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hMSH2蛋白和MGMT蛋白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DNA修复酶MGMT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38例胃炎组织hMSH2和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30/40),显著高于胃炎组的28.9%(11/38)(P<0.05);胃癌组的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0.0%(8/40),显著低于胃炎组的65.8%(25/38)(P<0.05).胃癌及胃炎两组中hMSH2蛋白和MGMT蛋白表达均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DNA修复酶MGMT的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MSH2基因在3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癌细胞阳性表达率(52.63%)明显高于癌旁上皮细胞(23.68%)(P<0.05);同例中癌细胞和癌旁上皮细胞均表达的为15.79%,同例癌细胞表达而癌旁上皮细胞不表达的例数(14/38)明显多于癌旁上皮细胞表达而癌细胞不表达的例数(3/38)(P<0.05);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3%、52.63%、和70%.[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胃癌组织PTEN 和hMSH2蛋白的表达的相互关系,分析二者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及32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PTEN 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9%)(39/63)显著低于非癌胃黏膜组织(90.6%)(29/32)(P<0.05),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7.9%)(11/19)低于低分化腺癌(72.4%)(21/29)和黏液癌(60%)(9/1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9.4%)(50/63)显著高于非癌胃黏膜组织(53.1%)(17/32)(P<0.05),但在高中分化腺癌(73.7%)(14/19)、低分化腺癌(82.8%)(24/29)和黏液癌(80%)(12/15)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和hMSH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r=-0.158,P>0.05).[结论]胃癌发生时可出现PTEN蛋白表达下调,伴hMSH2蛋白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李佽  陈志英  刘莉  刘都礼 《四川医学》2009,30(8):1195-1197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p2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8.9%(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9%(P〈0.01)。结直肠癌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hMSH2和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申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MSH2表达异常和抑癌基因p27表达下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P73蛋白在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炎、轻度不典型增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均为外科手术患者)各30例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结果p73蛋白在胃癌组和不典型增生组中表达高于胃炎组,胃癌组中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的不同的分化度之间有差异,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p73蛋白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胃癌的不同TNM分期之间也有差异(P〈0.05),并且TNM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胃癌侵及层次、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7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作为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指标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84.21%(32/38),癌旁组织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别具有显著性(χ^2=55.27,P〈0.05)。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52.63%(20/38),癌旁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89.73%(34/38),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别有显著性(χ^2=12.546,P〈0.05)。胃癌组织中P21与P53蛋白共同阳性表达率为47.36%,但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及癌旁组织P53及PCNA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53及PCNA蛋白在早期胃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早期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的PCNA及抑癌基因蛋白P53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和70检验统计分析。[结果](1)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黏膜、异型增生病灶及早期胃癌的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1.7%、20.3%、36.4%和49.2%,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高,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异型增生黏膜中,随异型程度的增高,增殖活性也逐渐升高,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的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4%、35.5%和43.2%,各组与癌灶的PCNA阳性细胞率(49.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抑癌基因蛋白P53在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中可见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14.3%、30.0%和42.4%,各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黏膜P53未见表达。(3)抑癌基因蛋白P53阳性表达的病例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的病例(P〈0.05)。[结论]PCNA及抑癌基因蛋白P53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 mut-s同系物2(human mut-s homologue 2,hMSH2)和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SP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近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3cm)、远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0cm)及15例正常胃组织 hMSH2和 PTEN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42例胃癌组织及相应远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0cm)hMSH2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 hMSH2和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 hMSH2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近端癌旁组织、远端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0.05或<0.01)。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rs=-0.707,P<0.05),与 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s=0.748、0.979、0.850、0.877,P<0.05)。hMSH2和PTEN蛋白表达在胃癌中呈正相关。在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 hMSH2蛋白表达缺失伴有PTEN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PTEN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错配修复蛋白 hMSH2表达缺失伴有PTEN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MSH2及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癌、1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hMSH2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子宫内膜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2%、18.75%及55.56%,虽然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9%、68.75%及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MSH2及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子宫内膜癌hMSH2蛋白与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33)。[结论]hMSH2蛋白和TGF-β1蛋白表达异常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抑癌基因PTEN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hMSH2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率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52%与18.75%,两组差异显著(P<0.05);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4.52%与50.00%,差异不显著(P>0.05)。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年龄不相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率在hMSH2蛋白阳性表达组为70.00%,高于阴性表达组的54.55%,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的错配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hMSH2、突变型P53及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hMSH2、突变型P533及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定位检测61例宫颈癌和19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MSH2、突变型P53及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38%(35/61)和21.05%(4/19)(P<0.05);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9%(43/61)和15.79%(3/19)(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2%(36/61)和26.32%(5/19)(P<0.05);三种蛋白共同表达率分别为29.51%(18/61)和5.26%(1/19)(P<0.05).宫颈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4%(27/35)、61.54%(16/26),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22/35)、53.85%(14/26),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宫颈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9%(27/43)、50.00%(9/18),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伴有hMSH2、突变型P53及PTEN蛋白表达上调,但三者高表达机制各自独立.3种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预警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hMSH2及PCNA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和22例非癌子宫颈上皮组织hMSH2与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hMSH2阳性表达率为55.20%(37/67),高于非癌上皮组的27.30%(6/22)(P<0.05);宫颈癌组PCNA阳性表达率为73.10%(49/67),高于非癌上皮组的59.10%(13/22),但差异不显著(P>0.05).宫颈癌hMSH2表达阳性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为83.30%(31/37),高于hMSH2表达阴性组的60.00%(12/30)(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SH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DNA修复蛋白hMSH2、MGMT的表达状况及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及2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hMSH2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P53蛋白表达关系.[结果]hMSH2、MGMT和P53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MSH2基因表达及其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4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的hMSH2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的hMSH2mRNA检出率为50%(12/24),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的20%(3/15);胃癌组织突变检出率为20.8%(5/24),高于癌旁胃黏膜的0%(0/15);5例突变中,杂合性突变2例,纯合性突变3例。在配对的15例中,仅胃癌组检出突变3例,均为纯合性突变。[结论]胃癌的发生伴随着hMSH2基因的表达上调,这种表达上调可能与该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对p53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正常大肠黏膜、32例大肠腺瘤与165例大肠癌中P53及hMLHI蛋白的表达。[结果](D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1.9%与48.5%,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7.5%与87.3%,其中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高中分化、低分化与黏液腺癌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17.6%与16.7%,其中前者与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70.6%与50.0%,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③在大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与40.0%(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与60.0%(P〈0.05)。④大肠腺瘤中随hMLH1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表达增多,但无明显相关性(P〉0.05);大肠癌中两者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hMLH1基因的功能异常可能是p53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的状况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子宫颈癌的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结果]子宫颈癌组织hMSH2、PCNA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96%(34/54)、75.93%(41/54)及66.67%(36/54);在hMSH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子宫颈癌病例PCNA阳性表达率为85.29%(29/34)和60.00%(12/20),P53阳性表达率为76.47%(26/34)和50.00%(10/20)。hMSH2与PCNA、hMSH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MSH2可能通过与PCNA、P53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抑癌基因蛋白P53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SH2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hMSH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4%、25.00%和33.3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阳性表达率45.65%和50.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16.67%,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MSH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子宫内膜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0%与26.4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碱基错配增多导致的基因突变积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