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竹林 《勘探家》1999,4(3):27-30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油气主要来自中侏罗统和下侏罗统的河流相、湖沼相和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页岩和煤层。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圈闭发育,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相匹配;储盖组合齐全;油气具有多次运移聚集,多期成藏特点。勘探领域广阔,勘探目标多,是目前中国现实的油气储量接替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柴达木盆地构造运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指出了油气藏的勘探方向和方法。提出了诸如“两次圈闭形成期,一次圈闭继承期”、盲冲断层对构造发展分析的影响、古圈闭是油气勘探的重中之重及其寻找古圈闭方法等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勘探又获新进展,在这里作业的两口探井发现丰厚油气层。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控烃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孔友  查明 《石油学报》2007,28(3):17-22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对油气成藏有控制作用.在剖面上,该区发育3套断层系统,即下部冲断层系统、上部滑脱断层系统和顶部正断层系统.下部冲断层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及深层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上部滑脱断层控制中浅层圈闭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而顶部正断层对油气藏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表明,在研究区断层静止期,侧向封闭性由深到浅变好,垂向封闭性由西向东增强;在活动期,断层构成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通道.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具有上下连通、归一和分隔3种模式,其中上下连通和归一模式的输导能力强,分隔模式的输导能力差.这是造成该区主要构造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油气主要来自中侏罗统和下侏罗统的河流相、湖沼相和半深湖相的暗色泥岩、页岩和煤层。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圈闭发育,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相匹配;储盖组合齐全;油气具有多次运移聚集、多期成藏特点。勘探领域广阔,勘探目标多,是目前中国现实的油气储量接替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钱家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层序地层学基础理论指导下 ,综合运用大量的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 ,对内蒙古钱家店凹陷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古土壤的位置及分布、古生物化石断代位置、地震反射剖面上滨岸上超位置及迁移规律、沉积相、地层叠置型式等一系列特征识别层序边界、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将上侏罗统划分为 4个层序 ,确定层序周期为 5~ 8Ma ,指出层序地层构型主要受盆地断裂活动和物源供给多少的影响。根据盆地西断东超的箕状特征 ,以“地形变化带”为界 ,确定首次湖泛面 ,以最远滨岸上超点确定最大湖泛面 ,进而将断陷湖盆沉积层序划分成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详细描述了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中发育的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浊积扇及湖泊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 ,结合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油气勘探实践 ,指出层序B(九佛堂组 )湖侵体系域盆地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和盆地中央深水浊积扇砂体是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在马北Ⅰ号圈闭形成史、油源、油气充注及输导体系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N。晚期—-N2早期,尕丘凹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运移到马北Ⅰ号圈闭马北1井浅层(〈1000m)和马北Ⅲ号圈闭。N2中期,赛什腾凹陷中较高成熟度的中侏罗统烃源岩排烃,油气运移到马北Ⅰ号圈闭马北1井深层(〉1000m)。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使马海凸起整体抬升,圈闭定型,油藏埋藏较浅。马北Ⅰ号圈闭成藏模式可归纳为:燕山运动期基岩古隆起上形成披覆构造,圈闭继承性发育,晚期定型;双源两期成藏。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圈闭评价与油气勘探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圈闭综合评价是依据圈闭条件、石油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综合反映圈闭品质的过程.综合评价的结论可直观地、快捷地为勘探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已知油气藏和已钻圈闭的石油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参数归类和参数的选值方法的研究,这对提高圈闭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层基底的叠合盆地,被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根据残余盆地的特点,从盆地周边,基底和盖相互影响的角度,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格局,将盆地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吐鲁番坳陷,艾丁湖斜坡,了墩隆起,哈密坳陷和南胡戈壁隆起,基底构造控制了这些构造单元的分布。用构造区的概念探讨盖层构造发育规律与区域构造边界之间的成因关系,把盆地内部盖层构造分为4个构造区: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并进一步划分了二级构造带,讨论了背斜斜造的主要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Garmsar区块位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中伊朗盆地的中北部,是一个在挤压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凹陷。