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扭转的X线诊断和手法整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华  傅华年 《河北医学》2006,12(9):921-922
目的:分析胃扭转的X线表现,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提高胃扭转的类型和扭转方向的诊断准确率和手法整复率。方法:分析近年来检查发现的31例胃扭转的X线表现,其中:器官轴型24例,经手法整复21例。网膜轴型7例,经手法整复2例。结果:器官轴型胃扭转多见,手法整复成功率高。网膜轴型胃扭转较少见,手法整复成功率较低。结论: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提高胃扭转的类型和方向的诊断准确率,对提高手法整复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胃扭转以器官轴型较多见。钡餐检查可有典型的X线表现。多数还可在透视下用手法整复。我院自1977年10月至1986年6月X线诊断29例,经手法整复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临床资料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经胃肠钡餐造影确诊并在X线监控下采用手法整复治愈胃扭转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8~63岁,平均38.2岁.病程均呈慢性经过,短者6个月,最长达15年.本组胃扭转中,器官轴型3例,网轴型6例,混合型3例.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扭转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钡餐造影诊断慢性胃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慢性胃扭转的 X线征象。结果 :慢性胃扭转必须进行钡餐造影才能确诊。器官轴型显示胃大弯上翻位于胃小弯之上、食管腹段延长并开口于胃的下方、食管黏膜及胃黏膜交错、幽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双胃泡和双液平面 ;网膜轴型显示胃窦部翻向左上方、胃黏膜呈十字交叉、斜位观胃窦与胃体形成钡环、食管腹段不延长、双液平。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胃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胃扭转的临床及X线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胃扭转中,器官轴型10例,表现为胃大弯上翻位于胃小弯之上,形成一凸面向上、凹面向下的胃形,食管膈下段延长并开口于胃的下方、食管黏膜及胃黏膜交错、幽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双胃泡和双液气平面;网膜轴型2例,表现为胃窦部翻向左上方,致使胃大弯翻向右、胃小弯翻向左,胃黏膜呈十字交叉状、胃食管前庭段下移并拉长与十二指肠相交。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确诊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扭转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3例新生儿胃扭转住院的临床资料。结果 奶后反复呕吐 1 1例。X线钡餐见器官轴型扭转 9例 ,网状轴型 3例 ,混合型 1例。 1 1例可通过适应体位疗法治愈 ,2例需手术治疗。结论 奶后反复呕吐为新生儿胃扭转的临床特征 ,X线上消化道钡餐可确诊 ,大部分病例可行体位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1986年起试用内镜充气复位治疗慢性胃扭转二例。此二例经 X 线钡餐诊断,充气复位后均经 X 线钡餐证实复位成功。例一、女。35岁。无规律性上腹痛3月,腹胀、时呕吐.1986年5月20日 X 线胃肠钡餐诊为器官轴型胃扭转,5月25日内镜充气复位,次日 X 线胃肠钡餐复查胃扭转已复位.例二、男,48岁。无规律性上腹痛半年,食欲减退,腹胀,无呕血史。1986年6月22日 X 线胃肠钡餐为网膜轴型扭转.  相似文献   

8.
<正> 慢性胃扭转根据扭转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器官轴型,网膜轴型和混合型。是引起食后上腹饱胀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的一种病因。临床上易误诊为胃炎、溃疡及胆囊炎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我院从1985年12月至1994年12月经X线确诊的27例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53岁,平均36岁。病程10天至12年。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的方法,采用上海XG—200mAX线机。钡剂采用青岛3型X线双重造影BaSo_4混悬剂。在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过程中,根据其典型X线征象,在透视下点3—4张X光  相似文献   

