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酯化后,粘度、持水性、持气泡性和糊的透明度都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明显增强。将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应用于蛋糕生产中,可明显地改善蛋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性能及对蛋糕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特性研究表明:甘薯淀粉经酯化后,粘度、持水性、持气泡性和糊的透明度都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明显增强。将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应用于蛋糕生产中,可明显地改善蛋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优化了三偏磷酸钠制备抗消化性甘薯淀粉磷酸双酯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了三偏磷酸钠、pH值、酯化温度以及酯化时间对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抗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为:三偏磷酸钠添加量3.6%(以甘薯淀粉计),pH 10.5,酯化反应温度50℃,酯化时间2.1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薯淀粉磷酸双酯淀粉抗消化性为(58.73±0.04)%.经DSC和RVA扫描分析表明甘薯淀粉磷酸双酯仍具有与甘薯原淀粉相似的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交联协同处理,制备高含量抗性淀粉,探究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0%、pH11.5、水分20%及温度120℃时,制备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达72.45%,结合磷质量分数为0.39%。通过31 P NMR检测,RS质量分数为72.45%产物中含有磷酸二淀粉酯(DSMP),而没有发现磷酸单淀粉酯(MSMP)。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在高水分下进行交联反应,淀粉颗粒易受水汽和热能的影响而部分糊化,表面发生部分破裂,从而影响淀粉的抗酶解性。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甘薯抗性淀粉的晶型仍为C型,但相对结晶度有稍许变化。糊化温度随水分增加而升高,糊化焓值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甘薯淀粉为参照,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的颗粒形貌、结构特征、热力学特性、黏度特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后,其颗粒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和破裂,说明酯化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产品的红外光谱在1718 cm-1和1554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其中1718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酯羰基的存在,说明分子中引入了新的官能团,1554 cm-1处出现的特征峰是缘于RCOO-不对称的伸缩振动;产品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糊化结束温度和糊化热焓值降低,说明淀粉结晶结构的致密程度下降;随着产品取代度的增加,淀粉糊峰值粘度升高,出峰时间提前,糊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韧化时间、韧化温度和含水量等韧化处理方法对甘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韧化温度处理后,甘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均呈升高趋势,其中起始糊化温度升高趋势明显,由甘薯淀粉的62.47℃升高到70.37℃,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糊化热焓值增加;其峰值黏度呈下降趋势,55℃时为1342 cp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21 cp,破损值降低、回生值升高。不同韧化时间处理后,甘薯淀粉To升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由甘薯淀粉的21.35℃减少到60 h的15.09℃,回生值上升了29.89%。不同水分含量韧化处理后,85%时糊化热焓值提高了36.20%,峰值黏度比甘薯淀粉下降了378 cp。甘薯淀粉经韧化处理后糊化温度、热焓值升高,黏度下降,回生值增加。  相似文献   

