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不同规模医院给排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规模医院冬春两季日用水量比较大,医院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其中首要污染因子是COD ,不同规模的医院COD的当量负荷比均达到了59%以上。BOD5的当量负荷比为33%~34%,氨氮的当量负荷比为3.5%~4.5%,总磷的当量负荷比为1.5%~1.6%,总汞的当量负荷比为1%。  相似文献   

2.
监测的某化机浆厂每吨浆废水发生量在24~55 m3/t之间变动,高浓化机浆废水经过了沉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后,化学需氧量(COD)降至500 mg/L左右,去除了废水中90%的污染负荷。对好氧出水进行了催化氧化试验,探讨了主要处理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3,H2O2和FeSO4.7H2O用量分别为2和3 mmol/L,COD去除率为86.1%,用空气作催化剂在1.2 L/L用量下可使废水COD去除率再提高5.6个百分点,达90%以上。在工程上,曝气可引自好氧处理的风机房,节省了工程投资。在工厂现场完成放大试验后,设计建造了催化氧化工程,工程运行表明:COD在500 mg/L的好氧出水经过氧化处理后排放水COD降至54 mg/L,生化需氧量(BOD)降至17 mg/L,悬浮固形物(SS)降至32 mg/L,色度降至30倍,完全满足新国家排放标准(GB 3544-2008)。  相似文献   

3.
印染工业废水中,主要有毒物质是染料和它的助染剂,它们在水中呈现较高的COD、BOD和色度。化学耗氧量(COD)是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在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时,回流15min与2h的测定值基本一致,可以缩短测定时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闽东湿地2003—2009年水质长期监测数据,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水质改善指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技术探讨闽东湿地水环境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东湖湿地不同河段水质污染状况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五里亭为东湖湿地的主要污染源,其中NH3-N(82.1 mg.L-1)、BOD5(52.6 mg.L-1)和TP(27.9 mg.L-1)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兰田水质污染较轻,主要污染物为DO(3.4 mg.L-1)和COD(3.4 mg.L-1)。五里亭—东湖断面改善程度较明显,其中以DO(418.01%)、NH3-N(88.33%)、石油类(67.32%)、BOD5(61.79%)等改善最为明显;兰田—东湖断面水质改善程度较低,除DO(12.9%)有所改善外,其他水质参数均呈不同程度恶化。东湖湿地水质变化与宁德市蕉城区社会经济的关联值较高,其中蕉城区第三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关联度达0.9093~0.9787;蕉城区第一产业占GDP比例和蕉城区第二产业总产值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灰色关联度分别达0.8981~0.9497和0.869~0.9444。  相似文献   

5.
监测的某化机浆厂每吨浆废水发生量在24-55 m3/t之间变动,高浓化机浆废水经过了沉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后,化学需氧量(COD)降至500 mg/L左右,去除了废水中90%的污染负荷.对好氧出水进行了催化氧化试验,探讨了主要处理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3,H2O2和FeSO4·7H2O用量分别为2和3 mmol/L,COD去除率为86.1%,用空气作催化剂在1.2 L/L用量下可使废水COD去除率再提高5.6个百分点,达90%以上.在工程上,曝气可引自好氧处理的风机房,节省了工程投资.在工厂现场完成放大试验后,设计建造了催化氧化工程,工程运行表明:COD在500 mg/L的好氧出水经过氧化处理后排放水COD降至54 mg/L,生化需氧量(BOD)降至17 mg/L,悬浮固形物(SS)降至32 mg/L,色度降至30倍,完全满足新国家排放标准( GB 3544 - 2008).  相似文献   