9.
胃扭转较少见,1866年由意大利Berti首次报告,直到1921年Rosselet氏第一次X线发现一器官轴型胃扭转。国内报告甚少,我院十多年来遇到器官轴型胃扭转和网膜轴型胃扭转各一例,现将网膜轴型胃扭转一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提高婴儿胃扭转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婴儿胃扭转的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表现。结果 :85例患者胃窦、胃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或 /和翻转 ,5 0例表现为纵轴型扭转 ,8例表现为横轴型扭转 ,2 7例表现为混合型扭转。结论 :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婴儿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爱群 《河北医学》1997,3(4):54-54
胃扭转为一少见疾病,我们从1974年至1995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22~61岁,性别:男12例,女2例,急性3例,慢性11例.发病时间:数天至数月,主要症状: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恶心,呕吐,主要体征:上腹部有压痛,偶尔有胃震水声(+),X线钡餐:器官轴型8例,网膜轴型5例,混合型1例,治疗: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6例,随访:保守治疗者3例仍有上腹部隐痛史,5例失去联系,手术治疗老,术后1~4年随访无不适。2讨论2.1病因:引起胃扭转的原因有胃外在型,胃内在型及原因不明型三种,胃外在型:解剖变异1例,术中…  相似文献   

12.
胃扭转病例经X线检查不仅能确定诊断,而且还能对部分患者起到治疗的目的,使患者免遭手术之苦。今年1月份我们经治一患者。女,22岁,胃区经常性疼痛,饭后胀满不适,自诉两年前已定诊为胃扭转,随即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是器官轴型胃扭转。然后对患者按教科书上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整复,没有成功。2天后对患者再次进行手法整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分析38例慢性胃扭转。8例网膜轴型中有1例仅表现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扭转到胃体左侧,十二指肠球部后段与胃体垂直相交,但胃窦部大弯仍在下,小弯仍在上,我们称为非称典型网膜轴型。1例在开始时显示为混合轴型,以后在造影过程中转变为网膜轴型。器官轴型中有1例由右侧膈疝引起。此例也在造影过程中自行复位,应进一步检查找出潜在原发病,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提高婴儿胃扭转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婴儿胃扭转的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表现。结果:85例患者胃窦、胃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或/和翻转,50例表现为纵轴型扭转,8例表现为横轴型扭转,27例表现为混合型扭转。结论:X线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婴儿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的全部或大部,大小弯位置发生变化,称为胃扭转。扭转类型分为:纵轴漭官轴)型,横轴(网膜轴)型及混合型。Beriil866年首次报道闭,成人较小儿报道多。随着小儿胃镜开展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镜下诊断并同时行镜下整复逐年增多。但受限于省内小儿胃镜开展的局限性,对小儿胃扭转的镜下整复报道仍较少。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于胃镜下直接诊断并整复胃扭转1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与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使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计15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全部患者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技术进行诊断。结果经过诊断,有4例患者为隆起型早期胃癌,有2例患者为浅表型早期胃癌,其中Ⅱa型患者为4例、Ⅱc型为2例;有2例患者为凹陷型早期胃癌,有2例患者为混合型早期胃癌,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早期胃癌,是一种简便、准确、痛苦少的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扭转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法整复要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06年检查发现的60例胃扭转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及手法整复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纵轴型胃扭转较常见,手法整复率较高;横轴型胃扭转较少见,手法整复率较低。结论: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可提高胃扭转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对提高手法整复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扭转的类型并阐述应用胃镜复位术治疗小儿慢性胃扭转及复位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9例慢性胃扭转患儿胃镜下复位相关资料?结果:19例慢性胃扭转患儿中11例为器官轴型胃扭转,6例为系膜轴型胃扭转,2例混合型?全部患儿经胃镜下复位治疗慢性胃扭转,均获得成功,平均操作时间7.1 min?除1例失访外,其余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器官轴型胃扭转中有9例仅需单纯注气就可复位,1例完全性器官轴型胃扭转和系膜轴型?混合型胃扭转需注气+手法复位?结论:应用胃镜下胃扭转复位术治疗小儿慢性胃扭转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临床意义。方法:时40例患儿通过X线钡餐造影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价值度。结果:40例患儿中X线钡餐造影诊断结果:3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胃食管返流,1例胃扭转,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符合率100%。1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2例幽门前瓣膜误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出门狭窄(2/40),误诊率5.0%,手术后得到证实。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IHPS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1月至12月底,我们用钡餐透视后震动胃体,使胃复位6例,方法简单,效果好,现报告如下。住院患儿6例,年龄~22天。呕吐待查,均经稀钡餐透视诊断为新生儿胃扭转,器官轴型,其中伴贲门松弛、肺炎各1例。经鼻饲管注入稀钡剂20~50ml,X线透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