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忠祥  杜恒俭 《现代地质》1990,4(2):16-29,T001
  相似文献   

2.
3.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按甘肃西部(河西地区)、中部(陇中地区)、东部(陇东地区),由老至新,阐述了甘肃古近纪哺乳动物群,包括各哺乳动物群化石的产地、层位、性质、时代和研究者等。  相似文献   

4.
甘肃晚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甘肃晚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其中新第三纪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早为国内外所瞩目。1920年 E.Licent在庆阳一带采获丰富的三趾马动物群。J.G.Andersson(1925)在永登咸水河发现了中新世的化石,1935年杨钟健等又在该处采集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在甘肃西部,B.Bohlin(1942、1946)在党河流域塔崩布鲁克(Taben-Buluk)’的西水  相似文献   

5.
兰州盆地晚中新世保德期哺乳动物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行 《甘肃地质》1993,2(1):1-5,T001
在永登县中堡镇邢家湾一带发现的晚第三纪保德期哺乳动物化石计有1科5属3种,它可与甘肃东部、西部动物群对比。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山哺乳动物化石点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西山高崖口西边韩家台村西新发现一处第四系洞穴。洞穴堆积物可分6层,发现有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挖掘,化石种属主要为更新世晚期鹿属。  相似文献   

7.
王则任 《江苏地质》1996,20(1):51-56
在中国江苏省溧市上黄水母山发掘出距今4500万年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共鉴定出12个目36科38属60余种动物,种类之多在世界上罕见。尤其是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意义最大,这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始祖化石,被世界考古界认为是本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媲美。这一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史前高级灵长类及哺乳动  相似文献   

8.
王兴  肖良  李相传  梁嘉琪  王钦 《地质论评》2019,65(Z1):91-92
正中国浙江东部天台和宁海地区嵊县组分布广泛且大面积出露。该组特征为一套多旋回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互层。沉积岩的岩性主要为泥岩,赋存着众多的植物化石。无论是丰度还是类别都值得古植物学者进行详细的研究。第二沉积层为植物化石埋藏层,发现了众多属种的植物化石,埋藏类型上包括根、茎、叶、果实、花粉等,种类上有松科、柏科、木兰科、藜科、禾本科、葡萄科等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9.
庞丽波 《第四纪研究》2015,35(3):502-512
甘肃临夏盆地石磊地点的三趾马化石包括4件头骨、5件下颌, 分别被鉴定为腔脊三趾马(Hipparion coelophyes)和平颊三趾马(H. hippidiodus)。基于这批材料, 对两种的种征分别进行了修订: 腔脊三趾马个体小, 枕面呈三角形, 枕嵴向后悬垂略超过枕髁, 眶前窝距眼眶较远, 泪骨在面部出露大, 鼻颌切迹后缘在P2前缘附近, 眶下孔在P2后缘至P3后缘之间, 上颊齿褶皱中等, 釉质不特别变弱, 原尖中等扁长, 下颊齿下后附尖内、外后角都较尖锐, m3下次小尖双分; 平颊三趾马个体中等大小, 枕面近梯形, 枕嵴向后悬垂明显, 眶前窝无或浅, 鼻颌切迹位于P2前缘之后, 眶下孔位于P3之后, 上颊齿褶皱较弱且釉质特别变细, 原尖较圆, 下颊齿前臼齿明显大于臼齿, 下后附尖稍呈角形, m3下次小尖不双分。形态特征的对比显示, 石磊地点的这两种三趾马比其他地点的相同种类都稍原始, 因此层位更低, 其时代可能更早。H. coelophyes和H. hippidiodus经常在同一地点出现, 其生态位必然存在一定的趋异, 它们牙齿特征的差别可能代表了两个种之间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湖北房县桥上乡蛤蟆洞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挖掘的牙化石的初步鉴定,湖北省房县桥上乡蛤蟆洞洞穴堆积层中哺乳动物化石共4个目(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8个种属(豪猪、虎、熊、中国犀、巨貘、鹿、水牛和羊),为中-晚更新世温暖、湿润、森林-草地化石动物群;该化石动物群的发现和地理位置为神农架地区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分布和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地点,并为该地区新构造抬升特点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证据,同时也为当地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临夏盆地中中新统虎家梁组的建立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涛 《地层学杂志》2004,28(4):307-312
甘肃临夏盆地上中新统柳树组红黏土之下为一套以河流相砂砾岩为主的地层 ,现命名为虎家梁组 ,下伏中中新统东乡组紫红色泥岩。虎家梁组含有丰富的铲齿象动物群化石 ,包括 Alloptox sp.,Pliopithecus sp.,H emicy-on teilhardi,Amphicyon tairumensis,Percrocuta tungurensis,Gomphotherium sp.,Platybelodon grangeri,Zy-golophodon sp.,Anchitherium gobiensis,Alicornopssp.,H ispanotherium matritense,K ubanochoerusgigas,L istri-odon mongoliensis,Palaeotragustungurensis和 Turcocerus sp.等。依据岩性及哺乳动物化石资料 ,在临夏盆地建立虎家梁组并确定其时代为中中新世通古尔期。通过哺乳动物化石及地层层序的对比 ,临夏盆地的虎家梁组与宁夏彰恩堡组、兰州盆地咸水河组上段、准噶尔盆地哈拉玛盖组、蓝田地区冷水沟组、房县地区沙坪组和内蒙古通古尔组相当。  相似文献   

