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e Ablation,RFA)肾上腺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6个肾上腺原发性肿瘤及转移瘤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单极冷循环射频电极行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法重叠RFA,治疗结束后15 min行即时超声造影(CEUS)或增强CT(CECT)检查,评价即时疗效,如发现肿瘤灭活不全,可追加治疗.1个月后再行CECT或CEUS检查,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血浆水平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葡萄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36个病灶,即时CEUS肿瘤完全灭活31个病灶,肿瘤残留5个病灶,1个月后CECT肿瘤完全灭活32个病灶,肿瘤残留4个病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7,P=0.722);RFA治疗后ACTH,葡萄糖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①疼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轻微疼痛及消融区域的热胀感,其中19例消融区明显疼痛,使用镇痛剂后疼痛减轻;②心率波动,14例心率减慢,最慢45~55次/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5 mg后,心率回复正常;③血压波动,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21~28 kPa,舒张压13~19 kPa,经静脉注射尼卡地平5 mg后缓解,36例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RFA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方法 对96例肝癌患者的112个肿瘤,采用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法施行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治疗后15 min行超声造影(CEUS),判断肿瘤是否完全灭活,如灭活不完全则进行重复治疗,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CECT)或CEUS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112个肿瘤共穿刺293次,成功穿刺269次,穿刺成功率91.81%.治疗后15 min,CEUS示肿瘤无增强.治疗后1个月CT复查,肿瘤体积缩小;89.29%肿瘤CECT无强化,10.71%存在部分强化;CEUS示87.38%肿瘤内无增强,12.62%存在部分增强. 结论 超声引导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RFA治疗肝癌疗效可靠,可提高消融治疗对较大肝癌的灭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瘤(adrenal metastasis,A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30例AM患者的30个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多针多点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RFA治疗,对较大肿瘤联合经导管肾上腺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dren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ACE),治疗结束后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或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即时增强CT (contrast-enhanced CT,CECT)评价疗效,若发现肿瘤灭活不全,行追加治疗.治疗后1~3、6~24个月行CECT复查,评估肿瘤是否完全灭活或有无复发.结果 30例患者的30个AM,即时CECT肿瘤完全灭活83.3% (25/30),肿瘤残留16.7% (5/30); 1~3个月CECT肿瘤完全灭活90% (27/30),肿瘤残留10% (3/30),对残留病灶进行追加治疗;6~24个月CECT肿瘤局部复发为16.7% (5/30).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上肿瘤明显缩小.PDI与CECT对AM疗效评估:治疗后PDI显示肿瘤消融区无血流信号80%(24/30),有血流信号20% (6/30),CECT显示肿瘤消融区无强化83.3% (25/30),部分强化16.7% (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轻微疼痛及消融区域的热胀感;患者治疗后均出现发热,给予对症处理;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升高(32.8/19 kPa),经静脉注射尼卡地平5 mg后缓解;5例患者心率减慢,最慢45~56次/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5 mg后,心率回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AM,能实时监视进针方向,穿刺成功率高,对较大肿瘤联合化疗栓塞并选择多针多点RFA治疗,能使肿瘤完全灭活,且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单极冷循环电极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毗邻胆囊部位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42 例毗邻胆囊部位肝癌应用单极冷循环电极经皮多点扇形定位法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电极垂直插入肿瘤26 个,平行插入肿瘤16 个,应用超声造影(CEUS)或增强CT(CECT) 穿刺活检随访3 ~48 个月(平均21 个月),对电极方向、电极类型、肿瘤部位及残留肿瘤和肿瘤局部复发进行分析;对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应用影像学随访评估.结果 未见较大并发症,有轻微并发症,即时超声及CT 显示右侧胸腔积液1 例;局灶性胆囊壁增厚15 例(15/42,35.7%),3 个月后超声及CT 随访显示胆囊壁增厚消失.在1个月的CECT 随访中治疗有效率88.10%(37/42),CECT 肿瘤残留5 例(11.91%,5/42);CEUS 肿瘤残留7 例(16.67%,7/42);病理肿瘤残留4 例(18.81%,4/37).在后续的随访中肿瘤局部复发7 例(16.67%,7/42).电极垂直与平行胆囊插入肿瘤灭活不完全的风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该研究多点重叠、小功率及长时间消融有关.平行胆囊穿刺肿瘤较垂直胆囊穿刺肿瘤灼伤胆囊壁的风险性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41);垂直胆囊穿刺肿瘤导致误穿胆囊引起胆汁漏的风险性增大,本组垂直胆囊穿刺肿瘤导致误穿胆囊1 例.