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以下简称室上速)是由心房或房室交界处异位兴奋灶快速释放冲动所产生的一种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治疗易致心力衰竭,其发生率仅为1/25000,在婴儿的发病情况则更少见。  相似文献   

2.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是一种无创性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临床上不仅用于窦房结功能测定、心脏负荷试验、室上速与预激综合征诊断,还用于室上速的治疗。我院自1996年以来,在急诊科用TEAP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1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房颤与其共存的,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将742例资料完整的房颤住院患者,伴其他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伴房扑60例;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T 18例),其中1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室速16例,室颤2例由室速转化,电转复100次。结果①10例室上速伴房颤在RFCA后无室上速。其中6例(AVRT2例及AVNRT4例)在RFCA后,未诱发房颤及室上速。②文中房颤转化为室速例和室速转化为室颤例,均有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背景。房颤的心室率> 120次/分。结论①室上速可能在房颤的发生中起板机作用。②在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有助防止室速及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卢京 《云南医药》2004,25(2):168-168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病人猝死的因素之一。按照发生室速的病因,可分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异常等引起的室速,而把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定义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随着特发性室速认识的逐步深入,对特发性室速的机制,起源部位和临床治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可治愈的室速之一。我们收治了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余入院。心悸多为突然发生,伴胸闷、乏力、头昏、出冷汗、无晕厥,多为运动后或与同学嬉闹后发作。…  相似文献   

5.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以室速最多见.由于室速的预后恶劣,如果把室速误诊为室上速而采用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常可发生致死性结局.因此,正确识别和处理好室速和室上速尤为重要,我科收治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经心电图、食管电生理确诊为室速的20例,实行电转复的患者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速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之间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按照三维或传统术式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三维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对患者随访比较成功率。结论通过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具有高成功率,良好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并室上速9例治疗体会屏南县医院周万权我院从1985年至1994年7月共收治预激综合征并室上速9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2~56岁。发作时全部病例均有心悸、胸闷、眩晕感,2例由于室上速发作时心率快、时间长而发生血...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本文对 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7月间 ,本校门诊部治疗的阵发性室上速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 997年 8月至 1 999年 7月间 ,本校门诊部共治疗阵发性室上速 66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8例 ,年龄最大的 75岁 ,最小的 1 2岁 ,均经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 (PSTV) :其中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 33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2例 ;阵发性房颤 (PAF) 5例 ,阵发性房扑和阵发性房速 6例〔1〕;心率最快者达 2 36次 /分 ,最慢者为 1 52次 /分。2 治疗方法所…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治疗方法较多。我们自1995年以来使用三磷酸腺苷(ATP)转复室上速患者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86例,72例有效,有效率达83.7%。其中,预激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42例,伴心房扑动(房扑)2例,束支阻滞伴室上速8例,室上速伴时相束支阻滞4例,共56例,50例有效,有效率达89.3%。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0例,22例有效,有效率达73.3%。提示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治疗宽QRS型室上速和单形室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我院婴儿室易地改建,实施婴儿室护理流程再造,经过3年的护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 ̄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段娜 《海峡药学》2013,25(5):126-127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180例阵发性室上速随机分为普罗帕酮及西地兰治疗组,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普罗帕酮和西地兰对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兰副反应较普罗帕酮大,且复律时间更长。结论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应首选普罗帕酮,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用西地兰,须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宽QRS型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 12秒的心动过速 ,在临床工作常常遇见难以从体表心电图中明确诊断是室速或室上速的宽QRS型心动过速 ,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们应用心律平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50例宽QRS型心动过速 ,男性30例 ,女性20例 ,年龄 :18~25岁 (平均年龄33 5岁 )。最后明确心动过速类型 ;室速20例 ,WPW伴室上速14例 ,WPW伴房扑1例 ,WPW伴房颤4例 ,室上速伴束枝传导阻滞5例 ,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6例。1 2治疗方法:5…  相似文献   

15.
例1男,51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年,于1984年12月7日住院。发作间歇期心率70次/分左右,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常规心电图无异常。食道调搏能诱发和终止室上速,终止发作后SART1.16秒。室上速发作时R-P′140ms,提示有隐匿性旁路参于折返回路。为防止室上速发作于1984年12月12日开始乙胺碘呋酮治疗,0.2gl 日3次,2天后患者突感胸闷、心悸,当时心电图示交界性逸搏节律P 波频率  相似文献   

16.
刘万合 《河北医药》1998,20(6):378-37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为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折返、触发激动,由折返机制引起的室上速可通过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终止。为了比较不同方法检出室上速的成功率,我们采用三个不同的刺激方案进行观察对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静脉注射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经静脉注射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且体表心电图提示室上速的病人2 2例 ,经静脉序贯冲击给药 ,依次予腺苷 3,6 ,12 ,18mg ,直至室上速终止。所有病例在完成研究后 1wk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排除 2例非阵发性室上速的病人。结果 :腺苷递增给药 3,6 ,12 ,18mg中 ,累积成功率分别达 2 5 % ,6 5 % ,85 % ,95 %。副作用发生率累计达 30 % ,多不严重 ,为一过性 ,在停止给药后 2min内消失。结论 :腺苷经静脉序贯冲击给药可快速有效地终止阵发性室上速。该药重复性好。副作用常见 ,但多为一过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侧法,最佳起搏标测点(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12导联心电图相同)为消融靶点。结果 78例中73例(93.5%)消融成功,消融靶点位于前,中和后间隔分别为33%、41%和26%。临床和电生理研究发现,特发性右室室速有两种类型,即室早室速型和单纯室速型;室早室速型43例,单纯室速型35例。随访0.5-7年,3例复发,除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外,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笔者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994年3月~1999年5月我院住院及急诊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上速,经机械性刺激迷走神经无效者为入选对象。凡有下列情况者剔除:未控制的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0例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心律失常进行分析。80%无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室上速54例次,93%静注异搏定有效;并发房颤26例次,80%静注普鲁卡因酰胺有效。还对预激并宽大畸形QRS波的阵发性室上速与室速的鉴别及并房颤的心电图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