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尚瀛 《工具技术》1994,28(11):18-18
<正>在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由于采用间齿测量,当遇到被测齿轮齿数能被标准蜗杆头数整除时,整体误差测量工作不能连续自动错齿,测量时被测齿轮转动一周自动停止测量后,必须进行人工错齿后再行启动继续测量,即借助于仪器拖板手轮将被测齿轮移开脱离与标准蜗杆啮合,人工顺着齿轮原转动方向使齿轮转动一个齿,再移动拖板使齿输进入正确啮合位置(由千分表或其他指示器控制中心距)启动仪器进行第二圈测量。当用二头蜗杆测量时,人工错齿一次就可以完成整个测量工作了;当用三头蜗杆测量时,须进行二次人工错齿才能完成整体误差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检查仪用测量蜗杆的设计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靳耀斌 《工具技术》1991,25(10):32-34
本文介绍了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的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检查仪测量蜗杆的设计和测量方法,可供自制测量蜗杆的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点啮合副误差与变异关系方程基础上,建立了蜗杆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的数学模型,采用解析手段对测量过程误差与变异关系进行数字仿真,研究啮合点位置变异及其对转角变异的影响,给出法向误差影响下啮合点位置变异及转角变异的解析式,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啮合原理,本文在同一坐标系中推导了直廓和平面包络环面蜗杆的齿面方程。同时结合齿轮测量中心的测量方式和环面蜗杆的特点,确定了对环面蜗杆误差项目的测量方法,并分析了测量时的运动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利用Vc++开发环面蜗杆测量软件,从而实现环面蜗杆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5.
蜗杆砂轮磨削是面齿轮的精加工工艺,蜗杆砂轮修整精度直接影响面齿轮磨削精度。本文分析了修整工艺误差对磨削齿面误差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一种面齿轮蜗杆砂轮的成形修整工艺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首先,建立面齿轮蜗杆砂轮的数学模型,分析面齿轮蜗杆砂轮的成形修整原理,提出利用圆柱齿轮磨齿机的多轴耦合联动实现面齿轮蜗杆砂轮的成形修整。其次,将修整工艺误差分为轴向位置和径向位置误差,分析轴向位置和径向位置误差对磨削齿面误差的影响规律,提出成形修整工艺误差的补偿方法。最后,进行蜗杆砂轮补偿修整、面齿轮磨削加工及测量实验,实验表明:左齿面齿形误差由补偿前51.9μm到补偿后7.9μm,右齿面齿形误差由补偿前35.3μm到补偿后17.6μm,验证了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蜗杆式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在MOD(Z2,Z1)=0(Z1———蜗杆头数:Z2———被测齿数)的情况下,为实现齿轮齿廓遍历性测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齿轮进行“转位”,由此产生了整体误差曲线重构问题。本文分析了长期沿用的基于错齿鉴相补偿方法及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误差曲线重构的根源,从理论上论证了该方法存在着缺陷。依据同一齿轮偏心量恒定的原则,提出了新的整体误差曲线的新重构方法,且在CZ450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上获得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国外齿轮量仪已发展成为由光栅、电子计算机和精密机械组成的复杂产品(例如:西德的891E和日本的GC—12HP型仪器),其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有了提高。但是这些量仪不但非常复杂昂贵,而且仍然只能测量齿轮的各种单项误差。另一方面,我国前几年研制成功的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采用了间齿测量法,能高效率地测量出齿轮的整体误差曲线以对齿轮质量作全面的质量评价和加工工艺误差分析,但由于受高精度标准蜗杆的影响,其测量精度和通用性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研制成功的3001型万能  相似文献   

