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研究,探讨其在判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进行常规MR及PWI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max)值,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分析PW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52例患者中,胶质瘤复发30例,放射性损伤22例,常规MR诊断准确率38.5%(20/52),肿瘤复发区rCBVmax值(2.43±1.52),放射性损伤rCBVmax值(0.67±0.44),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依据PWI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2.7%(42/52),常规MR与PWI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  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够提高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诊断的正确率,灌注成像rCBVmax值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 )研究,探讨其在判断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进行常规MR及PWI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max)值,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分析PW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胶质瘤复发30例,放射性损伤22例,常规MR诊断准确率38.5%(20/52),肿瘤复发区rCBVmax值(2.43±1.52),放射性损伤rCBVmax值(0.67±0.44),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依据PWI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2.7%(42/52),常规MR与PWI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够提高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诊断的正确率,灌注成像rCBVmax值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胶质瘤患者,放疗后进行影像随访,行常规MR及PWI检查。结果 48例胶质瘤患者,复发30例,放射性脑损伤18例;肿瘤复发组强化形态呈结节样和最大强化宽度≥5mm的比例分别为76.67%和80.00%,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肿瘤复发组强化形态呈地图样比例为10.00%,明显低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肿瘤复发组相对脑血容量(r 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 CBF)分别为2.12(1.02-4.81)和1.90(0.81-4.60),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肿瘤复发组和放射性脑损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增强扫描和PWI检查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中有一定的价值,其中PWI可提供r CBV、r CBF、r MTT等参数,为脑胶质瘤患者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 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亦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并重点。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肿瘤科收治手术治疗后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3例。放疗结束后3~6个月行PET/CT和多模态MRI复查,放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PET/CT指标〔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及多模态MRI指标〔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 随访结束后,失访6例,共完整收集147例患者有效数据。预后良好组10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其中放射性脑损伤21例,肿瘤复发1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WHO病理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放射性脑损伤(P<0.05)。SUV、L/N、rCBV、rCBF、Cho/Cr、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837、0.950、0.937、0.865、0.902。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Cho/Cr(Z=4.173,P<0.001;Z=3.261,P<0.001),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最佳截点为1.4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结论 手术治疗后放疗的预后不良的脑胶质瘤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明显升高,同时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以上指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多模态MRI指标对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能力较PET/CT更佳,尤以rCBV最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SC灌注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同时取对侧正常白质的rCBV和rCBF,分别相比后得到相对比值,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各灌注参数比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价rCBV和rCBF 相对比值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质瘤复发异常强化灶的rCBV和rCBF相对比值分别为2.78 ± 1.01和1.89 ± 0.82,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76 ± 0.42和0.47 ± 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相对比值≥1.88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特异性为100.0%,rCBV相对比值≤0.62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V比值取1.88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6.4%。rCBF相对比值≥1.96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特异度为100.0%,rCBF相对比值≤0.45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F相对比值取0.85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0.0%、92.8%。结论:磁共振DSC灌注成像有助于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病人,一旦脑内出现新的异常强化灶时常需要考虑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常规磁共振检查较难鉴别。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是反映组织微观血流动力学信息的一项新技术,可对二者鉴别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近年PWI在诊断肿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方法评价常规MR和灌注成像(PWI)对脑内胶质瘤术后早期残存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内胶质瘤86例,其中术后残留或复发50例,均经二次手术证实;其余36例术后随诊18mo以上无复发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PWI,获得相对脑血流容积彩图,并计算肿瘤相对血容积比值;采用Windows98版ROCKIT软件进行ROC分析,使用微软Excel2000软件绘制ROC曲线图。结果86例胶质瘤术后的影像资料经ROC分析显示,常规MR曲线的a值(截距)为0.12,b值(斜率)为0.95,Az为0.5343:结合PWI的方法a值为0.56,b值为1.23,Az为0.6370。两种方法ROC曲线的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胶质瘤术后残存或复发的诊断方面,结合PWI的M刚诊断方法明显优于常规MRI。结论在术后早期,对胶质瘤残存与复发的监测方面,常规MRI结合PWI能明显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疑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40例,均采取CT灌注成像,测量复发病灶以及放射性坏死病灶CT灌注参数值。结果:本组40例中,脑质瘤复发25例,其中手术病理证实10例,随访证实15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均通过随访证实。在rCBF、rCBV方面,胶质瘤复发组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能将脑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出来,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病人,一旦脑内出现新的异常强化灶时常需要考虑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
