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和囊性坏死性脑肿瘤的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上所有脑脓肿均呈高信号,而脑肿瘤坏死囊变部分均呈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囊变区ADC值之间,脑脓肿周围水肿与脑肿瘤周围水肿的ADC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WI与ADC值测量能有效反映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MR灌注成像在脑脓肿与坏死或囊变性脑转移瘤和高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包膜期脑脓肿与27例坏死或囊变性脑转移瘤和高级胶质瘤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及DSC-MR灌注成像,分析脓肿壁以及瘤体的MR灌注时间-信号曲线以及CBV伪彩图表现,同时测量并计算其平均最大rrCBV值.结果 脑脓肿的MR灌注时间-信号曲线与坏死或囊变性脑转移瘤和高级胶质瘤间存在区别,且16例(16/20)脑脓肿与所有27例坏死或囊变性脑转移瘤和高级胶质瘤的CBV伪彩图表现亦存在不同,同时脓肿壁的最大rrCBV值(2.55±0.92)与瘤体(4.32±1.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C-MR灌注成像能反映脑脓肿与坏死或囊变性脑转移瘤和高级胶质瘤的差别,在其术前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DWI及ADC值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DWI及ADC值在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病理及临床证实脑脓肿14例,坏死囊变脑转移瘤17例,经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弥散加权检查,在脑脓肿脑炎期、包膜期及吸收期进行弥散信号及ADC值的测量,并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相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结果:脑脓肿包膜期DWI为高信号,ADC值低,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DWI及ADC值正好相反. 吸收期及脑炎期脑脓肿D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而ADC值高信号或等信号,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正好相类似. 所有脑脓肿的平均ADC值为0.88×10-3 mm2/s,坏死囊变脑转移瘤平均ADC值1.8×10-3 mm2/s,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DWI信号诊断的敏感性为64.5%(20/31),特异性为100%(17/17),准确性为77%(37/48). 结论:DWI及ADC值有助于鉴别包膜期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对吸收期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在鉴别包膜期脑脓肿及合并坏死囊变脑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磁共振常规检查及DWI检查的并经过临床证实的脑脓肿12例,脑胶质瘤20例,脑转移瘤25例。常规检查采用SE—T1WI,TSE—T2WI横断位检查。DWI检查采用b=0,1000s/mm^2。结果包膜期脑脓肿囊内DWI为低弥散,显示为高信号。坏死囊变脑胶质瘤、坏死囊变脑转移瘤等肿瘤囊内DWI为高弥散,显示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准确鉴别包膜期脑脓肿及颅内坏死囊变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脓肿、52例胶质瘤、58例转移瘤、28例表皮样囊肿、52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32例脑脓肿和2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52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110例脑肿瘤患者中,10例胶质瘤呈高信号,26例呈混杂信号,其中20例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李德刚  郑晔  杨蔚  陈兵  王晓东  金国宏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16-418,I0001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脑脓肿,在术前或治疗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及DW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b=0s/mm2及b=1000s/mm2),测量颅内表皮样囊肿、脑脓肿、正常深部脑白质区以及脑脊液(CSF)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ADC值低于CSF(P〈0.01),高于脑白质(P〈0.05);脑脓肿的ADC值显著低于CSF(P〈0.01),也低于脑白质(P〈0.05)。结论 DWI以及ADC值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前者是由于T2透过效应,后者是由于扩散受限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后颅凹肿瘤的30%~40%.文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病例的MRI表现,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13例MB,均行常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与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结果 肿块均位于小脑蚓部,肿瘤内发生囊变6例.MRI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4例沿脑脊液播散.肿瘤实性部分DWI呈略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呈略低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与脑脊液信号相仿.MRS显示胆碱(Cho)峰明显增高.结论 MRI能提供肿瘤浸润的范围、继发改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够做出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MRI还对MB沿脑脊液种植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常规MRI结合DWI、MRS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肾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12例经CT检查证实和10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共22例、20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肾癌的DWI表现.目测法: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19例的DWI表现为略低或等信号,3例病灶在D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20例肾癌在DWI均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讨论]DWI技术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苗红  马茜  裴中力  赵新光 《医学综述》2011,17(7):1117-11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磁共振对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5TMR对20例脑脓肿、26例胶质瘤、29例转移瘤、14例表皮样囊肿、26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16例脑脓肿和14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6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55例脑肿瘤患者中,5例胶质瘤呈高信号,13例呈混杂信号,其中10例为胶质瘤,3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脑脓肿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脑脓肿分别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T2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35例脑脓肿共45个病灶,其中15个病灶在T1WI上出现"暗线"征,19个病灶在T2WI上出现"暗带"征,19个病灶在T2FLAIR上出现"亮带"征;19个病灶DWI上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ADC值低,6个病灶呈等、低信号,ADC值增高;45个病灶脓肿壁均强化明显,显示脓腔、脓肿壁及水肿带征象。