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龚毅 《中国药店》2002,(7):36-37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重庆,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出现了一些打出“平价”的药店。据观察,在这些“平价”药店里购药,价格一般要比大型药店低出15%~30%。一板12片的SMZ只卖1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5元;一盒白加黑感冒片(12片装)只卖7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2元;一盒板蓝根冲剂(12块装)只卖2.5元~3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5元……日常在这些“平价”药店里购药的顾客要比普通药店多出一倍以上。这些平价药店表示,他们通常只能保住8%~10%的毛利,以销售的快节奏与“量”取胜。 重庆有一万多家药店,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市场的分布又不太合理,一些暂无实力涉足多元化经营而仅以药为主营的零售药  相似文献   

2.
何丹 《中国药店》2006,(12):28-28
继老百姓大药房北京开业前在报纸上大打广告“医保药冰点价”后,北京另一家平价药店好得快大药房,近日也在各大门店同时张出了巨幅价格公告——“医保药价便宜1/3”。二者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指向了医院和医保药品。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药价比较并没有实际意义,是药店炒作行为。好得快大药房企划部经理谢伟平对此表示,前一段北京出现了一些医保药店药价高于医院的报道,引起了消费者对平价药店的误解,认为平价药店的医保药品也贵于医院。甚至有些郊区的顾客都拿着医院的单子到好得快药店来比价格。此次“好得快”全员行动,通过在医院实际处方购…  相似文献   

3.
胡雪峰 《上海医药》2004,25(6):250-252
2003年,平价药店一度在药品零售业掀起一场喧然大波,从北京德威治、四川杏林、苏州粤海、西安长安怡康、南宁佳和、广州保利祝福你,到济南漱玉、杭州九州、徐州恩华、山西万民、南通永济堂等无不以平价作为旗帜,而“老百姓”大药房、“开心人”大药房更是形成全国性布局,所有这些无不触动了医药领域几十年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各地平价药店开张后多半是百姓抢购,然后同行携手抵制,接着是供货商将已供商品从店内撤走,最后厂家联合商家拒绝供货。虽然如此,仍然有许多平价药店生意红火。平价药店现象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广大消费者叫好之声不绝于耳;媒体先是一片褒,后又一片贬,沸沸扬扬;医药生产商和零售业则步调一致,口诛笔伐,认为破坏了药界的游戏规则,打破了现有的医药产供销平衡,并因此把目前平价药店的竞争称之为低级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在有些地方相关部门与本地药商联手封杀平价药店,限制其价格竞争行为。目前这场风波已经趋于平缓,回过头来客观地思考分析一下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平价药店的产生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社信息,上海海江医院最近破天荒地关闭本医院药房,以专事诊疗,卖药则由从社会上引进的平价药店担当。“医药分家”胎动沪上,现行“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终被撼动,此事已引起各方关注。 2003年11月14日,一份《关于海江医院与“开心人”大药房合作的请示》递交到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与此同时,平价药店“开心人”大药房进驻海江医院的“请示”也已送到上海市食品药  相似文献   

5.
品牌药再获重视去年许多连锁药店几乎同时发出“明天你还卖品牌药吗”的疑问,几乎所有连锁药店的老总们都表示,我们真的不想再卖品牌药,因为他们不赚钱,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消费者还需要品牌药品,当时机成熟后,我们真想将不赚钱的品牌药品统统下柜。去年至今年年初,我在走访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中发现,几乎所有连锁药店的店员都在拼命地向顾客推荐一些高毛利的非品牌产品,针对品牌药的终端拦截愈演愈烈。曾经,我以消费者身份去药店购药,店员非常热情地向我推荐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非品牌产品,在我再三表示犹豫的情况下,店员依然会保持极度的热情为…  相似文献   