伤,常规磁共振检查较难鉴别。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是反映组织微观血流动力学信息的一项新技术,可
对二者鉴别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近年PWI 在诊断肿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质瘤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PWI)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5例胶质瘤行术前磁共振灌注成像,计算肿瘤实质平均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VD).分析平均rCBV、MTT与MVD关系.结果:胶质瘤的平均rCBV值为1.82±0.68,MTT为1.007±0.04,MVD为34.33±15.44,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胶质瘤平均rCBV值与MVD有相关性(r =0.807,P<0.05),MTT与MVD无相关性(r= -0.071,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rCBV值能够评价胶质瘤微血管的密度与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PWI)鉴别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价值.方法 纳入56例经手术切除后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在MRI复查时行3.0T MR-PWI及常规T1加权增强(T1-weighted imaging,T1WI)检查,对术区新强化病灶行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值的灌注分析,并行立体定向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使用ROC评估rCBV值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脑胶质瘤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最佳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30例为胶质瘤复发,26例为假性进展.胶质瘤复发组的rCBV值为2.81±1.26,假性进展组rCBV值为0.5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rCBV>2.15作为判断胶质瘤复发的临界值,其鉴别诊断复发与假性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5%、100.0%.结论 MR-PWI可以较准确区分高级别脑胶质瘤复发还是假性进展,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鼠嵌合型TNT抗体标载131I(131I-chTNT)在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免疫导向放疗(immune targeted-brachytherapy,ITB)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总结2001年9月-2003年3月完成131I-chTNT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的71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鞘内给药(第1组)、经股动脉-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插管的介入给药(第2组)、术后瘤内局部给药(第3组)3种不同给药方法的特点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临床疗效依据WHO判定实体瘤的疗效评定,第1组8例患者中CR 0例(0.0%),PR 1例(12.5%),SD 2例(25.0%),PD 5例(62.5%).第2组7例中CR 1例(14.3%),PR 2例(28.6%),SD 2例(28.6%),PD 2例(28.6%).第3组56例中CR21例(37.5%),PR 24例(42.8%),SD 7例(12.5%),PD 4例(7.1%).2010年在临床试验结束后7年的随访中第3组仍有3例(5.3%)存活,且肿瘤影像学治愈.结论 鞘内给药,核素不能进入瘤区杀伤瘤细胞;脑动脉介入给药是瘤区血管床内近距离放疗;瘤内局部给药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 )、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NEUTR )、LY和淋巴细胞比例( 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 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 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 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 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 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 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脑保护作用机制及预后改善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7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5例)。全部患者给予脱水、止血、抗炎、营养神经、亚低温脑保护或神经外科手术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100 mg神经节苷脂钠+250 mL等渗盐水,每日1次,14 d后用量减少至40 mg,每日1次,疗程为3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7、14、21 d的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皮素1(ET-1)、血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全部患者进行3个月的电话及门诊随访,对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7、14、21 d血TNF-α、ET-1、NP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7、14、21 d血TNF-α、ET-1、NP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脱水降颅压、外科手术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能够产生明显的脑保护效果,并使患者预后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醒机制。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苏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昏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脑干听诱发提示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差缩短,Ⅲ、Ⅴ波波幅增高。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3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活动,对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脂康胶囊治疗老年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老年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及再发的干预效果。方法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扩血管、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连用8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两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LDL—C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6个月,其中观察组脑梗死再发率仅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再发率(13.3%)(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对老年脑梗死伴高血脂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降低再发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