12.
张宝泉 《甘肃地质》2007,16(3):15-18,11
甘肃北山地区震旦纪洗肠井群中留存诸多沉积岩识别标志。而在其底部发育的钙屑浊积岩,具完整的鲍马层序,常见abcda、bc、abde组合,为一套以斜坡浊积扇为主的沉积组合。属大陆斜坡半深海区扇体。这一发现,对于重塑本区的区域构造演化格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元珍  宋大康 《矿物学报》1992,12(1):83-86,T001
硒汞矿产于甘肃省拉尔玛金矿床中,主要共生矿物有石英、重晶石、辉锑矿、黑辰砂、自然金等。硒汞矿呈铅灰色到黑色,金属光泽,性脆。粒度0.01~0.36mm。比重D=8.27,摩氏硬度2.5。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的平均值(%):Hg 71.50,Se 25.21,S 1.88,Au 0.19,Ag 0.07,Te 0.09,As 0.06,Sb 0.04,Fe 0.04,总和99.08。空间群。a=0.6081(1)nm,Z=4。  相似文献   

14.
在对济阳坳陷老斜452井的古生物分析中,发现穴状女星介(相似种)Cypridea(Cypridea)cf.cavernosa、蒙阴女星介C.(C.)mengyinensis等介形类化石,说明该地区发育了白垩纪地层。济阳坳陷中生代地层的细分主要是依据区域岩性、电性及孢粉化石等地质资料,但白垩系的岩性、电性与上下地层相似,且化石稀少,缺乏充足的古生物资料,因此难以系统、准确地划分。老斜452井发现介形类化石给济阳坳陷白垩系的细分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学依据,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鸡东盆地是受古、新近纪敦密断裂带作用而形成的断陷含煤盆地。依据该盆地91-205钻孔永庆组的岩性变化特点和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识别和阐述了中中新世湖盆发育的3个阶段,即早期湖泊形成发展阶段、中期湖泊扩张最大阶段和晚期湖泊收缩衰退阶段,并揭示湖泊阶段性发展的旋回性特征。根据孢粉资料,恢复湖盆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植被面貌,重建当时的古气候。结果表明植被经历了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含亚高山针叶树种的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阶段,鸡东盆地中中新世湖泊的演变和植被更替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皖西白大山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皖、豫交界的白大山-茶庵一带,出露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以往被置于青白口系八公山群。近期笔者等赴该地再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该群地层组合内含有大量球藻类和植物碎片化石,这些微古植物分子在国内外多见于下古生代。并从岩石组合特征对比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属志留-泥盆系的可能性最大。对这套地层及微古植物的发现,具有两方面重要的地质意义:1.过去对华北地台南缘从未见有这个时代地层的报导,这就为该区地层填补了一个空白;2.从已采获的微古植物组合及岩性组合特征等分析,这有可能对华北地台南缘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地史发展等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写与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章泽军(1987)提出的方法,通过对鲕粒的应变测量,恢复了北京西山中寒武统的初始厚度。变形后的厚度普遍减薄,仅为初始厚度的1/3—1/4。本区初始厚度具有由西向东增厚的变化规律,并在南部黄院一带最厚,可能为这一时期的沉积中心。从纵向上看,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可能发生迁移。恢复初始厚度不仅为重塑古地理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同时,对构造变形的发生发展也会赋予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石炭纪拴马桩煤系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色尔腾山及大青山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佘太组、上佘太组及拴马桩组。该煤系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总厚度大于1000m,长期以来认为它是陆相的山间盆地型沉积。近年来,作者在上、下佘太组中首次发现双壳类化石:Pterinopectinela,Schizodus,Sedgwickia等共5属8种,为该煤系存在海相沉积提供了佐证。还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及古流向测量等方面,对其沉积相类型、石炭纪时期的古地理格局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阿什喀腊组浊积岩野外识别标志明显,如层面构造的底部冲刷面、工具模和层内构造的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同生叠瓦状泥砾构造、水平层理、沙纹交错层理等鉴别特征清楚;生物丰富,尤其深海一半深海遗迹化石组合十分明显;浊积岩的剖面结构类型虽然复杂多样,但总体分析,以远源浊积岩为主。鲍马序列清晰,一般为小型。该浊积岩的发现对红井子地区和博格达地区的大地构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