚证大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脾虚证大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研究厉兰娜,孔繁智,李端阳,沈金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方平楚,尹秀浙江医大微生物教研组310000朱有法,许敬尧浙江医大病理教研组310000证病结合实验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具较大的指导和实用意义。我们参...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脾胃学说和脾虚证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学者从生化学角度对脾胃学说和脾虚证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从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到调节代谢的酶学和各种激素神经介质,从微量元素到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脾虚证实质的阐明以及指导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动物实验方面,有人报导了脾虚证与D─木糖吸收率的关系,作者用番泻叶制造Wistar大白鼠脾虚模型,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了脾虚证发生时D─木糖吸收率降低,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动物模型的治疗,使D─木糖吸收率恢复正常,旁证了D─木糖吸收率是诊断脾虚证的可靠指标。首都医学院报导了大黄造型的脾虚动物、脂类的吸收显著低于正常组,与糖类有类似的结果。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报导了实验性脾虚动物致虚过程中血浆胃泌素含量的变化,发现脾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报导了利血平化脾虚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利血平化动物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较正常动物明显下降,喂服四君子汤后,利血平化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下降有所回升,从而推测四君子汤对利血平化动物脑内单胺介质的合成可能起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报导了实验性脾虚动物结肠组织中V  相似文献   

4.
以树Qu为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性脾虚模型后,对动物施以慢性手术,记录胃窦部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脾虚树Qu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这是致使胃收缩运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树(Tupaiabelangerichinensis)为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性脾虚模型后,对动物施以慢性手术,记录胃窦部电活动的变化。结果显示:脾虚树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这是致使胃收缩运动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脾虚造模方法对小鼠肠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徐复霖,唐铁军,陈育尧,刘玉生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造是脾虚证实验研究的基础。如何造成动物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体脾虚证候,近十余年来国内做了大量探索,目前报道的造模方法已多达10余种〔1~...  相似文献   

7.
以过量大黄水浸煎剂胃饲树(Tupoiabelangerichinensis),实验第8天动物出现与临床脾虚相似的症状,如溏便、纳怠、不爱活动、被毛枯槁、体重下降等。对其肝、十二指肠超微结构的研究表明,脾虚动物相邻肝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十二指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变短,而在胃饲四君子汤后上述症状减轻而恢复正常。实验证实应用树建立脾虚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讨中医学的临床及有关机理,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实践,动物模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能被公认的中医证的模型,是证的实验研究关键。以脾气虚证为例,在兄弟单位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与中兽医专家共同研究、反复论证,采用马属动物驴作为实验动物,复制脾气虚证获得成功。在此基础又复制了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这为多学科研究脾气虚证提供了基本条件。在电子显微学领域,对上述动物模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脾主运化方面观察了十二指肠绒毛及其吸收上皮的微绒毛;脾主肌肉方面作了骨骼肌、心肌、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等包括其线粒体在内的超微结构观察、定量计测和图像分析研究。为阐明脾的主要功能是与能量代谢密切有关提供了超微结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黄淑帧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完成的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这一成果主要是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获得的重要进展。干细胞研究过去大多只能在培养基中进行,黄淑帧教授等科研人员首次在国际上将山羊作为实验动物.将人脐血造血干细胞注射到经过妊娠45至55天的山羊胚胎的腹腔中,成功建立了人源性干细胞在山羊体内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这些山羊看上去与一般的山羊无异,可在它们的肝脏中,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大黄造成金黄地鼠脾虚模型,观察其胰腺超微结构变化,借以进一步研究脾虚实质.实验用叙利亚金黄地鼠(Mesocricetus auratus),雄性,共50只.先分为两大组:大黄致虚组每日胃饲大黄水浸煎剂,1.0克/100克体重.正常对照组每日喂等量水.于实验第9天,动物出现与临床相近的脾虚症状,如体重减轻,溏便,纳呆,脱肛,体温偏低,被毛杜槁等.随机取部分动物处死,将胰腺固定于4%戊二醛中,按常规进行超薄切片,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其余动物再随机分成三组:  相似文献   