6.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城市污水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选择优良净化城市污水植物提供依据,采用城市污水模拟和盆栽试验,对玉带草、千屈菜、菖蒲、石菖蒲、黄花鸢尾、香蒲、水芹、水葫芦等8种常见水生植物净化城市污水TN、TP、BOD5、COD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为,供试8种水生植物后第5~20d,TN的去除率为(54.45±1.62)%~(95.45±1.47)%,在第20d,TN去除率黄花鸢尾最高,石菖蒲次之,它们显著高于其他6种植物(P0.05);TP去除率为(50.24±1.87)%~(96.27±2.46)%,在第20d黄花鸢尾最高,水芹和石菖蒲较高,它们显著高于其他5种植物(P0.05);COD去除率为(59.34±1.37)%~(93.27±2.36)%,黄花鸢尾最高,玉带草最低,8种植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BOD5去除率为(64.48±1.16)%~(92.98±1.23)%,水芹最高,黄花鸢尾、石菖蒲次之,它们3个显著高于其它5种植物(P0.05);试验期内,每种水生植物对每种污染物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应优先选用黄花鸢尾、石菖蒲。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岭市莲花河流域开展了污染源调查,采用系数法估算了流域内污染源负荷情况,结果表明:莲花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其COD和氨氮负荷占全流域总污染负荷的87.7%和81.19%。同时,根据莲花河水环境整体污染情况,提出了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应用KMT及EM技术构建KMT及EM-KMT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典型城市污水,工艺运行稳定,经济可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对污水主要污染物BOD、COD、SS去除率均可达75%~95%,主要出水水质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应用EM技术能有效提高流化床反应器的抗有机负荷能力,增强反应器对BOD、COD、SS及T-N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但表现出一定温敏特性.KMT及KMT-EM生物流化床可作为现代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广泛工程化推广.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MBBR工艺和LSP工艺属于当前应用较多的新型水处理工艺。当将传统的好氧曝气池改造为MBBR工艺时,改造结果表明:COD降低30.8%,BOD 5降低42.8%,氨氮降低25.0%,总氮降低17.2%,SS降低57.9%,总磷降低26.7%;而LSP工艺通过形成复杂的微生物食物链,消耗剩余污泥量,实现对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应用到改造工程中,产泥量降低67.5%,同时能够强化处理系统的生化功能,COD和BOD 5都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11.7%和12.1%。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酸化沉淀-三效蒸发-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二级缺氧/好氧(Anoxic/Oxic,A/O)-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的组合工艺处理孕马尿废水,处理规模为小试设计规模2L/h,实际运行规模为5t/h,运行费用2.15元/(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后COD、BOD5、SS、NH_3-N去除率分别为:99.91%、99.75%、99.00%、99.93%,出水各项指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A标准:COD≤60 mg/L、BOD_5≤20mg/L、SS≤5mg/L、NH_3-N≤5mg/L。  相似文献   

11.
真菌挂膜法处理碱法草浆含氯漂白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了白腐菌培养的优化条件、系统进行了白腐菌处理碱法草浆含氯漂白废水的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进入工厂废水处理现场,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套以不锈钢丝为载体、用白腐菌挂膜的生物接触中试反应器,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白腐菌处理碱法草浆废液的工厂现场中试基地.中试结果表明,白腐菌对氯漂碱法草浆废水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中试系统对碱法草浆废水COD去除率为73.0 %~92.2 %,BOD去除率为90.5 %~96.5 %.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废水只需经白腐菌一步生物处理,COD≤450 mg/L,BOD≤100 mg/L,SS≤100 mg/L,主要指标达到GB 3544-2001国家标准.当HRT为5~10 h时,经白腐菌反应器处理再加后续活性污泥法、混凝处理,排放废水各项水质指标均可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5~2011年兴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pH值、COD和BOD5浓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已提前进入"老龄化"阶段,自2009年以来渗滤液中pH值稳定在7.73~8.24之间,且有增大的趋势;COD和BOD5均有大幅度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值,两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BOD5/COD的值介于0.48~0.19之间,可生化性差。  相似文献   

