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痉挛电休克治疗难治重性精神病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使用肌肉松弛剂对传统电休克进行改良,治疗重性精神病,以BPRS、BRMS、HAMD、TESS量表评价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总有效率91.3%。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是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优点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7例抑郁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67例患者经过6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临床痊愈46例,显著进步97例,进步22例,51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98例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19例患者出现全身肌肉疼痛,6例患者出现治疗后谵妄。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好,早期识别和预防其不良反应,加强心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住院的被确诊为精神病的180例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采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其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埋及总分进行评分并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18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愈率为25%,总有效率为93.3%,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且不良反应轻而少,值得精神病专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为主的住院病人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5例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80%。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的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过程平稳安全、病人痛苦小、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易于管理,为下一步进入巩固维持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运用无抽搐电化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结果精神病治疗前后在心率和血压生命体征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而对于有些症状而言,治疗后的都要比治疗前的改善好多,比如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P<0.05,此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治愈人数:10例(20%)、显效:17例(34%)、有效:15例(30%)、无效:8例(16%),总之,总有效率为84%。结论在精神病治疗的方法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开设出一条新的道路,并且在科学总结中为此提供了相关有效的依据,因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值得在精神病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为主的住院病人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5例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80%。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伴紧张、木僵症状的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过程平稳安全、病人痛苦小、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易于管理,为下一步进入巩固维持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伴顽固性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伴顽固性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副反应量表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副反应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沈惠强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2):41-41,49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相比在安全性、有效性、直观性等方面均有提高 ,体现了人性化的原则 ,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FOUCS-PDCA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查找预约失败原因,通过完善和落实治疗前准备工作,建立术前准备标准及安全核查制度,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使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预约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此项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电休克治疗时通电时间与复苏的关系。作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一组病人进行ECT治疗,每一例病人分别给予同等次数的1.5秒与2秒通电时间治疗,然后记录其抽搐时间及复苏时间。结果显示:通电时间短复苏时间短(P<0.05),抽搐时间无差异。电休克治疗在一定电量调节下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复苏。  相似文献   

1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的方法,护理工作已成为该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又分为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治疗后护理,全程应"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注重病人心理、生理等方面对治疗的影响,提高病人合作依从治疗程度、舒适及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治精神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选取同期精神疾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苏军  郭志华  赵伟 《现代保健》2012,(24):112-113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化琥珀胆碱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33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周 3 次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采用丙泊酚 1 mg/kg 与氯化琥珀胆碱 1 mg/kg 的剂量行全麻诱导,观察治疗期间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及自行行走时间和常见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治疗,疗效满意,麻醉可靠安全.结论:丙泊酚 1 mg/kg 与氯化琥珀胆碱 1 mg/kg 的剂量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副作用少、麻醉效果能满足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治疗1周有效率(6/45),治疗4周有效率(13/45),治疗8周有效率(25/45)。45例患者治疗1、4、8周,PANSS评分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WMS评分治疗1d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应用下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与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磁共振仪监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短时瞬间记忆功能及对脑电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磁共振仪监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量表评分,脑电异常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ANSS量表评分较低,WMS量表评分较高,脑电异常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磁共振仪监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促进改善患者的记忆功能以及脑电功能,整体预后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为本次治疗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抗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并辅助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存在有显效患者36例,有效患者18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43% (54/56).且治疗中,仅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记忆力减退2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速1例.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实现对临床疗效的有效保障,对于帮助患者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改善执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过PANSS评分和BRIEF-A执行功能量表评分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23,P<0.05),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33,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部分执行功能项目都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6.632, 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总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ECT(电休克电痉挛)治疗仪与MECT(改良后的电休克无抽搐)治疗仪,从其工作原理、临床适应症及仪器故障检修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诊治的1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齐拉西酮和氯氮平组合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齐拉西酮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实行检测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副反应表系统(TES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BPRS评分在第1周、2周、4周和8周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ESS评分第8周中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药物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相结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梅京斌 《药物与人》2014,(12):185-18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休克治疗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的异常活动,控制痉挛症状,同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