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强度超声场促进剩余污泥好氧消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好氧消化效率,在消化过程中对剩余污泥进行超声辐射,声强为0.53 W/cm2,频率28 kHz,分别选用0.045 W/mL、0.09 W/mL两个功率密度,每次超声辐射时间20 min或10 min,辐射频次选用4次或2次,组成4个组合.研究表明,未经超声处理的污泥在消化第17天达到稳定,而经超声作用的污泥消化稳定时间较前者提前3~7 d.在相同好氧消化时间内,经超声波处理后污泥能获得更高的有机物降解率.同时对超声波促进污泥好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工程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2.
污泥膨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试验采用低强度超声波对膨胀污泥的好氧消化过程进行强化,选取超声强度、超声时间、超声间隔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强化膨胀污泥好氧消化的最佳参数为:超声强度0.2W/cm~2、超声时间5min、超声间隔8h。试验中经超声辐照的膨胀污泥,其好氧消化达标最短仅需6.73d,比未加超声的对照试验提前了5.34d。试验还研究了膨胀污泥达标前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总化学需氧量(TCO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达标时污泥的SCOD变化不大,而TCOD较对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达到76.1%,污泥的稳定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污泥膨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试验采用低强度超声波对膨胀污泥的好氧消化过程进行强化,选取超声强度、超声时间、超声间隔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强化膨胀污泥好氧消化的最佳参数为:超声强度0.2 W/cm2、超声时间5 min、超声间隔8 h.试验中经超声辐照的膨胀污泥,其好氧消化达标最短仅需6.73 d,比未加超声的对照试验提前了5.34 d.试验还研究了膨胀污泥达标前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总化学需氧量(TCOD)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达标时污泥的SCOD变化不大,而TCOD较对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达到76.1%,污泥的稳定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污泥好氧消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生物化学反应的角度,对污泥好氧消化中的污泥浓度,溶解氧和 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好氧消化可作为我国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技术措 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污泥好氧消化过程中DEHP和DMP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并重点研究了难降解有机物DEHP在不同浓度下对易降解有机物DMP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好氧消化污泥对DEHP和DMP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对DMP的降解能力明显强于DEHP,好氧消化污泥在500 mg/L难降解有机物DEHP存在的情况下,对50 mg/L有机物DMP的去除率仍高达99.8%;当DEHP的初始浓度在200 mg/L时,对DMP的降解速率影响较大,而在50 mg/L和500 mg/L时,影响较小;但历经10 d以后,不同初始浓度的DEHP对DMP的好氧降解速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晟 《给水排水》2003,29(12):20-23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 ,对好氧处理难降解的油脂、LAS等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去除污染物广泛 ,充分发挥了厌氧和兼性菌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BOD ,应尽可能使预处理简化 ,并通过厌氧池良好的绝氧环境弥补氧化沟中存在的过量曝气现象 ,满足系统中各类生化反应的DO需要。通过较长的污泥龄保证了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及剩余污泥的稳定消化  相似文献   

7.
复合生物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典型污染物处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并在好氧段投入球形填料形成复合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重点对好氧复合反应器中两相污泥的污染物降解活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复合反应器中附着相污泥浓度高于悬浮相污泥浓度;附着相污泥对焦化废水中苯酚、喹啉和氨氮三种代表性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抗抑制性能力均高于悬浮相污泥。  相似文献   

8.
