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癌术后胸壁辅助放疗采用容积弧形调强技术与传统的胸壁切线野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择需要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例,左右侧各5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传统的胸壁切线野与容积弧形调强两套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DT50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心脏和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等参数的差异。结果:2种技术均能满足胸壁靶区剂量分布要求。与常规切线野相比,容积弧形调强技术使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平均V30由15.87%减少到1.58%(P=0.00),心脏平均V10由22.41%增加到37.82%(P=0.00);左肺平均V20由25.72%减少到11.35%(P=0.00),左肺平均V30由22.79%减少到4.23%(P=0.00)。右侧乳腺癌患者右肺平均V20由28.23%减少到13.55%(P=0.00),右肺平均V30由25.31%减少到5.77%(P=0.00),右肺平均V10由33.26%增加到42.08%(P=0.01)。无论左、右侧乳腺癌,容积弧形调强技术对于身体的低剂量照射范围均大于传统切线野。结论:乳腺癌术后胸壁辅助放疗采用容积弧形调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胸壁切线野,能明显减少心脏和肺的高剂量受照体积,却增加了低剂量区范围。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切线野治疗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Huang XB  Jiang GL  Chen JY  Chen LF  Hu WG 《癌症》2006,25(7):855-860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is~2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s,DVH)来比较各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3%和97.7%。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95%处方剂量与>103%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之和(inhomogeneityindex,IHI)从29.9%减少到2.9%,PTV接受至少105%处方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105%)从28.2%减少到0.6%;IMRT计划改善IHI和减少V105%的平均值在PTV较大的患者中优势更明显。左侧患者中冠状动脉的最大剂量(Dmax)以及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分别从5057.1cGy减少到4832.9cGy和从629.8cGy到450.7cGy;右侧患者肝脏的Dmean从283.9cGy减少到172.0cGy;所有患者中同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2cGy减少到765.9cGy,从16.0%到15.3%,Dmean与V20的平均值在IMRT计划中减少的百分比在不同射野中心肺厚度(centrallungdistance,CLD)亚组中分别是14.7%与20.9%,7.0%与12.9%;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Dmean也分别从75.4cGy减少到20.3cGy和从30.9cGy到16.1cGy。结论: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OARs的受照剂量与容积。乳房体积和CLD较大的病例可以通过IMRT技术获得更好的剂量学结果。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半野等中心加补偿板的切线照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是常规放疗中摆位较为困难的部位之一。在乳腺癌各照射区域中尤以切线野设定最为复杂。由于乳腺的不规则形状、胸壁的弯曲等因素造成定位繁琐 ,射野内剂量分布不均 ,肺受量易偏高等。笔者综合国内外有关放疗文献 ,用半野等中心加补偿板照射方法 ,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现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 体位首先将乳腺照射斜面垫板置模拟机床面上 ,患者仰卧 ,手臂上举 ,握住定位柄或耳廓上缘 ,调节斜面板角度 ,尽可能使胸骨平面与床面相平行 ,记录下斜板角度。二 射野布局和定位(一 ) 射野上界与锁骨野上界相接或在第一肋间水平 ,下界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二维切线野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常规二维切线野进行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50Gy,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肺受量。[结果]调强放射治疗靶区(PTV)剂量均匀,PTV的V50为95.12%,正常组织的低剂量区域体积大,正常组织的高剂量区域体积小。常规二维切线野PTV的V50为73.21%。[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在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范围内能给临床靶区最佳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常规放疗面颈联合野照射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CT模拟机定位技术及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面颈联合野照射时肿瘤靶区及颅底剂量欠量问题,并分析采用不同处方剂量点造成的靶区剂量分布差别.