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60例STENT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60例STENT术患者设为干预组,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陈美玉  张婷  钱小芬 《北方药学》2013,(10):187-188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调出2011年1月~2012年4月123例儿童患者家属关于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问题反馈及投诉结果,总结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选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8例儿童患者行干预对策护理,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平均满意度为93.21%。结论:干预政策实施效果显著,值得在儿科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加强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缺陷管理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2014年6月至12月住院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查找护理缺陷,构建护理缺陷管理模式。对2015年1月至6月护理缺陷管理进行管理反馈,总结经验及不足,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干预,干预后心血管住院患者出院时满意率明显提高,由干预前的9.01%降低到干预后的2.79%,干预前后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5.216,P<0.01)。结论针对护理缺陷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儿科临床护理的差错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医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儿科临床护理中40例护理差错案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归纳。结果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差错的发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护患有效沟通的缺乏、护理制度不严格,以及护理人员的短缺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结论儿科临床护理中,护理差错的预防从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患沟通技巧、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对儿科临床护理差错的减少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我院儿科开放病床52张,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并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0年给予常规护理52张儿科病床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全面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护理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儿科共收治的128例患儿,将其护理措施及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其患儿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结果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护患的沟通问题,护理人员的技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及人力配备不足等因素。结论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患者健康、安全及高效的护理环境,只有安全有效的进行护理,才能使患者得到康复和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抢救期间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在其抢救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在其抢救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成员的病死率、经治疗后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成员的病死率和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2%和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和25.4%,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P<0.05,实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抢救成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发生的58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总结护理缺陷发生原因。结果精神科护理中缺陷发生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管理中存在制度缺陷,违反临床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结论分析护理缺陷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一系列出院后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研究终结,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遵医情形、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形有着积极的影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外护理干预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从而吸取验验教训,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流程。方法对2010年全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实施在全科业务大课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告知全体护士发生问题的根源,从而引起警惕。对比2010年和2011年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011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率显著低于2010年,P<0.05。结论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干预机制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预防护理良事件经验和技能,可以减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牟哲  杜立峰 《中国药房》2015,(8):1141-1143
目的:为促进儿科门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中心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592例,其中干预前(2010年1月-2011年6月)、干预后(2011年7月-2013年4月)各29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结果:药师干预方式分为及时干预与延迟干预,干预建议接受率达81.42%(241/296);干预前后患儿治疗时间分别为(4.2±0.5)d、(3.0±0.3)d(P<0.05);治疗费用分别为(174.48±23.54)元、(107.51±15.96)元(P<0.05);干预前抗菌药物1种、2种、3种、4种联用分别为59.46%、22.64%、16.89%、1.01%,而干预后则分别为78.72%、12.84%、3.72%、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采取多种干预方式可显著提高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观察方法、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5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痊愈36例,好转8例,未愈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7月~2011年6月本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胃炎患者120例,搜集其临床治疗及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胃炎患者病情表现较为严重,经过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10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树立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魏娉婷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25-32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护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4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指导、完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开展肿瘤患者联谊活动等。结果出院后随访6-18月,平均随访9.45月,干预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1月至6月在儿科门诊应用留置针患儿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月至12月份与2014年1月至6月份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46%下降到实施后的4.33%。结论针对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儿科门诊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3例布氏杆菌患者的护理。结果 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合理正确用药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诱导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进行血液诱导透析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焦虑心理普遍存在,观察组在透析第5周后无焦虑16例,对照组8例,两组结果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状态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孙阳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19-120
目的了解我院用药咨询情况,为药师搞好用药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用药咨询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结果我院用药咨询服务在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面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结论儿科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对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3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产程、出血量、分娩疼痛、自然分娩率等方面的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初产妇分娩过程中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即墨市人民医院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种不同护理干预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2.50%,两组的有效率经x~2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复发率和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支气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疗效,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