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38-139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及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 ,对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性病理性黄疸 ,蓝光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措施 ,而做好光疗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5月~2003年5月间共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 ,经血胆红素测定均属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相似文献   

2.
张伟忠  陈能 《河北医药》2013,35(15):2297-2298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极易发生的疾患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新生儿出现可见性病理性黄疸的概率最高可达30%,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其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过高,若未结合的胆红素过度积累极易导致胆红素性脑病,胆红素性脑病在新生儿中病死率极高,即便患儿幸存下来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1-3]。以往临床治疗该种疾患的方法为单纯蓝光治疗,为了探究白蛋白联合光疗治疗该病的疗效,进行本次实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夏琳  刘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70-3171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约有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早产儿黄疸的发生率可达80%,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1].尽管新生儿黄疸经过及时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大多数预后较好,但因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有潜在毒性[2],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肖佩霞  魏建和 《河北医药》2013,35(3):479-480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1]。蓝光照射是降低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抚触有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我们将抚触护理应用到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笔者通过对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儿黄疸光疗的  相似文献   

7.
张丽  张群 《哈尔滨医药》2009,29(5):120-120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它器官的黄染。若新生儿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14天后逐渐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现将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53例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发病短暂具有自愈性,但一些患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有发生胆红素诱发的神经功能障碍风险,未结合的胆红素穿过血脑屏障并与脑组织结合,造成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是早期预防和治疗的必要措施,也是降低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的重要方法。通过测量总血清胆红素或经皮胆红素以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1],既往研究也证实经静脉血和经皮测新生儿胆红素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d之内新生儿的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玉琼 《贵州医药》2002,26(6):575-57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病状之一 ,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 ,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可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临床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 ,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 ,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在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在 2 0 0 0年住院治疗 5 7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1 一般资料2 0 0 0年住院治疗新生儿 2 44例 ,其中新生儿黄疸 5 7例 ,…  相似文献   

11.
赵秀艳  杨旭东  杨士娟 《河北医药》2011,33(11):1751-175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症状,尽管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的预后良好,但因未结合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林春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6):165-166
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为常见,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等损伤。蓝光照射是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其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部分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可能出现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青铜症,因此光疗过程中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使新生儿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65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备  马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之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不积极治疗,容易引起核黄疸等严重后遗症。药物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从抑制胆红素生成、加速胆红素转运、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结合及促进胆红素排泄等不同环节,综述了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进展,旨在为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0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新生儿科极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出现在生后2~3d,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在生后2周~4周,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则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  相似文献   

15.
孙红  奚云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178-179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体会,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黄疸根据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09例患儿痊愈出院,11例患儿因家庭经济因素光照疗法不足12h,黄疸未完全消退即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快而有效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而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1]。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我科对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光照疗法,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冰蓉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2):1402-1403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增多、肝脏不成熟、肠肝循环的特点,都容易导致胆红素浓度增多,临床上出现黄疸,其中未结合胆红素对脑细胞有毒  相似文献   

18.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并发后遗症,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可换去游离的红细胞和血清中免疫性抗体,终止红细胞的溶血,及换去游离的胆红素,使其降低到安全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1].我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20例,现将换血疗法的方法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儿期的病理性黄疸主要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为常见。而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其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由于新生儿对光疗依从性差[1],其治疗护理的决定权仍有家属负责,所以做好新生儿护理和取得家属的配合,对能否顺利进行光疗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经验,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54例黄疸新生儿根据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50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患儿因家庭因素光疗不足6h,黄疸未完全消退即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快而有效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