13.
义兴河流域水污染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义兴河水质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价了义兴河水质现状,结合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系数,估算了义兴河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并分析了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义兴河水质现状较差,氨氮是全流域首要污染源;义兴河COD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84.4%;氨氮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74.9%;总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农村面源和生活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91.7%。提出了完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治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糠醛生产废水废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糠醛生产废水温度达95~99℃,醋酸高达1.43%~2.84%,化学耗氧量(COD)10 000~20 000 mg/L,生物耗氧量(BOD)2 500~3 000 mg/L,BOD/COD=0.20~0.25,生物处理困难,长期以来严重困扰着糠醛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开发出多种萃取剂,回收了糠醛生产废水中90%以上的醋酸,采用的多级逆流萃取,萃取效率高达97%~99%。新开发的氧化钙中和-双效蒸发-精馏工艺技术,中和了废水的酸度,利用了废水的热能,废水中大量醋酸得到资源化利用,制成环保型醋酸钙镁(CMA)融雪剂,大大降低了传统CMA融雪剂生产成本,解决了数十年来氯化钠融雪剂腐蚀公路设施的难题,废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将糠醛生产废渣高温发酵后制取环保有机肥,或在制糠醛时联产制取木质素和乙醇,也已展示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某辐照加工基地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监测及分析,了解其辐射水平。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监测剂量当量率及表面污染,对放射性废液中总α、总β、pH值、电导率、钴-60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司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小于5mSv,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贮源井水总α、总β、pH值、电导率、氯离子、钴-60含量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阿维菌素生产企业的废水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探讨了通过采用具有强吸附性的活性碳对阿维菌素废水进行吸附,多次过滤后,再用0.1%、0.2%、0.3%、0.4%等不同百分比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钠来催化氧化处理含有阿维菌素的污水,其中0.3%的次氯酸钠处理使阿维菌素废水的COD值由62 000mg/L降低至147mg/L.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白桦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解析木法与全部挖掘法测定不同树龄白桦根系生物量,研究白桦根系生物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白桦根茎比在(0.1449±0.0439)~(0.0930±0.0090)之间变动,且随树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各龄组白桦根系小根生物量占比均较少,占比为2%~5%、中根占比为16%~26%、大根与粗根占比合计为60%~80%,证明大根与粗根是根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随树龄增大,大根生物量占比不断减小,而粗根生物量占比不断提高,这可能是根系平周生长的结果。基于20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白桦根系生物量回归模型、白桦根系生物量累计生长模型、白桦根系生物量连年生长模型,各模型均具有较高精度,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浮-BOD5铁碳微电解-BOD5Fenton氧化-BOD5混凝沉淀-BOD5水解酸化-BOD5生物接触氧化-BOD5Fenton氧化-BOD5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药用辅料生产废水,处理规模100m3/d,原水COD10000mg/L、BOD51500mg/L、NH3-N 50mg/L,SS 300 mg/L,处理后出水水质可满足河南省地方标准《化工行业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DB41/1135-2016)表1间接排放标准,即COD≤300mg/L、BOD5≤150mg/L、NH3-N≤30mg/L、SS≤150mg/L。该工艺运行稳定、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菌肥对大铃铛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铃铛枣施用菌肥,与对照相比,施14ml/L、20ml/L、40ml/L菌肥的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6.74%~33.61%,施20ml/L和40ml/L菌肥的大枣比施化肥的大枣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0%和4.51%。14ml/L、20ml/L、40ml/L不同浓度菌肥处理的产投比为2.41、4.80、5.87,而施用化肥的产投比为2.48;菌肥改善了大铃铛枣的品质:14ml/L、20ml/L、40ml/L的菌肥提高了果实总糖、Vc的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同施用化肥相比,果实总糖增加了0.66%~16.99%,Vc提高了32.9%~56.6%,有机酸含量降低了3.6%~17.86%,丙二醛减少了14.3%~57.1%;同对照相比,总糖增加了5.32%~22.40%,Vc提高了16.5%~37.3%;有机酸降低了5.8%~19.77%,丙二醛减少了5.3%~52.6%。菌肥提高了果实的糖酸比。  相似文献   

20.
陈斌  程欢  肖诗 《绿色科技》2021,(6):38-41
通过对滠水河黄陂段水质及主要水污染源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和核算,得出了影响滠水河黄陂段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是农田面源,其COD Cr、NH3-N、TN、TP分别占黄陂区境内总污染负荷的22.2%、43.0%、40.9%和40.6%,其次是畜禽养殖。针对滠水河黄陂段水体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防治农业养殖污染、强化农村面源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完善相关机制建设等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