结论:"暗带"征和ADC值对脑脓肿的MRI诊断有一定价值,对脑脓肿的MRI检查,DWI应纳入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4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脑内囊性病变(包括高级别胶质瘤24例、单发转移瘤20例、脑脓肿10例),行常规MRI、DWI扫描,获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波谱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高级别胶质瘤DWI上囊腔内低信号19例(19/24),ADC值增高;高信号3例(3/24),ADC值减低,混杂信号2例(2/24)。20例病灶中心检测到NAA峰(83.3%)。②单发转移瘤DWI上囊腔内低信号14例(14/20),ADC值增高;高信号2例(2/20),ADC值减低,混杂信号4例(4/20)。病灶中心和囊壁高Lip峰13例(65.0%)。③脑脓肿DWI上脓腔内高信号7例(7/10),ADC值降低,混杂信号3例(3/10)。病灶中心9例显示AA峰。④胶质瘤与转移瘤囊壁之间Cho/Cr、Cho/NAA、NAA/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氢质子波谱(^1H-MRS)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可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与脑脓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脑内占位病例,20例脑胶质瘤(WHO分级Ⅲ级10例,Ⅳ级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测量瘤体、瘤旁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的ADC值,瘤体区的标准化ADC值(rADC-t)=瘤体ADC值/对侧正常区ADC值;瘤旁水肿区的标准化ADC值(rADC-p)=瘤旁水肿区ADC值/对侧正常区ADC值。结果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液化坏死区DWI上均呈低信号。20例胶质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8例脑转移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与脑转移瘤rAD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rADC-p值明显低于脑转移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以用来帮助鉴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从而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成人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MB 12 例,所有病例均行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DWI 检查, 6 例行3D-ASL检查。结果 小脑半球者6例(50%), 小脑蚓部者3例( 25% ),第四脑室者2例(16.7% ), 桥小脑角区者1 例(8.3% )。MRI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均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1例肿瘤内或边缘见大小不等囊变或坏死区,1例肿瘤内见钙化,1例肿瘤内出现出血。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ASL均呈低灌注,且肿瘤的CBF值与镜像侧CBF值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联合DWI和3D-ASL在成人后颅窝M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肝囊肿、25例肝脓肿及27例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行DwI扫描,对比分析其DWI及ADC图表现,测量肝囊肿、肝脓肿、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的囊腔的ADC值及肝脓肿、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的壁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囊肿、肝脓肿及囊变坏死的肝肿瘤的囊腔的ADC值分别为(3.42±0.34)×10-3mm2/s、(0.74±0.4)×10-3mm2/s、(2.27±0.35)×10-3mm2/s,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脓肿及囊变坏死的肝肿瘤的壁的ADC值分别为(1.78±0.31)×10-3mm2/s、(1.41±0.26)×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可作为鉴别肝囊肿、肝脓肿及囊变或坏死的肝肿瘤的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肿瘤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脑肿瘤DWI与ADC值特点。结果:脑肿瘤DWI信号共有四种不同表现类型:Ⅰ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86);Ⅱ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减低(n=49);Ⅲ型为DWI呈低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37);Ⅳ型为DWI呈混杂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18)。脑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ADC值间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级胶质瘤ADC值高于Ⅲ~Ⅳ级胶质瘤ADC值(P〈0.01)。结论:DWI和ADC值的测量难以区别脑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通过DWI和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有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ADC值可预测胶质瘤良、恶性级别。  相似文献   

17.
唐贵超  陈希奎  贺君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19-102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检查.回顾性分析60例在T2WI、T1WI、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上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发病3h内(6例)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4例,T1WI上均为等信号,DWI上均为高信号,ADC图上均为明显低信号;发病4~15 h(30例)在T2WI、DWI上均为稍高到高信号,在T1WI、ADC图上均为低信号;发病16~24 h(12例)T2WI 、DWI上均为高信号,在T1WI上11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9例为低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发病24 h上(12例)在T2WI上均为稍高信号;DWI上10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T1WI上10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5例为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4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