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优化适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血清学筛查的候选抗原蛋白组合.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经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5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未感染者的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拭子各30份,此30份血清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为阴性.以沙眼衣原体蛋白Hsp60和MOMP为参照,选择沙眼衣原体Pgp3、CPAF、CT143、CT101、CT694、CT875、CT813、IncA共8种免疫优势蛋白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将该结果与血清MIF检测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两种传统金标准作比较,确定具有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原蛋白组合.结果 50份胶体金法阳性标本中,MIF检测阳性44份,阴性6份;细胞培养阳性14份,阴性36份.沙眼衣原体Pgp3、CT694和CT875这3种免疫优势蛋白组合的血清学实验结果与MIF阳性符合率达到97.73%(43/44).30份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阴性标本中,30份血清标本经MIF检测全为阴性,也未检出上述3种蛋白抗体.结论 Pgp3、CT694与CT875免疫优势蛋白组合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初筛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检测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50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0名泌尿生殖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两组病例血清中抗外膜蛋白复合物B蛋白c端肽(Omc Bc)、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Pgp3)、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以及抗ct841编码蛋白(CT841)等抗体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经GST Magbeads纯化处理后的GST-Omc Bc、GST-Pgp3、GSTHSP60、GST-CT841以及空质粒表达的GST蛋白于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均呈现清晰目的条带。感染组血清中检出Pgp3抗体36例(72.0%),检出Omc Bc抗体23例(46.0%),检出CT841抗体19(38.0%),检出HSP60抗体12例(24.0%);未感染组血清中仅检出HSP60抗体3例(6.0%);两组检测结果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测,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是抗原性较强、检出率较高的衣原体蛋白之一,抗热休克蛋白60是抗原性较弱、检出率较低的衣原体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建立免疫吸附(ELISA)法对人血清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非性病门诊15~40岁就诊者血清共3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Pgp3)、CT875编码蛋白(CT875)、CT694编码蛋白(CT694)的抗体。同时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法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共筛选出三种免疫优势蛋白抗体阳性者63例,其中MIF法证实阳性者62例。300例就诊者血清中三种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总检出率为21.00%。以MIF法为标准,新建立ELISA法的灵敏度为95.38%,特异度为99.57%。结论新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适合用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初筛。  相似文献   

4.
沙眼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可引起盆腔炎、不孕症等严重并发症 ,它感染眼部可致盲。人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沙眼衣原体的感染 ,对于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研究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沙眼衣原体表面的主要外膜蛋白是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物质 ,故而编码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及该基因的某些片段就成了构成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最佳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眼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可引起盆腔炎、不孕症等严重并发症,它感染眼部可致盲。人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对于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研究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沙眼衣原体表面的主要外膜蛋白是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物质,故而编码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及该基因的某些片段就构成了构成沙眼衣原体DNA疫苗的最佳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沙眼衣原体疫苗是预防、控制沙眼衣原体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沙眼衣原体疫苗有亚单位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和DNA疫苗等。近年来的研究证明DNA疫苗是最有潜力的沙眼衣原体疫苗。最近以主要外膜蛋白DNA疫苗活化机体免疫反应后 ,再用主要外膜蛋白免疫刺激复合物强化放大免疫效应的免疫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是沙眼衣原体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是引起输卵管堵塞及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血清沙眼衣原体IgG特异性较差,不能鉴别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与既往感染,联合高度敏感性C反应蛋白可判断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并反映了输卵管阻塞高风险;血清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IgG的特异性较好,被认为是沙眼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及输卵管病变的良好指标,联合抗酪蛋白酶P抗体检测可明显增加其敏感性.尽管血清学检测目前尚未用于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直接诊断,但在特定人群如输卵管性不孕及异位妊娠的女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若能进一步提高血清沙眼衣原体-IgG及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IgG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能极大地提高其在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沙眼衣原体疫苗是预防、控制沙眼衣原体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沙眼衣原体疫苗有亚单位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和DNA疫苗等。近年来的研究证明DNA疫苗是最有潜力的沙眼衣原体疫苗。最近以主要外膜蛋白DNA疫苗活化机体免疫反应后,再用主要外膜蛋白免疫刺激复合物强化放大免疫效应的免疫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沙眼衣原体是沙眼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过程差异性较大,人们认为这与个体差异或型别有关.omp1基因编码主要外膜蛋白,是研究沙眼衣原体最重要的靶基因,omp1基因的变异性可引起沙眼衣原体致病性的改变,因此研究omp1变异性对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沙眼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血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衣原体噬菌体作为一种侵袭衣原体的病毒可使衣原体解体,具有抗感染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6种衣原体噬菌体,其上的Vp1蛋白为衣原体噬菌体的衣壳蛋白.