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 筛选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常规康复诊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疗法为期训练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s VAS)来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 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及体针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采用非双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明显提高(P<0.01)。结论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配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2月5月就诊的64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ET技术进行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上肢FMA、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MA、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观察组FMA、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在发病1个月内立即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特色康复疗法,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4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早期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较明显地改善肩手综合征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进行芒针透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毫针疗法。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毫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及手法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银质针治疗,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综合干预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8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采用良肢位摆放、空气波压力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运动想象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四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综合疗能提高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提倡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病程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浮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浮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Ashworth痉挛评分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2/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39/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作业疗法。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和目测类比(visual scale,VA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为85.71%,对照组为61.90%,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综合整理,并经多年针刺临床实践所得出的一组处方,采取一定的手法,并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找出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穴位及针刺方法。方法: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两组共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头针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中,单纯头针组临床治愈率为6.2%,有效率73.9%;常规治疗语言康复组临床治愈率3.1%,有效率为54.8%。结论:针刺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相互配合可能是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40例)和非针刺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经过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治疗,上述治疗方案均在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所有纳入患者于治疗前后均采用FMA量表以及Berg平衡量表测评其评分情况,并检测患者Hcy血清水平的改变。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A、Berg量表评分以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FMA评价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以上评分表的改善更大,治疗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为8.61±1.37;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 结论 在临床上采用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许金波  韩辉  童光磊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19-2122
  目的  观察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就诊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头针组与康复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头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头针穴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下2/5,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进食能力分级系统(EDACS)评级、吞咽障碍调查表(DDS)评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VDS评分、D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EDACS评级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头针组VDS评分[(29.20±1.99)分]、DDS评分[(10.55±1.63)分]低于康复组[(31.30±3.92)分、(11.80±1.58)分,均P<0.05]。头针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EDACS评级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均P<0.05)。  结论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针能提高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FMA和FAC评分,以及降低NIHSS评分,优于单纯康复疗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患侧或双侧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AIS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患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和研究组(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两组各47例。分别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4周NDS评分均明显下降,MBI和FMA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4周NDS评分明显下降,MBI和FMA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既可有效改善AIS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亦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给予雷火灸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for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hemiplegia patient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stage I shoulder-hand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treated with standardized electric acupuncture and massage,and a group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6 weeks.The primary indices evaluated were pain on passive movement of the shoulder using the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NPRS),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houlder-hand syndrome at Steinbrocker stage II or III after treatment.The secondary indices were Fugl-Meyer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movement of the upper limb and hand using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RESULTS:At post-treatment evaluation and a 12-week follow-up visit,NPRS score,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I or III shoulder-hand syndrome,and MRS score were all improved in the acupuncture-massag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P<0.05).On Fugl-Meyer evaluation,functional movement of the upper limb was also improved in the acupuncture-massag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Standardized acupuncture-massage therapy may have curative effects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hemipleg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6周后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2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失衡的经络系统,恢复病灶部位大脑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彦  胡金鲁  谢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334-1337
目的探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针刺运动治疗肩周炎的康复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6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治疗。观察2组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量表、肩关节活动功能(Melle)评分量表 2个效应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SF-MPQ各项指标及总分与Melle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 < 0.01);治疗前2组SF-MPQ各项指标及总分与Melle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MPQ中的PRI情感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SF-MPQ中各指标及总分与Melle评分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 < 0.05)。结论徒手冲击疗法联合针刺运动可显著提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