自古近纪以来,受Elburz造山带和Zagros褶皱带南北相向碰撞挤压作用的影响,盆地内部发生复杂的褶皱—冲断变形,造成区内地层褶皱隆起和断块掀斜,形成各种类型的局部构造圈闭。渐新世—中新世库姆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可形成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其内部受逆冲推覆活动影响而产生断弯褶皱或断展褶皱,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圈闭,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及大庆探区勘探50年来,仅大庆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就超过57×108t,为国家生产原油超过18.2×108t.该文介绍了松辽盆地50年来有关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识的演进及对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基本认识,突出体现了"源控论"观点;肯定陆相生油理论对于大庆油田等一大批油气田的发现和探明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特别强调了这是对陆相生油理论的特大贡献;指出了50年勘探经历的背斜构造油藏、向斜岩性油藏、断陷断块油藏等三大阶段以及相应出现的三个油气储量增长高峰期,也是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三次重大贡献.三大阶段的表现宏观上明确,而具体界限模糊,各阶段有起点,无终点.三大理论对各个阶段的作用呈叠瓦状显现.  相似文献   

14.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指导其他裂谷型盆地的勘探。根据IHS及C&C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盆地及邻区已发现的57个大油气田进行分析,得出南北海盆地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北北海盆地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到下白垩统沉积的KimmeridgeClay组(英国)、Mandal组、Draupne组(挪威)和Farsund组(丹麦)泥页岩;主力储层分别为南北海盆地的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内中侏罗统Brent群砂岩及中央地堑内的上白垩统白垩;南部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部区域盖层以泥灰岩为主。北海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受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储集体的发育及其分布;盐运动及同裂谷期断裂作用产生的相关盐构造和断块背斜、掀斜断块圈闭的发育;区域性盐岩及泥灰岩盖层的有效封盖。这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下,北海大油气田在整个区域上具南部产气、北部以油为主的特点;局部上,受有利储层Brent群分布位置和中央地堑区域盐构造运动影响,大油田集中富集于维京地堑西北部与中央地堑中部挪威区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火山岩发育区已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靶区,但对于岩浆侵入油藏的石油地质研究还相对较少.结合岩浆特点和侵入活动特征,开展渤海湾盆地岩浆侵入活动对烃源岩演化、围岩储集性能、油气运移、油气保存等油气成藏特征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渤海湾盆地岩浆侵入油气藏重点勘探目标.结果表明,岩浆侵入有利...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准东和腹部97口钻井的统计分析,从石炭系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石炭系的生烃能力。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滴水泉及五彩湾地区,为还原环境下腐泥—腐殖型好烃源岩,上石炭统主要分布在准东大井、帐北地区及石西、夏盐和五彩湾地区,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的成熟腐泥—腐殖型较好烃源岩。近几年,陆续发现了石炭系自生自储的油气,石炭系的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影响川东石炭系形成地层超覆圈闭的因素后,认为川东石炭系形成简单型地层超覆圈闭较少,主要为复合或复杂型地层超覆圈闭。这些圈闭的封闭条件较好,大多邻近大向斜,气源丰富,圈闭之内或其相邻圈闭多已证实为气藏,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素和油气富集规律。上三叠统含气系统成藏主控因素为强充注的气源、燕山期古隆起和断裂裂缝,晚侏罗—早白垩世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侏罗系含油系统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川中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断裂或裂缝、有效储集体展布四个因素控制,主要形成裂缝—岩性油藏;巴中—平昌地区主要受生烃中心和裂缝的控制,形成岩性—裂缝油藏为主;在大巴山前缘成藏主控因素为断裂、有效储集砂体和保存条件,形成裂缝—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萨拉瓦提盆地位于东印度尼西亚鸟头岛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盆地地震、测井资料及盆地油气田等数据,对萨拉瓦提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萨拉瓦提盆地大致经历了早期裂谷、中期挤压沉降和晚期挤压褶皱、局部逆冲几个演化阶段;萨拉瓦提盆地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Klasafet组的海相页岩,主要储层为中新统Kais组碳酸盐岩礁体;Kais组沉积经历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沉积的台地碳酸盐岩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萨拉瓦提盆地发育3个有利的油气富集带;油气差异聚集控制盆地油气田的分布,平面上具有"内气外油"的特征;盆地发育的向西北生烃凹陷倾没的近NW—SE向构造鼻是控制盆地成藏的关键因素,盆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为位于构造鼻上的KOI地区。  相似文献   

20.
二连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二连盆地具有低地温、异常低压和单一温压系统的弱流体动力特征;盆地中的油气主要在较高孔渗的输导层、不整合和断裂系统中运移,很少有单一的输导方式形成的油气藏,更多的是其中几种组合成的复杂的立体输导网络即输导系统;在二连盆地中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以侧向运移为主,也有垂向运移和阶梯式复合运移,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非势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