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痛I号方对偏头痛的防治作用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头痛I号方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盐酸洛美利嗪片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患者的头痛指数及NO和ET-1的含量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4周、12周外周静脉血ET-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4周、12周ET-1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12周外周静脉血NO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4周、12周血N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痛I号方能有效地防治偏头痛及降低血清NO和ET一1浓度,其疗效与西药盐酸洛美利嗪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活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正天丸治疗,均治疗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及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指数及伴随症状积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组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结论:疏肝活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叶祥  周宜轩 《新中医》2013,(11):13-15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肝益水颗粒,对照组予西医常规降压,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动态血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一1)、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问黏附分子(slCAM一1)、尿微量白蛋白(MAU)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水平比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为高(P〈O.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一1水平略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一1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ET一1水平较对照组为低(P〈0.05)。2组hs—CRP、sICAM一1、MAU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这种作用独立于降压之外,可能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减少微量白蛋白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清毒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补肾清毒方治疗,西药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补肾清毒方配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3组HBe舨/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及其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ALT复常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HBvDNA、A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HBVDNA及AIJrr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HBVDNA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ALT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中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较中药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清毒方具有明显修复肝功能的作用,但抑制HBV的作用不如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或联合用药,包括中西药联合治疗,是有效控制慢性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乾德 《河南中医》2010,30(11):1102-11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各60例,对照组A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B采用内服中药汤剂冠心定痛汤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疗法同对照组A,中医疗法同对照组B。结果:3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6.6%,对照组A治愈率为83.3%,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治愈率为81.7%,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脾益肾方。观测2组的ET-1、NO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哮喘急性期ET-1、N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药组ET-1、NO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内中药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减轻气管炎症损伤,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  相似文献   

7.
林秀珍 《新中医》2009,(5):23-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22例和西药组21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抗炎治疗,西药组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72.7%,总有效率为100%;西药组治愈率为42.9%,总有效率为95.2%。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明显,是一种较好的慢性附件炎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金锁固精丸加味方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金锁固精丸加味方联合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白蛋白/肌酐比值(A/C)、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3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分为单纯服用金锁固精丸加味方的中药组、单纯服用福辛普利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中西医结合组,检测UAER、A/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UAER和A/C治疗前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中西医结合组最低,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又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各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糖尿病肾病)亚组Ccr平均值均高于正常范围,而经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范围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肾病期(Ⅳ期)亚组Ccr均低于正常范围,经治疗后上升,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Cer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Ⅲ期糖尿病肾病亚组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血压、血糖控制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金锁固精丸加味方联合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减少和肾功能保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杨聘  董克礼 《新中医》2013,45(12):56-58
目的:观察益智健脑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f)例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f)例。治疗组用益智健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用多奈哌齐治疗,疗程均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总量表(ADL)评分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MMSE、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积分升高,ADL积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益智健脑颗粒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维益  刘建博  雷源 《新中医》2013,(11):27-29
目的:观察肺康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膏方组和西药组各30例,膏方组予肺康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估问卷(CAT)评分、肺通气功能及6ra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总有效率膏方组80.00%,西药组5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膏方组中医证候积分及CAT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肺功能指标FEV,%、FEV./FVC%~E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6MW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膏方组6MWD改善更明显。结论:肺康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证患者较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更具临床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延军 《新中医》2012,(12):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轻度痴呆5例,中度痴呆18例,重度痴呆11例;对照组轻度痴呆6例,中度痴呆19例,重度痴呆9例。2组治疗前痴呆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轻度痴呆15例,中度痴呆18例,重度痴呆1例,轻度痴呆比例为44.12%,重度痴呆比例为2.94%;对照组轻度痴呆8例,中度痴呆16例,重度痴呆10例,轻度痴呆比例为23.53%,重度痴呆比例为29.41%,2组轻度痴呆比例、重度痴呆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5.34±1.98)分,治疗后为(20.23±2.31)分;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4.12±1.57)分,治疗后为(17.43±2.09)分。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钱卫东 《新中医》2012,(10):31-3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对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宁脉强心颗粒,每天1剂,分2次口服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HF临床疗效肯定,并对LVEF的改善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固精法治疗阴阳两虚证JV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脱落7例)予补肾固精法汤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脱落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积分、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E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糖、HbAl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精法能减轻肾脏损害程度,对lV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路清治疗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9例以尿路清治疗,西药组35例以强力霉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以尿路清联合强力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71.8%、西药组为48.6%、中西医结合组为88.9%。总有效率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但差于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沙眼衣原体阴转率中药组为51.3%、西药组为42.9%、中西医结合组为73.3%,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尿路清是治疗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可以选择的药物之一,临床有效率较高,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子凉血疏肝方口服,对照组38例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另设健康者组29例作对照。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检测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者组血清中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1%,对照组为84.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PAS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中sP含量比较: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中CGRP、NPY含量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CGRP、NPY含量均较健康者组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GRP、NPY含量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健康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疏肝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与雷公藤多甙片疗效相当;凉血疏肝方能够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GRP、NPY含量,可能是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法为主配合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自身抗体阳性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1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药组29例,基础组32例。基础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西药组在保肝降酶的基础上增加生理剂量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保肝降酶和加用生理剂量激素的基础上,采用凉血解毒中药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纳减、腹胀、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基础组治疗后尿黄例数减少,西药组则增多,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有11例、中西医结合组有3例出现面部痤疮或原有痤疮加重,基础组则无变化,中西医结合组、基础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LN(层粘连蛋白)、PCⅢ(Ⅲ前胶原)、Ⅳ—C(Ⅳ胶原)3项肝纤维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透明质酸)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下降最为明显,与西药组和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5项自身抗体总阳性率、BLy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OD值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法为主与生理剂量激素联合能有效降低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BLys水平,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王智兰  刘亚军  全超 《新中医》2012,(10):33-34
目的:观察升麻鳖甲汤加减方治疗尿道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BPC)差异及发热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2组治疗前P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CT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WB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WBC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BP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纽BPC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热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能很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崔莉萍  顾玉海 《新中医》2013,(12):26-2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祛痰、镇咳、抗感染、利尿、强心和抗凝等处理,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均为14天。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法测定肺动脉压(mPAP),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观察临床症状(活动后咳嗽、气短、胸痛、头晕、喘咳不得卧、干咳、慢性疲劳、水肿)积分。结果:2组治疗后mPAP、PaO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No水平升高,ET-1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mPAP,改善通气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肺血管内皮桶伤.调节ET/NO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学群  陈洁  孟磊  黄习文  冼绍祥 《新中医》2012,(12):131-132
目的:观察毛冬青对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大鼠5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致高血压大鼠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卡托组)、毛冬青高剂量组(毛高组)及毛冬青低剂量组(毛低组),各组动物于造模4周后开始给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周后采用无创血压仪测量鼠尾动脉血压,并测定大鼠血中ET-1、NO的含量。结果:术后4周,模型组、卡托组、毛高组、毛低组收缩压较空白组升高明显(P〈0.01),分别给药干预6周后,卡托组、毛高组、毛低组收缩压较模型组下降(P〈0.01)。造模后,模型组NO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ET-1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毛冬青高剂量及卡托普利治疗能不同程度升高血清NO含量(P〈0.01,P〈0.05);毛冬青高剂量、卡托普利及毛冬青低剂量治疗能不同程度降低ET-1含量(P〈0.01,P〈0.05)。结论:毛冬青能改善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许忠康 《新中医》2010,(3):70-71
目的:观察胃疡汤结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中药胃疡汤配合西药替硝唑、克拉霉素、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92.5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