11.
尿毒清抗小鼠脾虚作用候连兵,杨家粹,陈志良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临床药理室尿毒清是我院研制防治慢性肾衰药物。它由甘草、大黄、丹参、川芎、白芍、柴胡、党参、黄芪等生药制成。经过临床〔1〕和对实验模型动物〔2〕的研究都已证实其具有改善早期尿毒症患者(或动物...  相似文献   

12.
大黄致泻模型,是目前在国内受到有关方面重视的中医“脾虚”证实验动物模型.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定在大黄引起动物长期腹泻过程中血浆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肾上腺皮质机能在大黄致泻模型中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脾虚”证的灾质提供生理学依据.实验动物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体重80—140克,共计147只.实验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将动物分为两组,一组胃饲大黄水浸煎液使动物持续腹泻(每百克体重每日5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另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中兽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中兽医学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在《中兽医内科学》教学中开展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内容.从实验目的的制定、实验内容的实施、实验成绩的评定及实验效果的评价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兽医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开展的全过程,实验教学效果显示《中兽医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比较。1.中医“证”的动物制模有别于西医病理模型。2.根据导致脾虚证的多种病因而采用多种造模方法,同时又结合脾虚证的统一标准衡量复制出的模型的一致性、可靠性,并进行药物反证,体现了造模方法的不同性与证明同一性相结合。3.不同的造模方法反映不同的病理机制:如大黄、番泻叶等苦寒之品制模系“大泻伤脾”、“苦寒伤脾”的因泻致虚;以利血平等制模则为因虚致泻;而虚证模型(如阳虚模型、阴虚模型等)虚而不泻则与具有泄泻的脾虚证模型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小鼠血象及胃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大黄汤塑造小鼠脾虚模型,观察四君子汤对小鼠血象各指标及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脾虚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目均有所降低。低、中、高3种浓度的四君子汤对脾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有显的提高作用,对其胃酸的分泌亦具有显的刺激作用,并具有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91年提出: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变化属一种趋于“舌体后”的变化模式。此后,对多批虚证(脾虚证、肾虚证,及同一证候下不同造模方法)、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证病结合模型的舌象继续进行研究,以上述脾虚证舌象病理模式为参照,总结其规律。认为:(1)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所致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模式有可重复性,与非虚证的动物舌象有明显的对比性;(2)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的代表性,可能是虚证舌象病理变化的基本模式;(3)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代表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反映了舌象退变的自然规律;(4)这一病理模式有较强代表性,还因为它反映了舌营养不良,代谢功能降低方面的主要特征;(5)虚证舌象的病理变化以软角质为主导;(6)在一定的造模时间和造模方法范围内,舌象的病理变化程度可能有一定的“限度”;(7)从指标上说,脾虚证模型的舌象病理变化的指标与一般临床常用的脱落细胞学研究比较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17.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精气夺则虚”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精气夺则虚”问题陈小野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脾虚证动物模型在证侯动物模型中研究最多,目前已比较成熟。突出表现在:1、已被用于健脾灵、绞股蓝总皂甙、益气聪明汤、四理汤等近20种中药新药的药理研究;2、部分模型被选入权威部门主编的...  相似文献   

18.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国内对“脾虚”的研究相当广泛 ,既有临床研究 ,又有实验研究 ,观测指标达 5 0多个 ,提示了脾虚某些方面的本质 ,发现了脾虚证主要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低下。为了深入探讨脾虚证的本质 ,近年来有相当多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多种脾虚证动物模型。1 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1 1 泻下法根据苦寒伤脾胃的理论 ,泻下法多采用苦寒药物使动物脾胃受损以致脾虚。早在 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 就用大黄来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利用大黄水浸煎剂灌胃昆明种小白鼠 8d ,使动物出现体重减轻、溏泄、纳呆、腹胀、…  相似文献   

19.
在文献[1—3)中,我们为探讨脾虚实质提出了实验依据。本文报导以大黄水浸煎剂导致金黄地鼠脾虚及复健的过程,及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变化,并对此变化与脾虚关系进行了讨论。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按本科研究组对中医脾虚动物造型的常规方法,用叙利业金黄地鼠(Mesoericetusauratus) 121只,雄性,体重80—100克,分7批进行实验。脾虚造型组每日按体重100克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病理模型,其症状与临床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症关相符,病理改变与该疾病病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