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附6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110001)张浩佟玉兰董宪普1)郭仁宣田雨霖营口市第二人民医院(115000)关珏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malignant-lymphomaoftheth...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较为罕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本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1990~2006年收治的45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所有患者均经随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5例分析南京市鼓楼医院外科(210008)潘一明蒋智铭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MLT)临床较少见,我院自1980~1992年共收治5例。现结合文献及本组资料,就其临床病理及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非常罕见,临床及病理上极易误诊。现将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针吸细胞学诊断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吸细胞学诊断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3例报告安徽医科大学附院肿瘤科(合肥,230022)李俊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01)梁伟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手术前易误诊。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3例。1材料与方法本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胃窦、胃体部,低度恶性和早期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重视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术前均诊断为甲状腺癌,1例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和气管切开术,该3例病人术后给予化疗.2例因呼吸困难急诊手术,其中1例术后死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恶性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较困难,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超,核素扫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病理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细胞角蛋白阴性.支持本诊断。治疗后随访4个月~11年患者均生存。结论 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可靠依据,手术应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予以化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乳房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分析解放军第二六九医院外科(301900)孙振友我院1968~1992年共收冶乳房恶性肿瘤882例其中乳房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现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1临床资料(见表1)2讨论恶性淋巴瘤主要原发于淋巴结.但10%~35%[1]...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本病)是起源于甲状腺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很少见.我院收治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收治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3例.均为女性,3例术前均误诊。本文讨论了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提出手术应尽可能多切除甲状腺组织,术后应辅以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并发窒息1例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0009)徐少明患者女性,71岁.30天前无诱因发现左颈部肿块,无痛,日渐增大。10天前开始感气急,不能平卧而入院.发病以来常有千咳、呛水,无发热、无吞咽困难.饮食如常.体检:稍气促.无...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颈前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主要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局限于甲状腺内的淋巴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切除术中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的直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R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56~69条,流式细胞DI值为1.57~1.61,均为异倍体。HRBL-0305已传至31代,共移植裸鼠18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肝转移率为45.4%,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率均为38.0%,移植瘤在裸鼠的直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源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 HRBL-0305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完整地重现了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直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盲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报告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200081)居纪全中国人民解放军86医院外科(243100)韩自刚本文结合我们两院自1981~1995年底收治的6例盲肠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22~...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2例以声音嘶哑就诊,病程2周至4年。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及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术后联合放、化疗7例,4例行单纯局部放疗,另外3例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3例(92.8%),1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10个月死亡,2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8,3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10例随访6-122个月,平均43.2个月,均健在。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术后辅助化疗对本病的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及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宁  脱朝伟等 《消化外科》2002,1(3):166-169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块分别种植于裸鼠肩胛间皮下和脾实质内,观察皮下和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标本7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一株同一人体瘤源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BFNHL-HMN-1和原位移植模型BFNHL-LMN-2,瘤株生长稳定,已分别传至50代和51代。共移植鼠308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达到100%。BFNHL-LMN-1移植瘤呈瘤呈结节状生长,均可向周围组织侵润,BFNHL-LMN-2移植瘤在脾内自主呈结节状生长,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和肝转移。移植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似。结论 经我们检索BFNHL-LMN-1和BFNHL-LMN-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经胃镜检查及活检有13例,其中仅6例(46.2%)确诊。予以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4例,全胃切除术2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5例患者在术后行辅助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1例放疗。8例(50.0%)获得5—20年的随访,其中6例存活5年,1例存活16年,另1例存活20年。结论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以化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普外科所收治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位于胃14例,肠道8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随访19例,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16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及免疫分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及免疫分型分析皖南医学院病解教研室(241000)何家玉安徽当涂县医院病理科(243100)梅静王婷婷成磊安徽广德县医院病理科(242200)陈韶秀胃肠道是结外性淋巴瘤最常累及部位。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进展,相继提出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