6.
在药费利润占据医院收入半壁江山的“以药养医”体制下,如果有医院只看病不卖药,那会被人疑是天方夜谭。但眼下,上海海江医院破天荒地关闭医院药房,专事诊疗;卖药则由从社会上引进的平价药店担当。“医药分家”胎动沪上,现行医疗体制的核心终被撼动。医院药店:各打自己如意算盘  2003年11月14日,一份《关于海江医院与“开心人”大药房合作的请示》递交到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与此同时,平价药店“开心人”大药房进驻海江医院的“请示”也已送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虹口分局。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平价药店图谋医院用药市场,民营医院决…  相似文献   

7.
白银 《中国药店》2003,(2):22-22
“现在都什么年月了,这些老掉牙的药早该‘下岗’了。” “我们这种小药店最怕就是存货卖不出,所以那些少人问津的药我们宁愿少做几宗买卖也不愿意积存。” “对不起,我们这儿没有青霉素,如果都像你一样只开便宜药,我们医院不早就饿死了!” 去药店、医院就医购药的不少市民百姓,为节省一点开支,没想到总会碰一鼻子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药店购药的顾客中,老年人占大多数。这一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存在一个习惯和误区,认为中药、老药最安全。一袋12片装的牛黄解毒片只需几毛钱就能“去火”,又便宜,不必到医院找医生就能治“百病”。于是常买来滥服、误服。药店药师及营业员应注意,在遇到老年顾客购药时,应提醒他们慎用药品,并且推荐他们使用比较安全的替代品种药物。  相似文献   

9.
近期一则医药新闻指出, 在偌大的北京城,如今只有一 家平价药店还在坚持售卖“一 元药”,并且对此中意者还寥寥 无几。 笔者未免感到奇怪。想那 “一元药”两年前初入市场时, 媒体一片叫好之声,顾客一片 渴求之声,处处都是断货的消息,为什么会 在两年后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市场上呢? 是质量问题?业内人士说,非也。“一  相似文献   

10.
爱芬 《中国药店》2007,(9):122-123
一天上午10点左右,药店里正是销售高峰,一位中年男子气冲冲地走进药店找到我,兴师问罪:“刚才我在你手里花11元钱买了一盒三金片,回去同事说我买贵了!人家买的只要两块五,好几倍的差价啊!贵,暂且不说了,关键是我吃了后感觉和昨天同事给我的颜色和口感都不一样,很难吃的。你们药店不但卖假药还卖高价,今天你要不给我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我非到物价和药检部门投诉你们去不行!”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中,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邀请广东地区各大医院的专家和医院管理人员在广东东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会议包括两个议题:一是“特治星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学术研讨;二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新规则与新思路”的研讨。会上“热点”不断,台上、台下观点撞击精彩纷呈,这里我们摘录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2.
13.
以"豆"祛"痘"     
虽然早已过了青春期,但我那略显"婴儿肥"的脸上还是会不时地出现些小痘痘.为了消除这些可恶的家伙,我还真是没少折腾,又是吃药、吃保健品,又是用化妆品,可痘痘却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看来要消灭它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4.
15.
Utilization of pharmacogenomic inform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 and markedly reduce the rate of attrition of drug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 major gap that limits our ability to utilize pharmacogenomic information in drug discovery, drug development or clinical practice is that we often do not know the genetic variants responsible for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rug metabolism or drug response. We examine emerging genomic methods that can fill this gap; these methods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new information about drug metabolism or mechanism of action, or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drug response. Although they have not yet had their full impact, a wider application of these emerging genomic technologies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ugs,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and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王素敏  梁毅 《上海医药》2008,29(6):262-264
目的:对药品生产企业返工和重新加工等相关问题提出处理原则和解决方案.方法:对返工和重新加工的涵义进行辨析和界定,对两者如何进行管理及其规范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探讨.结论与结论:返工与重新加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纳入GMP,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Pharmac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nicotinic" and "muscarinic" cataleps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 Zetler 《Neuropharmacology》1971,10(3):289-2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