是主要的结构蛋白.该蛋白高度保守并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反应,适用于作为噬菌体的诊断抗原[1].沙眼衣原体是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其诊断困难、并发症严重.目前尚未在沙眼衣原体中发现噬菌体的存在.我们以豚鼠结膜炎衣原体(GPIC)噬菌体(PhiCPGI)的莺组Vp1纯化蛋白为抗原,通过ELISA法初步了解Ct感染者血清中针对Vp1蛋白的抗体,并用Western印迹法验证该抗体的特异性,推测Ct感染者血清中Vp1蛋白的存在,为沙眼衣原体与噬菌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在不利于生长的条件下可进入持续感染状态,并引起输卵管性不孕及管性妊娠等严重后遗症,但目前对持续感染的诊治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沙眼衣原体需要通过以囊泡运输为主的途径来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长和复制。已知Rab蛋白家族是囊泡运输的主要调控因子,对沙眼衣原体的生长复制和包涵体的发育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期研究已发现多种Rab蛋白在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细胞中的表达与急性感染相比升高。Rab蛋白或将为鉴别沙眼衣原体感染状态及持续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能感染并裂解衣原体的一类细菌病毒称为衣原体噬菌体。从不同种类的衣原体中分离出的噬菌体共有6种:Chp1,Chp2,Chp3,Chp4,CPAR39和PhiCPG1。虽然至今未能从沙眼衣原体中成功分离出噬菌体,但关于噬菌体衣壳蛋白Vp1,Vp2及Vp3的研究提示沙眼衣原体噬菌体存在的可能性。有关沙眼衣原体噬菌体的研究可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中的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Pgp3)、抗外膜蛋白复合物B蛋白C端肽(OmcBc)、抗ct841编码蛋白(CT841)和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 方法 将编码上述4种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并用谷胱甘肽磁珠进行纯化后包被ELISA孔板。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性病门诊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和未感染者血清各20份。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上述蛋白抗体。 结果 20份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中Pgp3、OmcBc、CT841和HSP60抗体的检出率分别是14例(70%)、9例(45%)、8例(40%)、5例(25%);20份无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中,仅1例检测到HSP60抗体。 结论 上述4种衣原体蛋白中,Pgp3的抗原性最强,抗体检出率最高;HSP60的抗原性最弱,抗体检出率最低。 【关键词】 衣原体,沙眼; 监控蛋白60; Pgp3; OmcB; CT841  相似文献   

14.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它们一方面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免疫损伤。沙眼衣原体的某些抗原如热休克蛋白和脂多糖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沙眼衣原体可出现持续性感染,其形态及代谢活性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多形外膜蛋白家族是衣原体科独有的蛋白,沙眼衣原体的9种多形外膜蛋白(PmpA—PmpI)由多形外膜多基因家族所编码。近年来,对于多形外膜基因家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介绍编码多形外膜蛋白的多形外膜基因在分型中的意义、组织嗜性的关系以及该基因作为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方面的进展,介绍基本特征、自我转运功能与感染症状的相关性和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将沙眼衣原体分为18个血清型:A~K,L_1~L_3,Ba、Da、Ia和L2a。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鉴定出血清变异型D~(?)、D~(?)、I和Ga。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和序列分析为分辨力高而简便的基因分型方法,与血清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并鉴定出墓因变异型Dv、G、Ib、J_(v1)和J_(v2)。沙眼衣原体全染色体基因分型能提供血清或基因型内的多态性,可作为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它们一方面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免疫损伤,沙眼衣原体的某些抗原如热休克蛋白和脂多糖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沙眼衣原体可出现持续性感染,其形态及代谢活性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性病门诊患者中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型别分布,同时对随访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防治所收集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采集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标本,并对初筛阳性患者在治疗完成后进行随访和标本采集,同时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信息。应用QIAxtractor全自动核酸纯化仪提取DNA,巢式PCR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和MLST(高分辨多位点测序分型)所需的CT046 (hctB)、CT058、CT144、CT172和 CT682 (pbpB)5个基因。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经序列比对和MLST型别分析获得菌株的ompA基因分型和型别,并用BioNumerics7软件对广西和意大利沙眼衣原体株绘制最小生成树。结果 在44份来自初诊患者和6份来自随访患者的沙眼衣原体阳性样本中,42份成功进行沙眼衣原体ompA和MLST分型。共发现7种ompA基因型和15种hr?MLST分型的ST型别,其中有3种ST型别为首次报道。广西地区沙眼衣原体基因型别较意大利地区具有特征性。6例随访患者经分型方法鉴定3例为再次的新发感染,3例因未能成功进行基因分型而未能确诊。结论 广西性病门诊患者感染的沙眼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型别,在随访中出现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再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感染免疫和DNA疫苗的免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眼衣原体是沙眼和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沙眼衣原体感染还使HIV- 1更易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宿主能诱发机体保护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初次感染 ,是细胞免疫而不是抗体起主要保护作用 ;对于继发感染 ,保护性免疫高度依赖Th1型CD4+ T细胞 ,并且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发展疫苗是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I(PmpI)基因,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征。方法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PmpI的基因序列并预测PmpI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以D型沙眼衣原体DNA为模板,PCR扩增PmpI基因N端90~1464碱基序列,构建原核载体进行诱导表达。Ni离子亲合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制备PmpI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柔性区、氨基酸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预测结果综合分析,推测该蛋白含有8个优势B细胞表位。PCR扩增D型沙眼衣原体PmpI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375 bp。成功构建pET28a?PmpI原核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的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了D型沙眼衣原体多形外膜蛋白N?PmpI,为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