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孟永 《华中建筑》2009,27(11):84-86
面对当前城市形态设计中的一些追求新异和形态构成逻辑随意性等问题,该文着意于探讨三维形态设计作为城市设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应着力于表达有延续性的、对人的生命来说具有永恒色彩的、带有艺术感染力的城市整体形体环境 应着力于表达清晰的设计结构、空间关系和地域性模式语言。  相似文献   

2.
吴斌  张颖 《建筑与环境》2007,1(4):148-150
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资源极度缺乏,城市的发展和生存的冲突达到激烈的程度形成了城市的“极限状态”,在“极限状态”下的城市片区严重缺乏城市公共空间,更需要灵活适度的塑造城市公共空间,以简单但实用的设计、随手可得的材料,把关心人、尊重人的概念具体体现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创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文章还通过介绍UIA的竞赛方案“非隔离墙”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孙彤宇 《建筑》2009,(16):99-100
以上海一个郊区住宅区的设计理念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创造以生动的城市生活为目标的住区环境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倡导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城市、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劳蕴璟 《浙江建筑》2006,23(11):13-16
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受到城市的影响,需要反映城市的状态并配合城市,为城市创造适合的建成环境。在当代城市中,城市建筑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需要以开放的管理和形态融汇于城市空间之中;同时需要支持经过建筑物的各种移动,以建筑物为联络节点延伸网络,形成动态、共享又高效的城市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金湾区航空新城小学选址于航空城核心区的金二路和金山大道交叉口西北侧,建筑师从塑造文化氛围、营造生态环境、创造多元空间三大主题出发,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建筑师以青少年环境心理与空间行为为依据,规划营造了多层次交流空间,试图通过课堂内外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造出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幼小阶段学习成长的建筑形式与充满人文气息的空间环境。基地呈L形,周边最大影响因素为东南角城市主干道  相似文献   

6.
《景观设计》2005,(F11):84-84
整个祖园景区面积17.86公顷,其中宗教活动场所——黄大仙道观区占地1.85公顷。 祖园以道观为核心,所有设计都与道观活动内容相协调,发掘道教文化,其规划着意于创造优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在城市实体空间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重"形象"和重"场所"是两种不同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今天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设计应该更重视为市民大众创造多样化的"场所".创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人为核心,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体现人的尺度,营造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梦涯 《四川建筑》2012,32(5):8-10
通过论述城市公共空间的状况,分析规划设计中导致公共空间失落的原因,倡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重视为居民创造多样化的"场所"。以人为核心,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体现人的尺度,营造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让城市公共空间恢复新生。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城市特色要素能够彰显城市个性、符合城市生活的要求。本文将以鞍山高新区城市设计为例,力图从宏观上利用地域性区位特色与规划定位,中观上利用地域性山水环境,微观上利用鞍山城市地域性的空间肌理,以创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创造人性化的城市广场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文章就小型空间创造、私密性空间营造、提升空间参与性、加强广场边界空间和加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五个方面,对人性化城市广场的空间营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城市广场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筑气质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珍品,大熊猫馆舍也应是兽舍建筑中的佼佼者,超过世界各地的大熊猫馆。 矛盾分析 第一对矛盾为“人和动物”。参观环境和熊猫生活环境着意创造接近大熊猫大自然生活区的条件,和功能合理、技术先进的人的活动空间,二者兼顾,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2.
余璨 《中外建筑》2013,(5):30-31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反过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息息相关。本文针对街道的现实功能,通过分析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提出人性化街道空间环境构建框架,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娟  刘原平 《山西建材》2011,(4):29-30,44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为人们创造方便、舒适、高效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以南通地区某小区为例,重点就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夏季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图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明确热环境对它的影响,创造出宜人的城市住区空间。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相结合,为人们创造方便、舒适、高效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寒地气候对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创造寒地适居环境,保证城市公共空间质量,本文力求从合理布局建筑群体、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开放空间活力等方面探讨寒地城市环境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历史空间环境作为承载人文与记忆的载体,伴随城市的发展,正面临着物质环境的破败和精神环境的衰落,空间环境缺乏人气,经济发展滞后,逐渐退居为城市的边缘化空间。新时期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就城市中历史空间(文保单位或历史风貌留存区)的更新发展进行探索,能够传承历史文脉和实现环境与功能的再生,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本文以南岳中正图书馆及周边环境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及新功能的激活,创造新的空间环境的同时,结合旅游实现功能与产业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超高层建筑产生于现代城市,借助于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的极速扩张,其以巨大规模和高度迅速改变着城市的传统风貌与空间格局,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环境赋予了新的魅力和性格,创造出突破传统的城市景观。它,往往成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通常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带,一方面要面对地紧张、空间特色缺失和景观资源有限等局限,另一方面由于体量巨大、位置显要,往往会成为城市与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起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良好共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突显建筑的独特个性,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是决定高层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文章通过论述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的相互关系,从高层建筑城市空间的体验入手,以国信证券大厦(义乌)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关系的最优化设计手段,试图使高层建筑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中,创造特色获得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将-工-作、创业、学习、居住、聚会、休息、娱乐、购物等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城市中心。2)环绕于多姿的绿化和连绵的水边空间之中,创造出绿化和水相融合的生态城市中心。3)对所有的外来人口或地区内的来往道路,都能提供无障碍的交通方式以及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的城市中心。3理念3.1支持地面活动,充分发挥地面特性的地下空间1)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等,重视配套设施的利用(交通设施、市政管线设施、步行者空间等)。2)重视以保护地面历史景观为目的的地下空间的利用(江湾体育场等历史景观建筑的保护)。3)在商业中心地区,为处理交通集中状况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