8.
小齿形角渐开线蜗杆测量齿轮整体误差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齿形角渐开线蜗杆测量齿轮整体误差时存在的重合度较大、径向干涉、渐开线高度小于啮合高度等几个问题。提出了增加蜗杆头数,采用人工错齿法测量;蜗杆轴向偏置;采用非规则啮合,改变中心距等三种解决方案。在分析比较三种方案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建议采用第三种方案。为此推导出了中心距等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正> CZ450型测量仪是成都工具研究所开发的测量齿轮整体误差的最新一代仪器。它采用了该研究所首创的“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技术”。这项技术曾获中国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技术在我国发展、推广、使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阻碍了满意的效果。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上正得到采用。该仪器利用一种特殊的测量蜗杆与被测齿轮作单面啮合传动(如图所示),在齿轮连续回转过程中快速地测得齿轮各单项误差和由各单项误差组成的齿轮综合误差。也可使用一种专用测头,测量齿向误差。  相似文献   

10.
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法中测量元件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齿轮测量方法、仪器和测量元件;重点分析了齿轮整体误差测量法中所用跳牙测量蜗杆和跳牙测量齿轮的特点;立足于现有跳牙测量蜗杆制造技术基础,展望跳牙测量齿轮的商业化生产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精密蜗轮副加工成套工艺,该工艺以"误差诱导重塑与自我精准抵消"为核心思想.为实现传动误差的精准检测,开发了机械传动误差检测智能iFMT仪器;研发了嵌入iFMT仪器可实现加工测量一体化功能的新型蜗轮母机;配合刀具、新标准等配套技术,加工得到双面同时达到DIN标准1级精度的超精密蜗轮副.  相似文献   

12.
孙锡范  方钓灯 《流体机械》2006,34(1):50-51,26
介绍了提高单螺杆压缩机环面蜗朴啮合精度的途径,研制了传动链短、传动精度高的数控专用加工机床,用端面铣刀按滚切法加工星轮,啮合副齿形无理沧误差,提高了啮合精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谢华锟  张新民 《工具技术》1994,28(10):32-36
介绍了新型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测量仪的结构、原理及实测结果。该仪器不但能对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切向综合误差进行检测,借助于专用测量附件和测头,还能对包络环面蜗杆的整体误差及单项误差进行快速精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对颊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传动副的三坐标测量数据采用几种插值方法实测数据的插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适合平面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传动副三维测量数据插值的方法,实现其三维实体的可视化,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传动副的误差分析及误差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将智能全微机化传动误差检测仪器(iFMT仪器)以仪器单元的形式嵌入蜗轮母机各环节,再采用动态检测技术贯穿精密蜗轮副形成全过程的全新工艺。在iFMT仪器的实时监测下,实现了各环节独自精度的提高,尤其是通过诱导相关误差的改变来抵消其原始误差,从而显著降低对高端加工装备和个人特殊技能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蜗轮与蜗杆及刀具的成套性、测试仪器与辅助测试装置的成套性、尤其是测试技术与加工工艺的成套性,可保证所提新工艺能任意复制、放大或移植到其他相类似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齿轮传动误差的高精度测量,提出了齿轮传动误差信号处理的新架构。详细阐述了齿轮传动误差测量模型,分析了一般计数方法存在计算误差,进而提出采用高频时钟脉冲细分计数方法,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完成了传动误差信号处理的仿真分析,最后在齿轮传动误差测量仪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能够完成传动误差测量、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蜗轮的加工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由机床误差、夹具误差和安装误差等原始误差引起。如何有效地控制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误差,提高蜗轮的加工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蜗轮加工经验,提出了3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蜗轮蜗杆传动副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导入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根据Hertz弹性撞击理论,在蜗轮蜗杆之间施加碰撞力,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对蜗轮蜗杆啮合过程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理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虚拟样机模型正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安装误差条件下,各项安装偏差对蜗轮副传动精度的影响,并比较了三种偏差影响程度的大小,为提高数控转台精度提供依据,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刚石修磨轮修形环面蜗杆砂轮的理论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面蜗杆砂轮磨齿工艺是硬齿面齿轮精加工的重要方法,技术难点之一是用齿轮式的金刚石修整滚轮对蜗杆砂轮进行修形,本文探讨了齿轮式金刚石修形轮的制作方法,应用空间啮合理论对蜗杆砂轮磨齿修形及加工的啮合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自制的金刚石修形轮在NZA蜗杆砂轮磨齿机上进行了修形及加工试验,试验证明,自制的金刚石修整轮精度完全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