方法 选择11例接受常规放疗的首程鼻咽癌患者,普通模拟机定位,将通过科查房的面颈野边界应用细铅丝在面罩上标记,然后在CT模拟机上采取和普通模拟机定位相同的治疗体位及固定方式进行扫描,获取的图像通过网络系统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由医生在数字莺建图像上根据细铅丝的位置复制出面颈联合野,同时在横断面上逐层勾画鼻咽原发肿瘤GTV及照射野内的蝶骨体、斜坡等靶区.取两个处方剂量点分别位于第1颈椎前(代表鼻咽深度)和第3颈椎前(代表上颈深度).按临床要求以处方剂量点36 Gy分18次为面颈联合野的处方剂量,由计划系统分别计算原发肿瘤及颅底的剂量.结果 以鼻咽深度为处方剂量点时,95%体积的GTV实际受量为33.31~35.54 Gy,中位值为34.83 Gy;95%体积的颅底实际受量为17.76~34.60 Gy,中位值为30.28 Gy.当以上颈深度为处方剂量点时,95%体积的GTV实际受量为31.43~33.36 Gy,中位值为32.44 Gy;95%体积的颅底实际受量为16.52~32.60 Gy,中位值为28.52 Gy.结论 鼻咽癌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无论采用鼻咽还是上颈部为处方剂量计算深度均会造成GTV及颅底剂量低于处方剂量,后者尤为明显.提示临床实施常规放疗时应以鼻咽深度为处方剂量点,同时应结合临床情况酌情考虑对颅底受侵患者疗终给予适当补量.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目的 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食管癌传统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中肿瘤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方法 对44例首程放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常规透视下模拟定位,确定病变中心和最佳入射角度,金属标记物标记前垂直野中心及野框后行CT模拟定位.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CMS Focus 3.0或ADAC Pinnacle 6.2b)进行三维重建,由主管医师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官.物理师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即常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虚拟常规治疗计划.结果 (1)食管造影所示病变平均长度5.42cm,CT扫描平均长度8.42cm(P=0.000).CT扫描肿瘤最大左右径平均5.48cm,GTV平均体积59.68 cm^3.常规模拟定位中心与三维适形治疗计划中心在X、Y、Z轴上分别相差7.67、13.21、7.68mm,两种定位方法的病变中心在X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600 cGy.常规治疗计划、虚拟常规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GTV 100%体积剂量分别为3406.8、6379.1、6290.0 cGy;GTV95%体积剂量分别为4344.1、6484.7、6453.6 cGy,CTV 95%体积剂量分别为3303.0、6375.3、6081.8 cGy;PTV95%体积剂量分别为1739.4、6035.9、5243.9 cGy.可见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GTV、CTV及PTV100%、95%体积剂量均高于常规计划.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能够给予肿瘤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使其周围正常组织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标准切线野对腋窝Ⅰ、Ⅱ站淋巴结覆盖情况,分析调强计划处方剂量给予腋窝淋巴结时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15例左侧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全乳放疗。放疗计划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采用逆向调强方法优化。按照RTOG标准勾画Ⅰ、Ⅱ站腋窝淋巴结,以原始计划计算1组和2组腋窝淋巴结靶区覆盖程度。每个患者设计全乳腋窝IMRT计划,CTV包括全乳和Ⅰ、Ⅱ站腋窝淋巴结。处方剂量均为50 Gy分25次。计算靶区HI和CI及OAR的参数。结果 标准切线野计划中Ⅰ、Ⅱ站腋窝淋巴结Dmean分别为34.4、21.9 Gy。腋窝Ⅰ站V50、V40分别为22.6%、49.9%,Ⅱ站分别为6.0%、22.0%。全乳腋窝调强计划降低了全乳照射剂量均匀性,PTV适形性也较差,并明显增加了同侧肺和心脏剂量,同侧肺V20由17.1%增至34.2%,Dmean由999 cGy增至1732 cGy。结论 标准切线野不能很好覆盖Ⅰ、Ⅱ站腋窝淋巴结。需要腋窝放疗者应行IMRT计划以保证腋窝接受足够剂量,但正常组织剂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张翔  俞华 《实用肿瘤杂志》2009,24(4):385-388
