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女,26岁.因性交后少量阴道流血2个月入院.平时月经规则,量中,无痛经史.21岁结婚,3年前曾因异位妊娠行右侧输卵管切除 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术后一直未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3岁.4年前因乳腺癌在本院接受右侧乳腺全切术,因血糖升高6个月,反复意识障碍3天人院.查体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常规腹部超声示右侧肾盂积水.平扫CT示右侧输尿管上段狭窄,狭窄段上方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增强扫描右侧输尿管狭窄部可见环形强化(图1).MR水成像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增宽,右侧输尿管上段(L3水平)狭窄,狭窄殷上端呈杯口状充盈缺损(图2).考虑右侧输尿管中下段梗阻,伴右肾功能受损.右侧输尿管镜探查术中见右侧输尿管上方距髂动脉交界约2 cm处明显狭窄,管壁僵硬,长约3 cm,与周围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男,36岁.因右侧腘窝肿物,在当地中医院诊断为腘窝囊肿,在局部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右侧小腿出现瞬间触电样剧痛,术后即出现右足伸屈受限及感觉障碍,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周无效,入我院治疗.查体:意识清楚,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骨科情况:跛行,右腘窝上部可见10 cm长纵行切口瘢痕,局部有压痛,未触及肿物,Tinel征阳性,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0级,伸拇长肌、伸趾总肌、屈拇及屈趾肌肌力均0级,右足大部分感觉消失.肌电图检查:右侧腓肠肌、胫前肌、伸拇长肌、伸趾总肌的诱发电位呈直线波,偶见少许干扰波.临床诊断:右侧坐骨神经损伤.行右腘窝部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坐骨神经在腘窝上10 cm处发生横断性损伤,并用粗丝线做间断缝合,局部形成大的硬性瘢痕.将瘢痕切除,建立新的神经断面,屈膝位下用无创伤缝合线行神经外膜吻合术,术后屈膝位石膏托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练习活动,半年后随访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Ⅱ级,感觉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5岁,于2009年8月发现右侧上腭肿胀,于2010年1月感右侧上腭肿胀明显加重,右侧颧面部出现肿胀,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行"右上领肿物切除术+右上颌窦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考虑腺源性上皮性肿瘤,符合多形性腺瘤,富于肌细胞,部分细胞有异型,生长活跃.术后右侧上腭及颧面部肿胀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颈内静脉置管误入胸腔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 男,35岁.因车祸致腹部、胸部外伤1小时入院.急诊行胸腹部CT扫描示肝破裂、腹腔积液、右侧胸腔少量积液;X线胸片检查示右侧第7后肋骨骨折.在抗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右叶粉碎状破裂,行不规则切除术,腹腔置引流管.术后休克纠正,但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管见活动性出血,且患者出现胸闷,予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鼻窦镜手术致视力丧失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5岁.主因右侧鼻息肉术后7 a,右侧鼻塞2个月,于2010-05-04入院.患者7 a前曾行鼻息肉手术,术后鼻腔通气良好,近2个月再次出现鼻塞.1周前门诊取病理回报为右鼻腔鳞状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并以此收住院.查体:T36.4℃,P 86次/min,R18次/min,BP 160/100 mm Hg,心肺肝胆脾及神经正常.专科检查:右侧鼻腔为光滑的淡红色新生物,未见中鼻甲,下鼻甲呈苍白色.鼻窦CT显示:右侧筛窦、额窦、上颌窦、蝶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右侧眶内侧壁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4岁.右侧阴囊肿大加重1周来院.查体:阴囊肿大呈球形,质中,无压痛,可及左侧睾丸附睾,右侧未及.超声检查所见:右侧阴囊内见巨大无回声区,范围161 mm×106 mm,内见絮状高回声及条状分隔(图1),CDFI: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右侧睾丸被挤压移位至右侧阴囊后壁,余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阴囊内巨大无回声(鞘膜积液伴出血).术后病理:鞘膜积液伴出血,鞘膜慢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8.
[病例] 男,24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胸后壁有一20.0 cm×17.5 cm×16.0 cm大小的实性肿物,皮肤发亮,压痛明显,质韧,与胸壁固定.拟诊:胸腔肿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胸腔下部,蒂部位于纵隔胸膜,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胸膜局限性黏液型恶性间皮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1例,男,6岁.腹部撞伤30 min后就诊.全麻下急行肝脾破裂及右肾挫伤修补术、腹腔引流术.10 d后伤口拆线愈合良好,无感染,常规检查均正常,出院.15 d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右侧胸痛;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胸廓未见畸形,右侧稍饱满,双肺闻及肺泡呼吸音,右侧减弱,听觉语音右侧较左侧减弱,心音有力;胸片示右侧膈肌抬高,外高内低,约平第8肋,右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1年余,右侧较重,流少量黏液性涕,随后无意间发现右侧鼻腔内一渐增的粉红色赘生物,触之易出血.CT示右侧下鼻甲处见较低密度影,CT值29 Hu左右,病变阻塞鼻腔(图1).术后病理:(右侧)鼻腔混合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4岁.发现右侧阴囊皮下肿块5个月.查体:右阴囊皮下见一圆形实性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与左侧睾丸无粘连.行右侧阴囊皮下肿块切除术,术后肿块送病检.  相似文献   

