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益气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30例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片治疗,实验组给予益气逐瘀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体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10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0%。结论:体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益气扶正、活血祛瘀、补气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拟益气化瘀方对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中环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就诊的80例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依据西医诊疗指南采取药物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拟益气化瘀方,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自拟益气化瘀方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申保国 《新中医》2011,(12):32-3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益气化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18天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8.5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益气化湿逐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化湿逐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50例为治疗组,并设50例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作为对照组。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和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PG、2hPG、FINS、ISI和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益气化湿逐瘀方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降浊汤治疗气虚兼痰瘀互结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益气逐瘀降浊汤和复方丹参片治疗6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胸痹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66.6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降浊汤治疗胸痹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对照组予电针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GSH、MD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SH、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联合尼莫地平较单纯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血流流变学及血清GSH、MDA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益气逐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4例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益气逐瘀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2,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益气逐瘀丸治疗,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学开 《河南中医》2010,30(2):170-171
目的:观察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三七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5例,以银杏叶胶囊、阿斯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月并随访1月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就诊的80例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梗死属气虚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汤,7d1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93.3%,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药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确有疗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全部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李学国 《北京中医》2008,(7):528-53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经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功能缺损积分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脉方。观察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变化及P选择素值变化情况。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各项指标改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合西药治疗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步长脑心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步长脑心通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证属气虚血瘀的子宫肌瘤患者,口服化瘤方(黄芪、生牡蛎、薏苡仁、刘寄奴、水蛭、桂枝、芍药、丹皮、桃仁、茯苓等药);对照组45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总疗效、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及肌瘤体积变化等指标。结果:益气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改善腰酸乏力、伴随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清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侧该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中西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用自拟益气清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l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优于对照组的74.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评价气虚血瘀型中风治疗中,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的应用疗效。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8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收治时间: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单双号法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对照组(n=41),1组为观察组(n=41);住院治疗期间分别予以2组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和常规西医+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对比、评价2组治疗14d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心理健康、语言功能)等多项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组,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功能、心理健康、语言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中医证候有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中风行自拟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