目的利用CT模拟了解子宫颈癌常规盆腔照射野剂量分布与盆腔淋巴结的关系,探讨较合理的盆腔设野方法。方法对100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扫描,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上按常规盆腔照射野制定治疗计划,得到常规盆腔照射野95%等剂量曲线图。测量髂总动脉长度和盆腔照射野内的髂总动脉长度,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分叉处内侧缘距盆腔中线的距离,95%等剂量曲线与照射野边界的距离。结果56例常规盆腔照射野内髂总动脉长度不足2cm。71例左髂总动脉或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到盆腔中线距离≤1.5cm。95%等剂量曲线与照射野上、下、左、右界中位距离分别为1.0cm、0.9cm、0.4cm和0.5cm。结论子宫颈癌常规的盆腔照射野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造成盆腔淋巴结,特别是髂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不足或漏照。建议在CT模拟定位下进行盆腔野的设计,或参考CT图像设计盆腔照射野,盆腔中线挡铅的照射用盆腔下段挡铅(子宫底平面以下)的替代。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切线野照射是一常用的放疗技术。在模拟机下定位直观、准确,但一些基层医院尚未购置模拟机。本文介绍脱模画图法设计乳腺切线野投照角度、投照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割裂野单中心半野适形放疗(3D-SF-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前后对穿野常规放疗(AP-PA)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在放疗计划系统为有术后辅助放疗适应证的胃癌患者15例设计相同计划靶体积(PTV)下的3种放射治疗方案,处方剂量均为45 Gy,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计算并比较3种放疗方法各参数的标准差.结果:3种放疗技术的计划靶区的V95、D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21和0.241),2种适形放疗技术的适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但均高于AP-PA,P=0.02.3D-SFCRT、3D-CRT和AP-PA的脊髓最大点剂量分别为(33.24±0.45)、(35.01±0.48)和(51.90±0.92)Gy,P=0.06.3D-SFCRT的双肾V20~V45均小于其他2种放疗技术,P<0.05.3D-SFCRT的肝脏V25~V45比3D-CRT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3D-SFCRT的右肾T5/5明显低于3D-CRT,P值分别为0.001和0.008;在左肾、脊髓及肝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P-PA相比,3D-SF-CRT的脊髓、双肾的T5/5明显为低,P值均<0.05;在肝脏两者类似,P=0.261.结论:胃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常规适形放疗技术相比,应用割裂野单中心半野适形照射技术能在确保PTV获得满意剂量分布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脊髓及双侧肾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切线野心脏最大距离(MHD)来预测左侧乳腺癌心脏照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0—2011年在我院行辅助性左胸壁切线野放疗的40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受试对象用3D TPS计算MHD,全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心室及心前区Dmean以及对侧乳腺组织厚度和胸骨至体表厚度。用曲线拟合方法分析MHD与上述各Dmean相关性,R2>0.8为可靠性非常好。结果 40例患者中MHD在1.14~5.34 cm之间[(2.67±0.98) cm]。MHD与全心脏Dmean的拟合一次、二次和三次方程的R2值分别为0.869、0.875和0.883(3个P=0.000),与心前区Dmean的分别为0.777、0.799和0.813(3个P=0.000),与左心室Dmean的分别为0.598、0.601和0.633(3个P=0.000),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Dmean的分别为0.418、0.470和0.472(3个P=0.000)。心脏各Dmean不受身体脂肪厚度影响。结论 该模型提示MHD是预测左侧乳腺癌切线野放疗中全心脏、心前区Dmean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二维放疗模式下胸壁及锁骨上区剂量分布和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6年间20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左右乳腺癌各10例。放疗范围为患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处方剂量43.5Gy (2.9 Gy/次)。胸壁采用单前野电子线照射,锁骨上下野予以6MV X线单前野照射。同时比较锁骨上下采用前后对穿野照射时的剂量分布。结果 锁骨上单前野照射中85%患者接受了D90≥90%处方剂量,前后对穿野中所有患者均达到了D90≥90%处方剂量(39.15Gy, EQD2≥45Gy),胸壁单前电子线野D90中位数为35.38Gy。非计划性内乳区域照射的平均剂量中位数为13.65Gy。体重指数小患者锁骨上、胸壁的D90更高(P=0.039、0.347)。结论 锁骨上下单前X线野能满足绝大多数受量≥90%的处方剂量照射,而前后对穿野在满足所有人受量需求时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单前电子线野胸壁剂量分布不佳,内乳区有一定的非计划性照射,但剂量有限。体重指数是影响剂量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乳腺切线野定位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文介绍一种新的切线野定位方法:利用现有的模拟机,将照射野的等中心点定于乳腺的中心位置,简化剂量计算的难度,使等剂量曲线分布均匀.即使没有TPS系统,用手工也可以计算,用手工计算的跳数与拓模后用TPS计算的跳数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15.