张晏  戴明华 《给水排水》2012,(Z2):36-38
针对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的那些未进行规范化处理处置的脱水污泥,着重介绍了堆肥法的分类和好氧堆肥法的过程及原理,并结合作者的工程实践经历,介绍了工艺设计中,应该选择的设计流程、参数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快速低耗氧去除 COD 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研究了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中活性污泥所含糖类物质的代谢特征,考察了该代谢过程与厌氧条件下污泥吸收COD之间的定量关系,结合污泥聚磷酸盐的作用,揭示了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快速低耗氧去除COD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可提高污泥的水解效果和有机物降解率,增加沼气产量;杀灭污泥中病菌;缩短厌氧消化的停留时间、提高消化池内的污泥浓度,节省占地面积和土建工程投资;同时使消化后的污泥易于脱水,污泥体积减少。与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比较,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强化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当与后续热干化工艺结合时,可降低运行成本。从热水解技术的原理和形式出发,结合实际工程方案,对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参数控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周鸣 《给水排水》2007,33(11):45-50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控制是通过各工艺参数的控制来实现的,有些运行参数的控制要求还因污水处理要求和运行模式而异.只有正确理解各运行参数的涵义,了解不同工艺及相同工艺下不同运行模式的控制要求,才能通过科学管理控制好工艺运行状态,使处理系统高效低耗地运行.主要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运行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控制方法,阐述了一些书面定义和观点与实际应用时情况不相符的原因,提出了各控制参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方面的一些综合分析思路,以期对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梅林水厂污泥脱水特性与强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圳市梅林水厂回收水沉淀池的排泥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污泥脱水性能及影响因素,并在现有工艺基础上,进行了絮凝剂优选及投加量优化试验以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结果表明,使用PAM进行污泥调质,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投加量在1‰~1.5‰时,阴离子型PAM可将污泥性质调节至易脱水的范围之内.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与PAM的吸附架桥作用密切相关,与其电性中和作用关系不大;pH变化则仅对非离子型PAM影响较大.阴离子型PAM价格低,用量少,且不易受pH变化影响,适宜在梅林水厂生产工艺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污泥热干化工艺设计重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黄鸥 《给水排水》2012,38(5):23-28
污泥经过热干化技术处理后,可以实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为后续的土地利用、建材利用和焚烧等处理处置创造良好条件,因而热干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污泥量、污泥泥质、蒸发量、厂址选择等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投加不同支持电解质进行污泥电解试验,考察污泥性质随电解时间的变化,分析支持电解质对电化学处理污泥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NaOH作为电解质时破解效果最佳,电解60min后,污泥SCOD由86.6mg/L升至423.8mg/L,污泥MLSS去除率达15.5%。与直接电解相比,投加支持电解质可以大幅度提升电解污泥的溶胞效果,实现污泥的减量,并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绍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中污泥膨胀的处理对策,对发生污泥膨胀的水质特点、工况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污泥膨胀主要是由高浓度冲击负荷造成的。通过对泥龄、回流方式、污泥负荷、溶解氧等运行参数进行调节,使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给水厂污泥减量化及性能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宇  邓慧萍 《给水排水》2006,32(12):8-12
随着给水厂排泥水直排河道的方法不再可行,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和污泥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水厂的造价及运行费用。试验在水处理工艺流程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投加硫酸铝、氯化铁、聚铝(PAC)、聚铁(PFS)、聚铝铁(PAFC)、高效聚双酸铝铁(PAFCS)等不同混凝剂,以达到减少絮凝沉淀后排泥水的污泥量及改善排泥水的沉降和脱水性能的效果,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净水厂生产排泥水的产生和水质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废水为净水厂排泥水的主要组成,结合设计干泥量的计算确定排泥水处理规模,在分析排泥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布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排泥水收集、调节、浓缩和脱水工艺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排水池、排泥池、浓缩池、平衡池、脱水工艺和场地布置的设计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规划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市政污水系统的完善,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越来越突出。首先对武汉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然后预测了武汉市2010年和2020年污水污泥量,接着在此基础上确定武汉市污水污泥处理厂布局方案和处理处置工艺,最后针对污泥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PDA在给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敏  施周 《给水排水》2007,33(11):23-26
对透光率脉动检测仪PDA用于给水厂排泥水的絮凝剂选型以及最优反应条件(投药量、配药浓度、pH)的确定进行了试验.通过测量絮凝指数R,实现了对絮体生长过程的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由阳离子型C-PAM-1生成的絮体大且结实,投药量为20 mg/L时,R迅速增长至峰值后保持稳定.较低的配药浓度有利于C-PAM-1的水解.C-PAM-1在酸性条件下能更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大颗粒絮体,并且在试验pH范围(3~11)内,pH越低,絮凝效果越好,生成的絮体粒径越大,R的最终稳定值随pH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解偶联剂对缺氧污泥产率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李玉瑛 《给水排水》2007,33(9):40-44
利用缺氧SBR反应器,研究解偶联剂2,4,5-三氯酚(TCP)对缺氧污泥产率系数的影响.类似于好氧污泥的研究结果,解偶联剂也能降低缺氧污泥的污泥产率系数.当TCP从0增加到10mg/L时,真实产率YH降低了30%,而表观产率Yobs却降低了54%,说明表观产率Yobs受解偶联剂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