结论 单极冷循环电极系统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毗邻胆囊部位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早期肿瘤不能完全灭活的显著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电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引导下单极射频消融(M-RFA)与无接触多极射频消融(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超声造影引导下M-RFA和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94例患者(M-RFA组44例,No-touch RFA组50例)的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灶灭活范围和灭活率,以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射频消融后,超声造影测量M-RFA组肿瘤灭活范围平均值为38.36 mm×31.31 mm,No-touch RFA组为46.70 mm×35.82 mm;M-RFA组完全灭活率为90.9%(40/44),No-touchRFA组为98.00%(4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FA组21例患者甲胎蛋白阳性,RFA术后1个月9例明显下降,12例转阴;No-touch RFA组20例患者甲胎蛋白阳性,RFA术后1个月6例明显下降,14例转阴,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随访24个月,M-RFA组无瘤生存率为47.72%(21/44),No-touch RFA组为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的灭活率,疗效显著,无瘤生存率高,较M-RFA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外科手术目前仍被认为是可能治愈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唯一方法 ,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指征。晚近有很多报道认为一些微创性的方法能有效治疗肝脏肿瘤 ,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 ,包括冷冻疗法、经皮碘油注射、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微波疗法、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等。其中射频 (Radiofrequency ,RF)消融近年来发展较快 ,是较具前景的方法之一。肝脏组织射频消融的实验研究最早由d’Arsonval[1] 于 1891年报道 ,该作者发现频率高于 10kHz的交流电能穿过活的肝组织而不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之后射频消融逐渐…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肺癌的疗效、适应证、特点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RF 2 0 0 0型射频治疗仪 ,对 4 0例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 6 2次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随访观察肿瘤毁损情况、并发症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肿瘤直径 <5cm者 ,完全毁损率为 6 9.5 7% (16 / 2 3) ;肿瘤直径为 5~ 10cm者 ,完全毁损率为 5 2 .94 % (9/ 17)。余 15例中 ,12例经 2次治疗后部分毁损 ,3例无效。并发症发生率 15 % (6 / 4 0 )。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具有安全及副作用小等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55例、肝转移癌37例,计92例、132个病灶行超声引导RFA治疗;肿瘤大小中位数为3.2cm(1.5-8.0cm)。89例经皮超声引导RFA术均在门诊进行,余3例行术中超声引导下RFA治疗,采用螺旋CT增强检查及其他方法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1d或1个月后增强CT检查,显示120个病灶被完全灭活,有效率达90.9%,其中有21例(22.8%)行第2-4次RFA治疗,1至3个月后CT显示85例(68.5%)肿瘤缩小,1例巨块型肝癌大出血,急诊手术中行RFA治疗止血成功,经3-16个月随访,目前89例存活,1例因手术、2例因合并食管静脉瘤出血死亡,较重并发症3例,1例损伤肝被膜致出血,经RFA止血成功;1例肝功能指标异常加重,出现黄疸、腹水;另1例肝管显著扩张,黄疸加重,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结论 超声引导RFA对不同或不适宜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但选择适应证及重视操作方法仍是关键因素。RFA对肝肿瘤破裂出血可能为一局部止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33例肝癌患者的40个肿块接受了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RFA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95%,直径≥3 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79%;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86%,多发病灶者完全消融率7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初始功率、射频时间、射频针等因素对消融效果的影响,评价超声判断消融区的价值。方法超声全程监控下对新鲜离体牛肝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单电极针作用下观察不同初始功率(80W、120W)和不同射频时间(5min、8min、10min)消融灶的实时演变过程,此外进行5min射频时间下不同初始功率(80W、120W)的集束针实验。实验结束后纵剖开标本,肉眼观察消融灶形态,并测量其大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消融灶病理学变化。结果肉眼测量消融灶显示:初始功率80W组消融灶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但扩展速度呈减缓趋势,初始功率120W组消融灶随时间扩大不明显;在射频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初始功率120W组消融灶大于初始功率80W组,时间延长后两者差别缩小,射频时间达10min后两者形成大小相似的消融灶。集束针所形成消融灶的纵横比小于单电极针,剖面更接近圆形。超声显示强回声区范围与实际消融区有一定误差,纵径多大于实际,横径受声影遮盖难以测定,在大消融灶中往往小于实际。光学显微镜下消融区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的射频时间和初始功率对冷循环射频消融能力有一定影响,高初始功率在增加产热的同时也降低热能传导,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与单电极针相比,集束针形成的消融灶更接近实体肝肿瘤形态,对2cm左右的小肝癌疗效更可靠。超声可用于引导射频定位,但不能准确判定消融区边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为超声引导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仪,取新鲜离体猪肝20个,分成2组,每组10个,应用单点和多点2种方法 进行实验.单点每次消融时间分别设定为6、8、10、12 min;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按设计为1针2点、2针4点、3针6点、4针8点法,每次消融时间设定为6 min.电极间的间距为2 cm,发射功率分别设置为50、70、90、120 W,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新鲜猪肝进行射频消融.超声实时观察猪肝声像图变化.切开猪肝观察及测量凝固范围,计算消融凝固面积,并将两组消融的面积进行比较;同时行病理检查.结果 声像图显示强回声气化区域逐渐扩大,离体猪肝凝固性坏死面积随时间及功率的增加逐渐扩大,扩大到一定范围后不再扩大.切开猪肝观察,单点消融区域的形态呈椭球形;多点扇形立体定位离体猪肝消融区域的形态呈类圆形,消融范围明显大于单点消融.