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半野照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览峰  甘晓春  朱荣  林承光 《癌症》2000,19(1):95-96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我院参照国内外乳腺癌的放疗方法,采用半野或四分之一野照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本文介绍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半野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6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1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其中左侧乳腺癌4例,右侧乳腺癌2例,应用三维调强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与IMRT2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来比较2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2种计划中,95%PTV均接受50Gy,99%PTV均接受95%的处方剂量;但在IMRT计划组V110%(接受大于110%处方剂量体积占PTV的百分比)下降了9.1%(46.3%比37.2%,P<0.05);同侧肺的V20(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肺体积占同侧肺体积的百分比)下降了7.2%(26.8%比18.0%,P<0.05);同侧肺的V30下降了12.0%(23.2%比11.2%,P<0.05);4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V30下降了3.8%(7.0%比3.2%,P<0.05)。结论全乳IMRT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改善了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降低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缩小了危及器官的照射体积,尤其是同侧肺、心脏的照射体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正向调强技术进行单纯乳房照射时各站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3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技术照射乳房,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患侧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靶区,并勾画腋静脉,在三维放疗计划软件上逐站分析其所接受的剂量。配对t检验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的因素。结果 在全乳PTV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情况下,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被95%处方剂量所包括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34.7%、6.1%、0.4%和39.6%,Dmean分别为30.8、15.7、5.0 Gy和28.8 Gy;腋静脉以下和以上淋巴结区域被95%处方剂量包括的体积比为45.6%和0.7%,Dmean为38.2 Gy和6.7 Gy。乳房照射野的上界距离肱骨头的距离是影响腋静脉以下淋巴结区域Dmean的唯一有意义因素(P=0.037)。结论 全乳正向调强野中野技术对腋静脉以下腋窝淋巴结的实际照射剂量是不可忽略的,必须在分析保乳术后腋窝淋巴结控制率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1 乳腺癌60Co切线照射理论依据由于胸壁的弯曲,为改善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必须加组织补偿。对60Co线或高能X线,为保护皮肤,一般用合适角度的楔形板作补偿(通过TPS来确定)。如果不做组织补偿,由图1示,设MPD和MPD′分别位于两切线野中心轴00′和射野基底线AA′的中垂线,60Coγ线8cm×15cm在MPD和MPD′两点的百分深度剂量PDDMPD、PDDMPD′见表1,靶区剂量的给定位置是在MPD点或MPD′点,60Coγ线两点的肿瘤剂量相差,分别为30%和435%,因此必须加楔形板进行组织补偿。切线野本质是一个相对野照射,…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建华  管迅行  卢杰  黄劭敏 《癌症》2001,20(2):216-216
乳腺癌切线野与锁骨上区野联合照射时,必须处理好非共面野之间的衔接问题。用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照射,配合使用乳腺放疗专用辅助支架,能避免非共面野之间的剂量重叠与遗漏。本文介绍该项技术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细胞内DNA损伤和细胞对放射的反应(致死的或其他)之间的关系,是分子放射生物学的基础问题之一。过去已有许多有关方面的报道。本文拟以Lewis肺癌细胞为检测对象,从不同大剂量和不同小剂量X线照射与DNA合成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细胞内DNA合成与细胞放射的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肿瘤的放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