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悦悦 《新中医》2021,53(21):206-209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 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比较2 组治疗前后内瘘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功能,记录2 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 组内瘘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较治疗前降低,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高于对照组,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保护内瘘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维持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0例,随机法分为艾灸组(n=10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艾灸组在此基础上行温和灸。开瘘后将艾灸组分为早期艾灸组及长期艾灸组各50例,长期艾灸组继续给予在非透析日进行艾灸治疗至术后1年。比较艾灸组与对照组首次开瘘、第13个月检测患者于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端压力、内瘘血流量、内瘘内径,随访观察并记录不同干预措施组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艾灸组内瘘成熟时首次穿刺时皮下淤血、局部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0%(P0.05)。2组患者首次开瘘时内瘘血流量、内瘘直径、透析中血流量、动脉端压力及静脉端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艾灸组和短期艾灸组患者术后1年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艾灸组的超声指标优于短期艾灸组,但统计学上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早期运用艾灸疗法能减少内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长期艾灸疗法可维护内瘘通畅、改善内痿血流,对动静脉内瘘远期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柴爱娟  桂欧乐  郑云仙  张志忠 《新中医》2022,54(11):218-222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脏病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对照组给予常规AVF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AVF围手术期护理加用中药湿热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瘘血流量、瘘口内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Spiegel量表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内径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瘘口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AVF狭窄、皮肤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瘤样扩张、皮肤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运用多功能艾灸仪行温和灸。开瘘后治疗组继续给予在非透析日进行多功能艾灸仪温和灸治疗至术后1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首次开瘘、第13个月检测患者于透析中内瘘内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端压力,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内瘘成熟后第一次穿刺时局部血肿、皮下淤血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两组患者首次开瘘时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动脉端压力及静脉端压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官腔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且超声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多动能艾灸仪温和灸治疗能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动静脉内瘘远期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有益于维护内瘘通畅、改善内瘘血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及血脂、肾功能以及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35例患者选择活血生肌中药膏外敷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的方式干预自体内瘘,对照组35例患者单纯给予远红外线照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指标、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自体内瘘内径、血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患者自体内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生肌中药外敷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流情况,对血脂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内瘘狭窄、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伟  陈乐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49-150
目的: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2005年7月~2008年7月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105例,血液透析时间1.3年,每周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ml~250ml,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05例中动静脉内瘘1~3年通畅率分别为98.41%、95.5%、92.76%,10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假性动脉瘤14例(5%),血栓形成4例(3.8%),血流量不足4例(3.8%),出血和血肿3例(2.8%),感染1例(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疗妥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常规使用喜辽妥软膏于动静脉内瘘穿刺24小时后外涂,观察组48例采用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辽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内瘘皮肤瘢痕形成及发生内瘘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血流量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皮肤疤痕形成及范围、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蜡疗联合喜辽妥早期干预能提高AVF穿刺成功率,改善AVF血流量,有效预防皮肤瘢痕形成,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位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应用,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压迫止血方式及做好卫生宣教等有效的健康护理。  相似文献   

9.
对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患者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透析时加强内瘘穿刺的规范操作与护理,透析结束时正确按压并做好健康教育,在透析间期指导患者严格控制体重,同时在内瘘血管两旁实施艾灸治疗,然后在下次透析时评价治疗效果。经过2个月的观察评价,2位患者在透析时的血流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78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开放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良好患者数57例,开放率为6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透析期间出现内瘘闭塞9例(占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39例(占4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针对性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的开放率,预防动静脉内瘘因感染、动脉瘤等导致的阻塞,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徐皖东  柴琳晶 《新中医》2019,51(5):179-18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选取的8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术后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内瘘血流量、术后并发症、首次穿刺成功率,并于术后评价2组内瘘成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间内瘘成熟时间、内瘘血流量、内瘘初次使用时间比较,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及初次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χ2=5.164,P=0.023)。首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3)。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给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辅助治疗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增加内瘘血流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十一方酒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出现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瘘穿刺出现血肿、硬结、疼痛等24h后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在内瘘穿刺出现血肿、硬结、疼痛等24h后予十一方酒外敷并配合温和灸30min,每日2~3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十一方酒用于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何文芳 《新中医》2009,(2):38-39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中药局部熏洗配合功能锻炼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选取终末期肾病拟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活血通络中药熏洗治疗。比较2组术后内瘘成熟的时间及透析时的血流量。结果:2组内瘘术后成熟时间及透析时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造瘘术前及术后使用活血通络中药进行局部熏洗治疗,能有效改善造瘘血管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内疼血流量.缩短内痞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川芎肝素钠软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自制复方川芎肝素钠软膏,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肝素钠乳膏预防和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漏情况比较,在血管弹性、周围组织以及血流量方面经过χ2比较分析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复方川芎肝素钠软膏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联合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负面情绪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营养指导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治疗依从性情况、干预前后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表达水平以及内瘘功能障碍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lb、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B、Hb水平均升高,观察组PAB、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障碍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82例为对象,依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PT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管内径、透析血流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7.56%)比对照组(85.37%)高,临床成功率(92.68%)比对照组(75.61%)高,血管内径[(3.86±0.54)mm]比对照组[(3.02±0.34)mm]大,透析血流量[(281.25±30.15)ml/min]比对照组的[(229.06±18.67)ml/min]大,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临床治疗时,选择PTA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超在评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评估病患瘘口处血流量、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吻合口内径指标。结果:在58例患者中,有56例病患的动静脉内瘘可正常使用,内瘘通畅情况良好,比例为96.55%,有2例转为腹膜透析,比例为3.45%。就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而言,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动脉狭窄、瘘口狭窄、内瘘吻合口后静脉段狭窄分别为1例、4例、4例。血管狭窄患者的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液速度、舒张末最小流速及瘘口处血流量比无血管狭窄患者小,RI、PI指标比无血管狭窄患者高,(P0.05)。结论:彩超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前后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对内瘘血管通路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动静脉内瘘术后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银杏达莫静滴组,观察术后7 d内内瘘通畅情况、切口出血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有2例出现内漏闭塞,低分子质量肝素组术后切口渗血5例,银杏达莫组术后切口渗血1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改善患者内瘘术后的高凝状态,有效预防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血栓形成,出血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前臂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疗效.方法 医院肾病科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一周中药塌渍+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首次使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时间、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血肿发生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20.
郑欢欢  朱苏美  陈军 《新中医》2022,54(24):180-183
目的:观察三黄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90 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 时间顺序,将2017 年10 月—2018 年12 月治疗的41 例患者设定为常规干预组,将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 治疗的49 例患者设定为联合干预组。常规干预组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内瘘维护,联合干预组给予三黄 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内瘘维护。比较2 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内瘘穿刺点感染率、并发症发生 率及内瘘畅通率。结果:联合干预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均大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透析、透析1 个月、透析3 个月,2 组内瘘穿刺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8.16%,低于常规干预组24.39% (P<0.05)。联合干预组内瘘畅通率 91.84%,高于常规干预组75.61%(P<0.05)。结论:三黄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的血流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瘘畅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