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程环境效应引起上海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目前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长期的积累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环境效应诱发的沉降已经成为上海地面沉降的新趋势,对于外荷载引起的地面沉降过程而言,影响因素较多,既无法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表达,又非“黑箱”那样内部结构、参数和特征一无所知,因此可将灰色预测理论应用于地面沉降的预测。针对监测和观测时间的非等时性,本文应用非等时距灰色理论模型对上海陆家嘴地区某高层建筑的沉降进行预测,并和实际监测沉降量进行了比较;对室内模型试验进行沉降预测,并和实验观测数据以及自适应神经网络系统(ANFIS)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对于工程环境效应引起的地面沉降,应用非等时距灰色理论模型进行沉降预测是可行、精确的。  相似文献   

2.
混沌时间序列建模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看似随机的时间序列可能是非线性确定系统的混沌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本文讨论了混沌时间序列的建模及预测方法,给出了各重要参数的选择取算法,并应用于实例,与传统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相比较,取得了精度更高的预测结果,从而为一类非线性时间序列提供了从数据采集识别到建模预测的完整技术。  相似文献   

3.
边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的各种参量是不确定的和随机的,在其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发生一系列的混沌现象。本文运用现代混沌理论,对边坡变形的预测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把混沌时间序列理论引入到边坡工程研究中,对该理论的建立及预测方法进行系统地讨论,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新滩滑坡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沌时间序列方法对混沌序列的预测较线性时间序列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基于混沌的初值敏感性、伪随机性、遍历性以及自相似分形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所发展的混沌优化方法,是一种有潜力的工程全局优化新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各学科领域。根据混沌优化方法的发展历程,以算法基本思想和工程应用研究状况为重点,评述了混沌神经网络优化方法、第一类混合混沌优化算法(基于混沌搜索)、第二类混合混沌优化算法(混沌序列代替随机序列)以及混沌分形优化四种主要混沌优化算法。混沌映射最早被引入神经网络,发展了混沌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可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等全局优化问题。遗传算法及粒子群等启发式随机算法虽具全局搜索能力,但易出现早熟并陷入局部最优。然后,出现了混沌搜索的概念,研究者将其嵌入启发式算法建立了第一类混合混沌优化算法,可有效克服原启发式算法早熟收敛的缺点。随后,利用混沌映射产生的混沌序列代替启发式算法中的随机参数形成了第二类混合混沌优化算法。混合混沌优化算法有益于实现快速全局收敛和提高计算精度。最后,利用混沌分形特性,从分形理论出发提出一类新颖的混沌分形优化算法,可搜索到优化问题的所有全局最优解。此外,对混沌优化算法研究的几个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诸如加强混沌优化算法的参数设计、处理大规模优化、多目标优化问题以及使用代理模型等。  相似文献   

5.
在非线性科学的应用方面,时间序列分析和处理是一个典型问题。本文以太阳黑子为例,阐述了对混沌背景下的一类非线性时间序列。传统的AR模型的预测值可信度不高,而采用基于混沌吸引子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一类离散神经网络中“内依马克-沙克分岔”、混沌及控制混沌问题。在分岔出现后,随着参数的改变发现不变吉Γβ湮来现象。对一类混沌给出其活动区域的。研究了周期比例脉冲方法(GM方法)控制混沌在离散神经网络中的应用,讨论了其控制混沌的策略与机制,提出一种变幅值冲控制方法,比GM方法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7.
杨坪  杨军  许德鲜  肖异智 《力学学报》2008,16(4):533-538
为了预测拟建软土坝基的沉降量,弄清软土坝基的沉降规律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大坝软土坝基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坝的沉降经历了初始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3个阶段;通过分析,获得了坝基的沉降规律为Hill模型,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为指数衰减Expdec2模型,并得出了坝基的沉降量、附加沉降量及水平位移值,为大坝建设和类似坝基沉降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洪洁  吕和祥 《力学学报》2002,34(5):827-832
研究非稳态动载短轴承支撑的Jeffcott柔性转于系统的动力特性,将转速比、不平衡量、阻尼比、黏度作为控制参数,利用Floquet乘子预测周期解的局部稳定性,通过Lagrange插值精细积分法给出系统运动的数值结果并预测系统的长期性态,显示系统在4个参数组合的某些范围内还存在多形式次谐波解,以及由倍周期分岔、二次Hopf分岔通往混沌的现象.将动态油膜力模型和稳态油膜力模型的数值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动态非线性油膜力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混沌神经网络的广义投影同步问题.基于改进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理论和极点配置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广义投影同步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不同混沌神经网络之间的广义投影同步.通过对细胞神经元系统和三阶Winner-Take-All竞争型混沌神经元系统的数值仿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具有全局性,与混沌神经网络的初始条件无关,且可以灵活地调整同步误差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量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P神经网络较强的高次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功能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依据现场实测资料 ,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量的现场监测成果的学习与预测检验 ,证明其预测精度与适用性良好 ,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面塌陷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包惠明  胡长顺 《力学学报》2002,10(3):299-304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的原理 ,通过对收集到的岩溶地面塌陷实例进行学习 ,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评价及预测模型 ,对某市岩溶地面塌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容错能力强等特点 ,在岩溶地面塌陷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于煤矿开采基础之上的矿山开采沉陷理论和预测方法并不适用于象金川这样厚大、陡倾的金属矿床开采的岩移问题,因此,本文探讨利用神经网络来对地表岩移进行预测。根据Elman神经网络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点和具有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能力,提出了利用Elman神经网络建立地表岩移时序预报模型的方法。利用金川二矿区GPS监测所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GPS实测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显示了良好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时间步长较短情况下,应用于实际预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金属矿山岩移预测方法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混沌及其稳态共存是神经网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惯性项神经元模型,利用非线性单调激活函数构造了一个惯性项神经耦合系统,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系统平衡点以及静态分岔的类型,分析了系统两种不同模式的混沌及其稳态共存.具体来说,我们通过选取不同的初始值,利用相应的相位图和时间历程图,展现了系统混沌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进一步,采用耦合强度作为动力学的分岔参数,研究了混沌产生的倍周期分岔机制,得到了单调激活函数耦合下的惯性项神经元系统混沌共存现象.  相似文献   