7.
用磷酸二氢钠作酯化剂在尿素存在下对甘薯淀粉进行酯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具有冻融稳定性的甘著淀粉磷酸单酯的最佳反应条件,研究了该酯化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的最佳酯化条件是11.3%、NaH_2PO_4·2H_2O,4%尿素,160℃,2小时。酯化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糊透明度和粘度都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明显增强。酯化反应不仅在颗粒表面,而且在内部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冰淇淋中常用稳定剂和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老化时间、粘度、膨胀率、融化率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探讨了甘薯淀粉磷酸单酯作为冰淇淋中的稳定剂和取代冰淇淋中部分油脂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用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制造冰淇淋,可减少老化时间,降低融化率、抑制冰晶形成、降低产品脂肪含量,在口感、内在质地等诸方面均可为消费者接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变性淀粉与肉制品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淀粉磷酸单酯与淀粉性质上的差异,比较了在肉制品加工中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淀粉磷酸单酯的代糊化温度,良好的糊透明度和保水性等特点,表明是肉制品加工中的首选填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龙  郑桂富  王凯  许晖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147-150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三偏磷酸钠反应,制得甘薯淀粉磷酸酯;并采用偏光显微镜、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所生成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糊化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磷酸酯糊化温度升高,其冷热粘度稳定性、冻融稳定性、耐盐能力较原淀粉有所提高,但透明度、凝沉性与原淀粉相比无明显优势;取代度的变化对这些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在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冰淇淋中常用稳定剂和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流变特性进行了,仙时通过对老化时间、粘度、膨胀率融化率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探讨了甘薯淀粉磷酸单酯作冰淇 淋中的稳定剂和取代冰溱淋中部分油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甘薯淀粉性质及所制粉丝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流变仪、物性测试仪研究了不同甘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糊化温度及流变特性等,并比较了不同甘薯淀粉所制粉丝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及凝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何传波  潘丽军  李琳  陈玲  李冰 《食品科学》2004,25(9):108-11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利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制备的工艺条件并得出回归方程,直观地揭示了取代度与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甘薯淀粉磷酸单酯是很好的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淀粉糊的凝沉性质对食品的外观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专门对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凝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导致了淀粉糊凝沉性降低,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而NaCl的加入可显著增加糊的凝沉倾向,蔗糖则有减弱凝沉倾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薯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选择3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以提取获得的抗性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快速黏度测定仪(R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S)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分别对甘薯原淀粉和其对应抗性淀粉晶体结构类型、熔融温度、淀粉糊化特性、平均聚合度和淀粉分子结构等理化特性深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抗性淀粉熔融温度具一定差异,抗性淀粉与其原淀粉间糊化特性、晶体结构等特性呈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Brabender粘度仪考察了几种常用淀粉对甘薯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认为马铃薯、甘薯淀粉使甘薯粉糊化温度降低,玉米、木薯淀粉则使其升高;甘薯、玉米淀粉使甘薯粉糊化时间延长。添加各种淀粉均可使甘薯粉的峰谷粘度提高;马铃薯、玉米淀粉还可大幅度提高其峰值粘度。但马铃薯淀粉粘度破损值大,玉米淀粉破损值小、峰谷粘度高。  相似文献   

16.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抗性淀粉,用正交实验确定压热处理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甘薯抗性淀粉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糊的浓度35%、pH值4.5、糊化温度115℃、糊化时间70min、老化时间72h。  相似文献   

17.
磷酸酯化对甘薯淀粉凝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甘薯淀粉的磷酸酯化制备条件及产物的凝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最适制备工艺为:NaH2PO4:Na2HPO4=3:l;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千基重的4%~6%。甘薯淀粉经过磷酸酯化反应后可能在脱水葡萄糖单元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从而导致了淀粉凝沉性质的变化,使得淀粉糊的凝沉趋势降低,透明度增高,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根据膨胀度、糊化度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热力学参数,综合分析甘薯交联抗性淀粉和原淀粉热力学性质,并采用Jenkins提出In–vitro模型测定淀粉体外消化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甘薯交联抗性淀粉膨胀度和糊化度均较原淀粉低,且交联剂用量越高,淀粉膨胀度和糊化度越小;DSC测试结果显示,甘薯交联抗性淀粉相转变温度To、Tp、Tc随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升高,Tc–To和△H均比原淀粉低。In–vitro消化模拟实验表明,甘薯交联抗性淀粉消化性比原淀粉低,并随交联剂含量增加,消化产物量减少,消化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高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差示扫描热分析法等,对小麦、玉米、绿豆、藕、木薯、甘薯、土豆淀粉经40MPa以下的高压处理后,其糊化温度、糊化焓等糊化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甘薯淀粉耐低温、耐热和抗剪切稳定性,通过测定甘薯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观察微观结构并测定结晶特性、热力学特性以及糊化特性,研究不同冷冻温度和添加海藻酸钠处理对甘薯淀粉颗粒尺寸、结晶结构、表面结构、糊化性质和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温度由-20℃降至-80℃时,甘薯淀粉颗粒粒径减小,淀粉颗粒表面由数量少的大孔洞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