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清代满族跤摔活动进行探讨,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使其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摔跤活动与世界各国民族体育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区拥有大量的清代满族碑刻,这些碑刻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江苏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依据碑刻的形制、内容、文字构成等对江苏地区清代满族碑刻进行分类,以期探讨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碑文涉及的地方治理、宗教、教育、地名等相关历史进行研究,力图呈现江苏地区清代满族碑刻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清朝立国之初,采取强迫同化政策,遭到了汉人的强烈抵制。政权稳定后,清廷为缓和民族矛盾,开始调整民族政策,如以礼安葬崇祯皇帝、举行科举考试、尊孔、重用汉族官员等。满汉之间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满族统治者学会了汉语汉文,两族之间互相通婚,满族采用汉人姓氏,而满族的旗袍也得到了汉族的认可。旗兵驻防中原,官宦入籍,逃荒定居,都给民族融合提供了条件。回族、高山族与汉族也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贵州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各级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清代贵州学田主要来自官府赐拨、私人捐赠等。大量学田的设置,保障了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对贵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清王朝政权的稳固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土司兵已不再是清政府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经过清代中期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后,西南地区的土司不再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因此,清朝的土兵制度表现为:一是军事管理的变革,二是土兵编制的锐减,三是土兵职责的缩小,四是官军火器的使用。随着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逐渐废除,与之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土兵制度也随之衰亡。  相似文献   

6.
徐玉良 《承德师专学报》1996,16(3):86-87,93
论清代满族传统体育兴盛之原因徐玉良满族传统体育至今已挖掘出几十项。由于满族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原因,这些多为刚劲有力、竞技性与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尤以骑射、溜冰、摔跤、射猎为著.满族传统体育,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如摔跤(满语...  相似文献   

7.
服饰的政治功能由来已久,以服色区分官阶的制度成于唐,其原因主要有三:继承传统文化;强化封建礼教;吸收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联系清代农学诗的创作及民间风俗景物,探讨此类诗歌在主题、内容及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色,对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及诗歌创作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评定清代农学诗在诗歌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清代宫廷舞蹈的美学形态既延续了历代宫廷礼乐制度的文化精神,又吸纳了满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独具美学价值的宫廷舞蹈形态。这种舞蹈样式既包含着满族先民生存的渔猎农耕形态,又表现了庄重的战斗庆祝传统,赋予了清代宫廷舞蹈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写意美感。研究清代宫廷舞蹈的美学形态,旨在新时代的思想潮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追溯其审美源头,梳理其稚拙朴质特征、虚实相生的艺术神韵、包容相济的“和”之美态特征,使其能够适应当代文化发展节奏,实现这一舞蹈形式在新时代的价值重生与美学嬗变。  相似文献   

11.
晚清新式官报是满清政府在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外国办报的启发下,为顺应时局的需要和争夺舆论阵地而创办起来的。它经历了一个短暂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晚清新式官报即带着旧式邸报深深的烙印,又带有近现代报纸的特征,其意义和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也是集服饰文化大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主要人物服饰的探究,剖析了清代服饰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清后,中国国内矛盾与危机非常严重,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做出一系列调整与变革,然单就俸禄制度出现的新变化而言,呈现多元混杂、名不副实的新特点。从清代俸禄制度的新变化、晚清的财政危机和地方割据自保三个方面探讨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考满是明代和清初考核官员的一种制度,即任满考核。入关以前,满洲贵族建立的后金政权已经开始有了考满制度,清朝入关之后,沿用这一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前后经过三十几年,于康熙年间将这一制度废止。考满制度实行的始末,体现了清代制度沿袭中有发展,而重视实效是清初统治者在制度上进行取舍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体现、调整和处理政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调节器,处分制度作为其一也不例外。它尤其着重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目的则是“以励官职”、“以儆官邪”。清之行政处分制度,在继承明制的基础上,经历了关外、顺治、康熙、雍正朝的演变,迨及乾隆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修定了行政处分法规,制定了行政处分的运作程序,有承袭、有改革、有创立,处于一个基本定型、渐趋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制订法令禁止走私茶叶、丝斤绸缎、军器火药等商品。清代走私律令的制订并非从贸易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统治者在朝贡思维和“严防其出”思想指导下的海禁法令。虽然这些法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正当贸易、阻止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活动、保持国家主权完整的作用,但它无视世界潮流的发展,不能及时调整,五口通商后逐渐丧失效力。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封印,指官府封闭印信,停办公事。清代,封印期延长至一月,封开印日期由不固定到相对固定,封印与封宝同时进行,封开印仪式规范化,与封印相关的行政规定也不断完善。封印制度的完善,体现了清廷对官印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清代苏州府学及所属县学,历史悠久,官方重视,办学条件较好,作育人材,导引士风,成就显著,于培养崇文尚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多所贡献.但科目偏狭,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积弊难纠,完全成为科举之附庸.随着近代社会进步及教育体制的变革,旧式官学教育体系终告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