镜下:RFA治疗区周围1 cm肝细胞正常,作用区细胞脱落、松解、变性,大片坏死区,失去小叶结构.结论 多点扇形立体定位消融范围明显大于单点消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估计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CT引导镇痛麻醉下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40例患者在镇痛麻醉下进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术,全部完成治疗,1例发生术口灼伤,余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肝恶性肿瘤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布针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1月至2004年8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112例的资料,比较其中46例52个位于胆囊旁、包膜下、肝门部大血管旁等较特殊位置及66例86个非上述特殊部位肿瘤消融治疗的副作用及疗效。结果46例特殊部位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均顺利进行,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局部肝周积液(17.4%)和胆囊壁水肿(19.6%)发生率高于非特殊部位组(P=0.0246,P=0.0009);术后1个月复查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复查完全消融41个,局部残留10个,部分消融1个,与非特殊部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靠近胆囊、肝包膜及肝门部等特殊部位的肿瘤并不是行冷循环射频治疗的禁忌证,只要进针点和路径选择合理,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tip radio frequence ablation,RFA)治疗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的引导和观察下进行肝癌的冷循环RF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声像图改变,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以探寻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术中患症状较轻,术后无出血和漏胆等严重并发症,肿瘤毁损区域的声像图表现为片状强回声,血流信号消失,部份患的AFP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冷循环RFA治疗肝癌安全,并发症少,但对较大肿瘤的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经皮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微创技术之一。而肿瘤RFA治疗的关键是目标的定位布针。与不充足的能量蓄积和热对流导致的热量损失相比,不准确的布针可能是导致治疗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综述超声引导经皮肝肿瘤RFA的布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22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RFA治疗资料,所有患者于RFA前和RFA后即刻、1、3、6、12、24个月分别接受二维超声、CEUS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消融后疗效。结果 18例中,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达100%,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RFA前结节平均体积(0.08±0.07)ml,RFA后平均随访(14.21±8.7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微小癌平均体积为(0.004±0.020)ml,与消融后即刻相比,结节体积平均缩小(1.52±0.64)ml。随访期间,共20枚结节基本消失,且颈部未发现可疑转移性淋巴结。RFA前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可有效保留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7.
邱雪  冯鄂湘 《现代护理》2006,12(9):854-855
目的 探索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射频消融治疗42例实体瘤的临床效果.结果41例病人能完成治疗操作,发热和腹痛、术中呼吸困难、血压和心律改变、休克是操作的主要反应.结论完善、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是病人顺利完成治疗操作,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超声引导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切片面包式分层法超声引导射频消融仪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直径5.0cm以上的单个原发性肝癌患者共77例,肿瘤最大径5.2-17.6cm,平均10.11cm。使用美国产RF-2000型射频肝癌治疗仪及所配LeVeen针式电极,以切片面包式分层法超声引导,辅以两点和两平面间重叠处理,进行消融治疗,治疗效果以AFP及增强CT和(或)MRI检查为准。结果 一次性病灶完全消融率达66.2%(51/77),9.1%(7/77)需二次以上治疗方可完全消融,24.7%(19/77)因残留病灶贴近下腔静脉,第一肝门、胆囊床及位于膈肌顶部超声盲区等重要部位,难以保证安全而放弃完全消融治疗,未消融部分,采用无水乙醇或化疗药物局部注射,总的完全消融率为75.3%(58/77),没有需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发生,6个月生存率96.1%(74/77),1年生存率67.4%(29/43)。结论 切片面包式分层法超声引导消融治疗大肝癌具有定位准确、方便、可靠、易掌握的优势,辅以两点和两平面间重叠处理,可有效消融大肝癌病灶。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膈下肝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CT引导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25例患者膈下肝癌患者(31个病灶)的护理经验。予充分的RFA治疗前准备,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神志、面色、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疼痛情况,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膈肌损伤、血气胸、腹痛等情况。复查增强CT和/或MRI评价疗效,观察病灶坏死情况。本组患者23个病灶完全坏死,8个病灶大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16个肿瘤结节行超声引导PMCT,一般先用60W、100s,然后30~40W、300~600s,直径≥3 cm的肿瘤一次多点凝固.结果治疗后肿瘤结节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内部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少;增强CT检查9个肿瘤结节无强化,7个部分强化;治疗后4例活检治疗区肿瘤完全坏死;治疗后1个月5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症状减轻;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PMCT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