14.
It was theoretically proved that one-dimensional transiently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have chaotic structure in sense of Li-Yorke theorem with some given assumptions using that no division implies chaos. In particular, it is further deriv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chaos in sense of Li- Yorke theorem in chaotic neural network, which leads to the fact that Aihara has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method. Finally, an exampl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shown to illustrate and reinforce the previous theory.  相似文献   

15.
Chaos may be exploited in order to design dynamical systems that may quickly react to some new situation, changing conditions and their response. In this regard, the idea that chaotic behavior may be controlled by small perturbations allows this kind of behavior to be desirable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chaos control methods classified as follows: OGY methods - include discrete and semi-continuous approaches; multiparameter methods - also include discrete and semi-continuous approaches; and time-delayed feedback methods that are continuous approaches. These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order to stabilize some desired UPOs establish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ll methods. Essentially, a control rule is of concern and each controller needs to follow this rule. Noisy time series is treated establishing a robustness analysis of control methods. The main goal is to pres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pability of each chaos control method to stabilize a desired UPO.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荷载叠加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分布愈加复杂。以天津塘沽地区为例,考虑到土体在固结沉降中的平衡条件、弹性本构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水流连续条件,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层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三维地面沉降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物的附加荷载作用在其建成后的3~4a内将产生可观的地面沉降量; 抽水和高层建筑荷载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存在耦合效应,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值小于可比条件下单独抽水和单独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值之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GPS监测网的布网原则和设计方案出发,对GPS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城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监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案。通过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GPS监测实践,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监测网的布设原则、GPS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通过GPS监测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近期活动的有关数据信息,且其与精密水准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王晓梅  齐丽云  于军 《力学学报》2003,11(2):169-172
通常研究认为, 苏锡常地区超量开采地下水是产生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锡山市地下水开采十分强烈, 其地面沉降灾害也最为严重。为了有效地分析研究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过程, 必须获取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地面沉降实测值, 全球定位系统 (GPS)就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测量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锡山市地质、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运用GPS测量技术对锡山市地面沉降进行首次实测的情况, 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最后对锡山市地面沉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dynamical behavior of the one-dimensional discrete-time system, the so-called iterated map. Namely, a bimodal quadratic map is introduced which is obtained as an amplifica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ll-known logistic and tent maps. Thus, it is denoted as the so-called difference map. The difference map exhibits a variety of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bifurcation parameter. The corresponding bifurcations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ly. The stability of the difference map is studied by means of Lyapunov exponent and is proved to be chaotic according to Devaney’s definition of chaos. Later on, a design of the electron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fference map is presented. The difference map electronic circuit is built using operational amplifiers, resistors and an analog multiplier. It turns out that this electronic circuit presents fixed points, periodicity, chaos and intermittency that match with high accuracy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predicted theoret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