12.
假性血管瘤误诊为右肾上腺肿瘤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3-11-07收治外伤性假性血管瘤误诊为右侧肾上腺肿瘤1例,术中大出血休克而死亡,现分析如下. 1 病例报告 女,41岁.因持续右侧腰部胀痛3个月于2003-11-07门诊以右侧肾上腺肿瘤而收入院.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1岁,因右侧髂骨疼痛行手术治疗后2年,发现右腹包块伴疼痛8个月入院.200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髂骨疼痛,到越南当地医院就诊,行"手术切除右侧髂骨疼痛部位",2003年1月及同年8月右侧髂骨再发疼痛,逐两次"手术切除右侧髂骨疼痛部位"(具体手术方式及手术部位不详),术后未行病理诊断,未行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主因"声音嘶哑1年"于2007年7月6日人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门诊纤维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灰白色菜花样肿物,声带固定.术前活检病理结果:鳞状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临床诊断:喉癌,T2N0M0.于2007年7月12日安排手术,手术方式:气管切开+右侧Ⅱ、Ⅲ、Ⅳ区颈淋巴结清扫+右侧垂直半喉切除术,术后病理: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恢复顺利.院外定期放疗.  相似文献   

15.
颜素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82-7882
本文对陈旧性宫角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余于2009-08-31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2009-07在当地医院因稽留流产行清官术,术后一直伴有下腹隐痛,B超复查提示子宫肌瘤,官腔粘连.2009-08-04在外院行官腔镜探查及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未提示其他异常.术后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5d,2009-08-12月经来潮,一直淋漓不净.2009-08-17我院门诊B超:子宫肌瘤,右侧卵巢囊肿.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月余,右附件区可扪及直径5 cm包块.复查阴道彩超:子宫大小7.0cm×8.2 cm×6.0 cm,偏左侧壁肌层见大小约5.7 cm×4.8 cm×4.8 cm稍强混杂回声团,边界清楚,子宫内膜厚0.7cm边界清晰,右侧卵巢内见大小约5.6 cm×4.8 cm×3.8 cm囊性回声区边界清,透声欠佳.考虑:子宫肌瘤,右侧卵巢囊肿.完善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血β-HCG 4.8 mIu/ml.2009-09-04在联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加右卵巢囊肿剥离术,术中见子宫均匀增大如孕2个月余,左侧官角处见直径5 cm突起,表面颜色正常,与子宫融合无界限,左侧输卵管附着于突起上,切开突起,见内为紫红色坏死组织,剥离肌瘤分层缝合,剥离右侧卵巢囊肿5 cm×5 cm×4 cm,含褐色透明囊液.术后诊断:(1)子宫肌瘤;(2)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术后常规治疗.术后病理:(1)退变胎盘组织,血凝块及纤维素样坏死组织;(2)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术后4d复查B超: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内膜厚约0.6 cm.提示宫角部妊娠流产型.  相似文献   

16.
同胞姐妹均患桥本氏甲状腺炎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53岁.因甲状腺右侧叶微小乳头状癌术后(外院术后病理诊断)1年到我院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功能正常.右颈前下部可见一明显术后瘢痕,长约10 cm.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9岁.以"右睾丸及附睾肿物"入我院治疗.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内可见弥漫性呈点片状低回声团,不规则(图1),睾丸内见有丰富的彩色血流.右侧附睾明显增大,头体部5.0 cm×2.6 cm,尾部3.0 cm×1.6 cm,呈低回声,其内可见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右侧睾丸鞘膜内可显示4.9 cm×3.6 cm的液性暗区,有分隔.右腹股沟区可显示多数个低回声团,最大的1.6 cm×0.7 cm.超声诊断:①右侧睾丸内低回声团性质待定,占位性病变待除外;②右侧附睾炎性改变伴鞘膜积液;③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术后病理:右侧睾丸及附睾结核.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男,45岁.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于2004-12入院.查体:除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外,余均正常,无手术禁忌证.入院后行右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时,患突然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护示BP 80/40 mm Hg,HR 50次/min,血氧饱和度75%,R 40次/min,口唇发绀,听诊双肺底湿性罗音,结核病史、体征,诊断为急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9.
阴道斜隔综合征误诊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病例报告 例1:女,29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以右侧卵巢囊肿于当地县医院剖腹探查.术中见双子宫,各见一侧输卵管、卵巢,未处理,关腹观察.又因阴道持续性坠胀3个月于1999-03来我院就诊,B超示双子宫畸形,右侧阴道积血.肾造影示右侧肾缺如.即诊为阴道斜隔综合征,骶麻下经阴道切开斜隔.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例1∶53岁男性患者,发现右侧腹部包块渐大2年余,病程中有腹胀,腹部隐痛不适,无发热,进食正常,无大小便异常,期间未行任何治疗,近期包块增大明显.于2008年4月13日就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全身状况尚可,右侧中下腹明显隆起,可触及一囊性包块,上至右侧肋缘下3指,左侧超过中线约1指,无明显压痛,右侧隐睾.余未见异常,B超及CT均提示右侧腹部囊实性混合包块.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包括肠道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右侧腹腔巨大囊实性混合包块,囊液清亮,包块基底伴于右下腹,包块与回盲部紧密粘连,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将囊液吸尽后分离肿块与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肠管的粘连,因肿块与回盲部粘连无法分开,而行右半结肠与肿块联合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并囊性病变.术后予以手术区域放疗,随访3年2个月,健康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